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草鱼原代肝细胞培养技术评价二口恶口英毒性效应,测定结果与离体培养生物测试方法、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步获得的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口恶口英 (2,3,7,8-TCDD)对草鱼原代肝细胞和离体H4IIE细胞的EROD酶活力诱导的剂量-效应关系标准曲线,前者的EC50值比后者的EC50值高出约10倍,草鱼原代肝细胞对2,3,7,8-TCDD的灵敏度比离体H4IIE细胞的要低,2,3,7,8-TCDD对这两种细胞生物毒性效应存在着差异.测定同一环境样品中的二口恶口英类化合物毒性时,离体培养方法的测定结果比原代培养方法的测定结果更接近化学分析结果,但原代培养比离体培养更能如实地反映环境中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和毒理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代培养的雄性青鳉鱼肝细胞进行了相同雌二醇(E2)浓度(100 nmol·L-1)下的不同时间(2、4、6、8d)和相同暴露时间(4d)下的不同浓度(1、10、100、1000、10000 nmol·L-1)的雌二醇(E2)实验,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青鳉鱼VTG-Ⅰ、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TG-Ⅰ、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与E2的暴露浓度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且1nmol·L-1E2暴露就能显著诱导肝细胞内VTG-Ⅰ、VTG-Ⅱ、CHG-H、CHG-L和ERα的基因表达.作为生物监测雌激素活性的in vitro方法,实时定量RT-PCR的灵敏度高于其它已经发表的方法.因此,实时定量RT-PCB方法与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相结合的方法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评价上具有很大地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的肝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下两种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活力,研究了两种原代培养肝细胞受到2,3,7,8-TCDD暴露后EROD活力变化的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的肝细胞产率分别达到2.0×107cells.g-1和1.5×107cells.g-1,稀有鮈鲫原代肝细胞的活力可以稳定地保持5d,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的活力至少可以稳定地保持1周;不同浓度TCDD暴露后,两种鱼的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变化均显示良好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TCDD诱导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4pg.mL-1和1pg.mL-1;TCDD诱导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的EC50值低于稀有鮈鲫.就原代肝细胞培养操作和对毒物胁迫的敏感性而言,日本青鳉优于稀有鮈鲫.  相似文献   

4.
采用SUMMA罐、活性炭吸附及玻璃纤维滤膜富集3种方式,于2014年12月对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炼化生产基地周围环境空气收集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对13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3个石化区周围环境空气中8种毒害类物质普遍检出,检出率超过80%;石化区苯系物、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8.01~182.75μg·m~(-3)、6.28~7.95μg·m~(-3)、5.53~12.62μg·m~(-3)、7.03~36.08 ng·m~(-3).其中,苯并[a]芘超标最为严重,日均浓度超二级标准限值1.8~13.4倍,苯、甲苯、二甲苯也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个石化区苯并[a]芘、1,3-丁二烯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已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兰州石化区周围人群遭受苯的非致癌不良影响风险也较高.与此同时,苯、乙苯、苯乙烯、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苯、1,3-丁二烯、对二氯苯的致癌风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32)P后标记分析法,测定上海市大气飘尘中致癌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能力。先将飘尘行机提取物,按一定剂量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作用一定时间;然后,处死小鼠,取涂抹部位皮肤提取DNA,用~(32)P后标记法分离测定DNA中致癌物,即DNA加合物。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飘尘有机提取物可以与皮肤DNA形成多个加合物斑点,提示上海市大气飘尘存在一定的致癌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某加油站为研究对象,开展场地环境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并讨论场地修复目标值。调查发现,场地内土壤主要受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污染,总石油烃对人体有非致癌危害,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具有致癌性,风险不可接受,修复面积100 m~2,修复理论土方50 m~3。初步建议苯并(a)芘、二苯并(a,h)蒽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4、0.18 mg/kg。  相似文献   

7.
序言很多种多环芳族化合物(PAC)已证明具有致癌活性,这引起了人们分析多环芳族化合物的广泛兴趣。PAC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类化学致癌物,它们以不同浓度水平存在于整个环境中。每个化合物的致癌活性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例如,分子量为228的四环化合物具有五种结构异构体。这五种化合物中,苯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炼油厂装置区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排放特征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于2015年11月采集了珠江三角洲某大型炼油厂装置区排放的苯系物,使用预浓缩-GC-MS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常减压蒸馏装置(AVDU)、催化裂化装置(CCU)、MTBE装置、连续重整装置(CRU)、芳烃联合装置(ACU)、延迟焦化装置(DCU)排放的苯系物浓度分别高达(239.5±159.5)、(149.9±36)、(313.8±373.8)、(136.3±12.8)、(103.5±92)和(116.9±102.8)μg/m~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装置区BTEX经吸入途径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10~(-3)~1.0×10~(-1).经皮肤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10~(-9)~1.0×10~(-7),6大装置的BTEX非致癌风险指数均1,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各装置区BTEX经吸入途径的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10-6~1.0×10-5,经皮肤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10~(-12)~1.0×10~(-11).6大装置区的苯、乙苯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EPA人体可接受致癌风险值(1.0×10~(-6)).皮肤暴露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与吸入暴露有相同的趋势,但风险值远小于吸入暴露的风险值,占总风险值的比例不足0.001%,说明该炼油厂引起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为吸入暴露.  相似文献   

9.
冉飞亚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2):82-84,92
苯并[a]芘(B[a]P)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卫生学中一般以它作为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代表物.详细介绍了B[a]P的来源、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致毒机理以及降解特性等方面最近的研究进展.展望了B[a]P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药企业场地土壤中苯系物污染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苯乙烯等,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河北省3个代表性农药企业场地内外土壤的苯系物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B、C这3个企业场地土壤中的苯系物,除苯和苯乙烯外,甲苯、乙苯、二甲苯均有检出.苯系物总含量分别在673.50~32363.50 ng·g-1、nd~6 461.80 ng·g-1、461.70~8 740.80ng·g-1之间.检出的甲苯和乙苯含量(4619.50~7234.30 ng·g-1和364.60~7944.60 ng·g-1)超过加拿大工业用地指导值(370 ng·g-1和82 ng·g-1),场地A生产区灰尘中二甲苯含量甚至超过荷兰土壤干预值(17000 ng·g-1).对于场地外,区域Ⅰ(A周边)和区域Ⅱ(B、C周边)土壤苯系物浓度分别在nd~645.81 ng·g-1和nd~309.13 ng·g-1之间,均低于加拿大农业用地指导值.A、B、C场地内土壤中苯系物非致癌风险分别在2.90E-06~1.32E-04、nd~4.30E-05、1.29E-06~5.64E-05之间,远小于1,说明各场地土壤苯系物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场地外区域Ⅰ和Ⅱ苯系物的总非致癌风险分别在nd~2.02E-06和nd~1.10E-06之间,远低于1,同时也低于对应场地内非致癌风险的平均值.苯系物非致癌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场地的下风向,此外,村庄和城镇周边土壤苯系物的非致癌风险略高于其他区域.整体来看,各场地内土壤和灰尘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场地外的农业用地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据此,提出了企业环境管理和职工安全防护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我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电泳图谱及毒物对草鱼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同功酶谱的影响。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可以测出鲢、鳙血清中各有一条深色的LDH带、背、草鱼血清中含有五条深色的LDH同功酶带。草鱼不同器官组织匀浆中的LDH同功酶相对活性比例不同,与人类相似。 0.1ppm氯化汞、氯化镉、硝酸铅、硫酸铜,0.008ppm滴滴涕和0.84ppm对硫磷分别使草鱼致毒33天,发现氯化镉、硝酸铅使SLDH_5活性升高,氯化汞使SLDH_1升高,而硫酸铜使SLDH_4降低。在这个浓度下,滴滴涕、对硫磷致毒没有使鱼SLDH同功酶在比例上发生显著变化。 农药厂废水污染的Y湖中,肯、草、鲢、鳙SLDH总活性比污染较轻的T湖同种鱼高,特别是青、草鱼的SLDH_5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用SD大鼠原代肝细胞作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检测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9家工厂的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采集的9家工厂的两批工业废水UDS试验均呈阳性,并且呈剂量—反应关系。这说明9家工厂的工业废水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对这些工业废水的排放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致毒后鱼体内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脏ATPase活性降低,GST活性升高,DNA加合物相对标记水平(RAL)也增大,而EROD活性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14.
非程序DNA合成试验检测长江水质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原代肝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检测水质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试验条件是可行的。UDS试验从DNA修复合成的角度来反映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作用,可作为水质的评价方法之一。应用UDS试验对长江中下游五个城市的源水及自来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无论是源水还是自来水均可引起cpm值的升高,说明对哺乳动物细胞均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Many anadromous fish species, when migrating from the sea to spawn in fresh waters, can potentially be a valuable prey for larger predatory fish, thereby efficiently linking these two ecosystems. Here, we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anadromous fish to the diet of European catfish (Silurus glanis) in a large river system (Garonne, southwestern France) using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and allis shad (Alosa alosa) as an example of anadromous fish. Allis shad caught in the Garonne had a very distinct marine δ13C value, over 8‰ higher after lipid extraction compared to the mean δ13C value of all other potential freshwater prey fish. The δ13C values of European catfish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these two extremes and some individuals were clearly specializing on freshwater prey, whereas others specialized on anadromous fish. The mean contribution of anadromous fish to the entire European catfish popul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53% and 65%, depending on the fractionation factor used for δ13C.  相似文献   

16.
常国华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2005,26(2):185-189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铜离子对超螺旋X174 RF DNA结构的影响. 铜离子浓度为10-3 mol/L 和10-4 mol/L 时,与DNA作用24h后,可直接使质粒DNA的超螺旋结构完全转化为其它结构. 低浓度铜溶液(10-6 mol/L) 与DNA作用24h后,52%的超螺旋结构发生了转化. 48h时,69%的超螺旋结构转化为其它结构. 在铜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二者相互作用时间的延长,DNA超螺旋结构逐渐开环,断裂直至完全消失. 作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铜离子浓度越高,越容易开环断裂,形成其它结构. 铜离子浓度、铜离子与DNA作用的时间以及DNA各种结构百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通过测定DNA超螺旋结构的这种变化有可能发展一种相对于同一标准的比较污染物环境有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证明,典型的土壤真菌202号和细菌91号能氧化B(a)P。细菌氧化B(a)P的产物除顺式二氢二醇无标准品未鉴定外,其余的产物与真菌的相同。 真菌产黄青霉氧化B(a)P为反式9,10-二氢二醇-B(a)P,反式-7,8-二氢二醇-B(a)p,1,6-醌-B(a)P,6,12-醌-B(a)P,3,6-醌-B(a)P,9-OH-B(a)P,3-OH-B(a)P。 用标记~(14)CB(a)P试验,真菌产黄青霉氧化B(a)P的动力学研究指出,在96小时内能氧化B(a)P2.8%,氧化产物包含水溶性的和酯溶性的。 氧化后的B(a)P产物的最大吸收光谱与B(a)P的不同,不能用常规检定B(a)P的方法检出,但其部分产物仍具致癌作用。为了弄清B(a)P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进一步研究B(a)P在土壤中与其它物质的结合和钝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模拟实验结果,论述了石油烃在沈抚灌区土壤中的生物学降解规律及其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用20号重柴油混入供试土壤后,于第70天石油烃中的烷烃和芳烃均已降解至该土壤的背景值范围.石油烃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柱孢藻毒素对草鱼淋巴细胞毒效应及氧化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淡水水体拟柱孢藻水华产生的柱孢藻毒素,以我国典型食用鱼种草鱼(Ctenophar 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对鱼体免疫细胞毒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体外暴露剂量的增加,草鱼淋巴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暴露24h后100μg·L-1柱孢藻毒素诱导组细胞活性仅为对照组的20%;对诱导组淋巴细胞的DNA检测发现呈现阶梯状电泳的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应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测了细胞凋亡率,表明1~100μg·L-1柱孢藻毒素均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其凋亡毒效应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诱导12h后,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上升,100μg·L-1柱孢藻毒素诱导组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5倍,MDA含量为对照组的2倍,诱导24h后,1、10、50和100μg·L-1实验组氧化应激产物含量仍然明显上升,这说明氧化应激是柱孢藻毒素导致草鱼淋巴细胞DNA损伤的重要原因;RT-PCR技术对重要凋亡基因的检测表明,1~100μg·L-1实验组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显著增强(p<0.05),50和100μg·L-1高剂量组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从细胞水平揭示柱孢藻毒素对草鱼免疫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该毒效应通过氧化应激介导的DNA损伤表现,凋亡是柱孢藻毒素对草鱼免疫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