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4年10月10日至15日,国家地震局地应力清理攻关领导小组在山东蓬莱召开了“地应力(电感法)清理评价成果交流总结会议”。经过会前的评选、推荐,有50余篇清理评价研究报告收入了研究报告摘要汇编,其中20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1983年3月,国家地震局工作会议确定要从科学上清理各种观测手段的实际作用,较客观地对各种观测手段作出评价。地应力(电感法)清理攻关领导小组结合本手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这次清理评价的主要课题:1.地应力(电感法)测量过程和所测物理量—主要从理论、实验和实测资料上回答该测量系统是否测到了地壳应力的相对变化;2.电感法干扰因素的研究—主要研究各种干扰及其交互作用对地应力(电感法)相对测量的影响机理、量级以及对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2.
<正> 由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干扰排除讨论会于1983年元月6日至11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从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内传感探头、信息传输线、测试仪器等各个环节上的干扰机理和排除干扰的措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等请方面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与会代表认为地应力相对测量的测量原理是正确的,然而,同其他地震监测手段一样,一地应力相对测量中存在有各种因素的干扰,观测数列上亦存在着误差。如井温、井水压力、电磁场的扰动、传感器的工作点、磁  相似文献   

3.
又讯     
<正> 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悬空元件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6名代表对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可能碰到的种种干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代表们以悬空元件作窗口,排查了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中来自系统内与系统外的主要干扰表现和影响途径,并相应提出了排除干扰的措施。会上涉及到的五种电感法地应力测量仪器:4103、CD—2、LQJ—1、LQJ—2、Ryc2—70,它们在同等干扰  相似文献   

4.
<正> 为评价和改进现有土层应力(变)测报地震方法,清理土应力手段,华东片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二日在安徽汤口召开土层应力(变)业务技术讨论会。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上海的专群地震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地震局及所属地霞地质大队、581厂以及四川、云南、河北、北京、天津的代表。会议收到26篇专题报告和论文,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土层应力观测机理和模拟方面的试验;2.前兆分析和干扰排除方法;3.土层应力观测方法探讨;4.土层应力传感器的测试仪器的研制的改进。会议认为自1970年地震系统提出“应力下山”问题以后土层应力(变)观测得到的迅速发展的普及。在这方面原兰州地震大队、地质力学所、地震地质大队等单位为发展我国土层  相似文献   

5.
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其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适用于深部地下硐室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应变解除法,并介绍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变解除法进行现场实测,获得了该矿区深部4个水平6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利用多方程回归方法分析初始地应力场,获取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测量成果为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区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动荷载作用下地下岩体洞室应力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LAC3D初步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埋深、洞室形状、地应力特征对地下岩体洞室应力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动荷载下,随着埋深的增加,各种洞型应力量值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地应力状态对地形洞室的应力响应有较明显的影响,在自重地应力为主的情况下,洞室拱顶、拱底地最小主应力处于拉应力状态,而构造地应力为主的情况下,洞室拱顶、拱底最小主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且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洞室的应力由较明显的减小趋势;动荷载作用下,不同断面形状的洞型应力响应有一定区别,圆形洞室应力响应最小,矩形洞室应力响应最大,随埋深、地应力的增加,洞形对洞室应力响应影响减小,当埋深超过300 m后,洞型对应力的影响变化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在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的地应力测量结果,初步揭示了该断裂带附近的地应力场特征。测得该断裂带深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向,而浅层则为北西向。初步认为,近地表和深部应力方向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地形的影响。最后还讨论了关于该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方式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地震局1983年对以下几种地应力测量新仪器通过了鉴定。(1)由河南省地震局研制的ZX—2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仪器位移灵敏度10000—15000ns/μm,应变灵敏度为3.8×10~(-9),首次在传感器内设计了油面浮动自动调压系统并采用了全金属焊接先进工艺,以消除气压、水压对探头的直接影响。整机按一定程序自动开启打印数据。该仪器在河南辉县、陕西乾陵、江苏徐州等台测到固体潮显示。(2)由地震地质大队研制的41101A自动记录压磁应力仪,量程50~999.9Ω,记录灵敏度0.1Ω/格(相当于电桥测量10μH),对每个电感元件每天可提供一千四百多个稳定的测值,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中曾记录到83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9.
<正> 1989年11月16日—11月18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14人,他们来自包括地震、地球物理、地质、测量、力学、建筑、气象、石油等不同专业和单位。甘肃、上海等省市和兄弟学会的代表5人应邀出席了会议。省科协学会部李茂典副部长在会上讲话。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和任务是:  相似文献   

10.
<正> 1983年11月7日05时09分,山东菏泽—东明间发生5.9级地震。震前,相距震中约250公里的邳县车夫山中学地震测报点地应力日均值图的变化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出现明显异常。车夫山中学测报点,使用的是邢台产75—1型简易应力仪。仪器应变灵敏度高于10~(-5),应力灵敏度 1gm/cm~2,对破坏性地震(一般大于5级地震)在一定范围内有反应。仪器于1978年3月1日投入使用,1982年11月5日搬进地下室。探头埋在地下室地板下0.6米处,每日目测5次,时间分别是8点,12点,16点,19点,20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的地应力场特征,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对坝址区高地应力现象的发育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坝址区岩芯饼化发育的强烈段多分布在河床以及两岸低高程;片帮现象以轻微片帮和中等片帮发育为主;岩芯饼化和片帮集中发育段可判定为应力集中带。同时,根据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实测地应力资料,通过数值反演分析方法,考虑地形地貌和断层对初始应力场影响,对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应力值与实测应力值基本吻合,能够较合理、准确反映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是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叠加而成,且以水平向构造应力为主;坝址区应力场可以大致划分为应力松弛带、谷底的应力集中带、岸坡应力过渡带和岸坡深部的应力平稳带;在模型边界断层上下盘附近会有一定的应力集中现象,形成高地应力区。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1983年4月19日至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地震地质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88篇。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有关学科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参加并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我国地震地质科学发展、制定今后工作方针任务起重  相似文献   

13.
发生构造地震的必要条件为地应力σ上升时,断裂长度 c 增大:dc>0,((?)σ)/((?)c)>0,此时岩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为正;或者是地应力不变而岩体强度下降使断裂长度增大:dc>0,((?)σ)/((?)c)=0,此时岩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为零。在这两种情况下,断裂均进行稳态扩展,称之为异常阶段。发生构造地震的充分条件为断裂长度增大时地应力又转为明显减小:dc>0,((?)σ)/((?)c)<0,此时老体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变为负,断裂扩展失稳,称之为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4.
由于混凝土材料与岩土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比热容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使得喷射混凝土边坡在温度的循环变化下,容易在喷层与岩土层的结合面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提出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耦合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边界温度作用下,边坡喷层面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喷射混凝土边坡的坡顶与坡脚都是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通常坡顶的破坏形式为拉张破坏而坡脚则为剪切破坏.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边坡的防护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苏省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1981年11月10至14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地震学会部份会员一百二十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科委、科协及有关单位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两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活动,共有52篇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地质方面的学术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这些学术论文大多数来自地震观测预报第一线,结合了实际资料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隧道岩爆灾害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爆灾害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已经成为硬岩隧道勘测设计及施工组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岩爆控制领域已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但这些进展主要是建立在岩石静力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据此提出的大部分措施的控制效果还不甚理想,与从根本上控制岩爆还有较大距离.完整硬脆性岩体、较高地应力和一次或多次动力干扰应该是岩爆发生的3个必要条件,岩爆控制应综合考虑动-静应力的耦合效应.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岩爆控制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缺乏深入研究.开展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长大隧洞岩爆灾害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据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当今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为近东西方向,即近东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为现代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源。1983年菏泽5.9级地震的应力场也是如此。聊考断裂带是鲁西南一条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带,也是一条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该断裂带南起河南省兰考,经堌阳、东明集、范县、聊城西至夏津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钻孔应变测试系统的环境及状况 ZX—79型弦频式钻孔应力仪主要用于地壳岩层应变和应力的相对测量,即测量岩层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地球固体弹性应变性质,几年以来在徐州地震台已取得连续、可靠的资料。徐州地区云龙山构成复式向斜的一翼,徐州地震台位于徐州市南郊,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电站的工程建设实际,在场区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工程区的地质力学环境条件,建立了能够反映工程区地貌、岩体结构和地应力环境条件的力学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依据,采用线性有限元法反演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地下厂房等主要洞室开挖施工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稳定性状况,论证了地下洞室开挖方案的可行性,揭示了大型地下洞室不同开挖阶段应力的集中部位和围岩的潜在破坏部位。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震学会一九八二年年会和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全省地震战线和地质、气象、测绘、天文、地震工程等专业的兄弟单位代表共130人参加。会前共收到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128篇,其中87篇分别作了小会或大会交流。会议表明,近两年来在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工程的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