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产业链是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它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产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而当务之急是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IES),并建议从纵向一体化、兼并重组、网络组织等六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以此促进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预警理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超载度模型及Matlab支持下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 ANN)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市1996~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表明:①BP ANN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②1996~2007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的中警状态,其超载水平经历了“加重 稳定 缓解”的变化过程,虽然今后几年内人类支持能力将持续提高,系统超载水平将波动性下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从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资源管理及人口调控机制等方面制定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煤矿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人类克服环境污染、盗源短缺的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物。循环经济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区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为实现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首先从交易性因素和非交易性因素两个维度对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博弈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判定;最后。结合在济三煤矿的实际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促进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几点对策。这对于煤矿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矛盾,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安庆市为实证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识别区域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电流密度解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构特征,并提出区域生态网络与生态安全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安庆市生态安全格局包括24个大于1 km2的生态源地、3条潜在廊道、23个夹点区域以及3个重要的障碍点,生态源地主要由林地与耕地构成。生态资源本底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的大龙山森林公园沿线、东部开发区边缘地区及西部农场区域,中心城区生态资源流通受阻,生态廊道连通性较差,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该研究通过对不同阈值下的生态网络安全进行分析,提出对不同网络格局下的生态系统改善、修复策略,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与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现有渔业生态补偿政策;以同区域内的土地价格为参照。对围海造地收取生态补偿金。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环境背景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亚高山湿地退化问题,在联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分析区域环境背景状况及生态退化原因,提出湿地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相关建议。调查内容包括:区域地形地貌状况,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发育规律和落水洞分布状况,河流水系的分布、流量变化和水质状况,沼生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湿地演变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等方面。〖JP2〗研究发现: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演变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受水利工程直接影响,1986年以来大规模开挖人工沟渠、疏通落水孔、排干沼泽开垦种植等活动,是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湿地退化主要反映为湖泊水面消失、沼泽湿地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向陆生生态系统演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泥炭资源遭受破坏,水质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从原则、措施方案、管理机构、产业、资金等方面对大九湖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参考Costanza等人提出的方法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玛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为96.25亿元/年,远高于经济产品1.93亿元/年的现价。基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要求,提出了以改变超载过牧为目标、以生态补偿为核心内容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设计,生态补偿的标准应不少于0.93亿元/年。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开发和产业转型、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草场管理、技术推广以及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等。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当前利用生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理论。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出发,认为旅游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成长机制、集群生态外部环境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选择集群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结构、集群外部环境等指标。将旅游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成熟、衰退——转型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提出开拓旅游产业集群生态营养源泉、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与其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机制、维护旅游产业集群内部生态平衡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杯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操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面的因素;培育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途径,加强对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基金寻求国外非政府组织捐赠机构支持等办法;开征森林生态税,对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依据和税率等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森林生态补偿的“三步走”战略。包括补偿基金完善阶段。补偿基金与生态税双轨并行阶段。生态税独立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永定河河道修复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空间分区,是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问题、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揭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叠加影响,最终形成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为自然段、近自然段、城市景观段、人工绿化段、自然绿化段等5个区域,并结合永定河多元化用途、相关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各区域的生态修复调控指标,为永定河北京段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林业生态安全的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利于实现林业生态安全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林业生态-产业系统的共生发展.运用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林业生态安全效率进行时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PSR模型构建了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体系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发展更依赖于规模的扩张而不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不利于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动态波动较大且技术进步指数偏低,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存在较大困难.在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体系中,城市化水平、森林消长比,生态林面积、单位面积森林蓄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财政支出等对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人均资源总量,科研经费投入强度等对林业生态安全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规模集约高效发展、加强创新提升技术效率促进林业生态与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林业资源总量提升和公众生态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评估方法和时空动态评估模型的研究、强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和注重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集成应用研究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沿江开发建设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有序融合,并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管制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Lubei General Company of Enterprise Group, Shangdong Province, set up joint enterprises industrial ecosystem by sharing resources, symbiosis industry and compact structure. As an ecological industry park,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has been operated successfully with rich experiment and has become one of ecological industry example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Lubei ecological industry project,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chains, matter recycle and conversion, energy cycle and multilevel utilization, systematic structure and impact factor identification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l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Lubei ecological industry project in future is brought forward as well.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提供产业竞争力方面的指导。首先构建我国港澳台外31省(市、自治区)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计算各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影响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平均竞争力值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状态;2004~2014年期间西部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进步较小,主要原因是受到“短板效应”的制约,表现为西部各省在产业效益方面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森林公园存在东北和东南两个高层次旅游产业竞争力集聚中心,并存在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省份提升发展的趋势;回归表明,国家扶持力度、管理投入、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品牌效应和交通便利性会在不同分位点上对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在不同分位点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提高各地区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Lubei General Company of Enterprise Group, Shangdong Province, set up joint enterprises industrial ecosystem by sharing resources, symbiosis industry and compact structure. As an ecological Industry park,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has been operated successfully with rich experiment and has become one of ecological industry example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Lubei ecological Industry project,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chains, matter recycle and conversion, energy cycle and multilevel utilization, systematic structure and impact factor identification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l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Lubei ecological industry project in future is brought forward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科学评价生态用地的重要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引导城市有序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不仅由生态用地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决定,同时受到人类生态需求强度的影响。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户外休闲需求和生态用地稀缺度等指标,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兼顾生态系统功能和区域生态需求强度的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模型,进行了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其中,生态系统功能通过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量化,区域生态需求强度通过户外休闲需求和生态用地稀缺度量化。实验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极重要生态用地主要由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重要饮水源地和高质量的耕地构成,既包括城市外围提供生态屏障的大块生态用地,同时包括人口稠密城市建成区内的湿地、河流等小面积生态用地。与传统评价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能够体现人类需求的影响,结果更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态需要。  相似文献   

18.
氮素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滞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连接通道,氮素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生态过程,氮素的滞留影响输出形态、负荷,人为活动改变滞留过程,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总结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氮素滞留方面研究。滞留主要受控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需要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氮素滞留,改善区域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有序融合,并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管制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首先讨论了循环型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与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持续农业进行了比较;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对循环型农业进行了解读,认为循环型农业可通过区域大循环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以及企业小循环的产业链增值两方面获得效益:并提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处理中心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措施是促进循环型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