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传统铁碳微电解装置存在的偏流、堵塞、填料板结等问题,对装置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采用催化微电解填料对硝基苯废水进行预处理。在装置内部增加挡圈防止设备偏流,增设废水内循环工艺以防止设备堵塞,改变填料的结构以防止设备板结,并采用催化微电解填料提高反应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填料类型、进水浓度、反应时间及pH值对微电解反应过程的影响,以探索硝基苯预处理的显著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含铜催化剂,硝基苯的质量浓度为3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pH为3. 0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出水能够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且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统的铁碳微电解装置,提出了一种可减少铁碳填料层堵塞板结及钝化的发生并提高系统可生化性的铁碳微电解装置,并成功运用于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铁碳微电解(ICME)技术对煤制气废水(CGW)中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废水可生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活性炭和单质铁相比,铁碳复合(Fe/C)填料具有较高的铁碳比、更丰富的孔隙结构以及更高的微电解反应活性。单因素分析表明,在煤制气废水处理中,低溶解氧(DO)和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微电解的作用过程,而Fe/C填料投加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微电解反应。由响应曲面分析获得ICME处理煤制气废水酚类物质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6.50,Fe/C填料投加量为62.22 g/L,ρ(DO)为0.47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COD和总酚去除率分别达到80.98%和75.03%,BOD5/COD值由0.21提高到0.36。结果表明,ICME在强化煤制气废水酚类污染物去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为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污水的影响因素筛选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中CODCr去除率,将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废水处理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铁碳比(体积比)、反应时间和曝气量是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CODCr去除率的3个关键性因素.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三维响应面分析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对CODCr去除率的最优化操作条件是铁碳比为3∶2、反应时间为120 min、曝气量为40 L/min. 在该优化条件下,当ρ(CODCr)在1 000~10 000 mg/L之间变化时,CODCr去除率的试验结果均落在模型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75.5%~83.3%)内,说明模型能对铁碳微电解处理结果进行良好的预测,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组合工艺对炼油碱渣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进行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3,废水与铁碳填料的体积比为2∶1,微电解反应时间2 h,曝气的条件下,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超过42.5%。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反应出水的最佳操作条件是:pH值在2~3之间、反应时间2.5 h、Fe2+浓度为800 mg/L左右、H2O2浓度为0.25 mol/L,在此条件下,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处理后的炼油碱渣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63.8%以上,微电解/Fenton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在79.2%左右,可生化性由0.16提高到0.56。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微电解工艺存在的填料板结问题,烧制了一种新型微电解材料——Fe0/C/Clay陶粒,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处理。单因素试验筛选的最佳试验参数为:亚甲基蓝浓度为1 000 mg/L,pH=5,A/L=1.5,HRT=4 h,此时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0%和58%。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表明: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减少。连续运行试验发现,出水水质稳定时间较长,运行中陶粒填料没有发生板结。  相似文献   

7.
铁碳微电解/Fenton法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颢琛 《环境工程》2013,(Z1):220-222
采用Fenton氧化、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采用Fenton氧化处理该废水,当进水ρ(COD)在5000mg/L、B/C为0.3左右时,COD去除效率在30%左右,B/C提高约0.05;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该废水,研究了不同pH条件和介质(铁屑和铁块)对去除效果及产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3.0、反应时间3 h、采用铁块处理该废水为最佳条件,COD去除效率在40%左右,B/C提高0.080.1,绝干污泥产量约为1.2kg/t。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采用铁碳微电解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性均优于Fenton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内置铁炭微电解协同UASB-SBR联合工艺处理某厂实际印染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市售和自制铁炭协同UASB-SBR联合工艺,SBR出水ρ(COD)稳定在100 mg/L左右,色度<40倍;使用自制铁炭微电解材料对SBR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出水COD及色度分别达50 mg/L及10倍以下。  相似文献   

9.
宜昌某化工厂产生的化工废水具有高COD(COD=36400mg/L,主要成分为二苯甲酮),高氯,强酸性,难以直接进入生化池,该化工厂已有三座铁碳池以及除氯装置。本研究通过铁碳-芬顿、臭氧、高铁酸钾氧化多种高级氧化工艺组合,确定了工艺流程,依次通过二连铁碳微电解、芬顿、臭氧氧化和第三次铁碳微电解,最终COD可以降解至3280mg/L,去除率达到90.1%。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铁粉和废碳投加量,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设计了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初始Cu2+浓度约为20000mg/L,黄连素浓度为1 700~1 900mg/L的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当废水pH为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