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枫亭湾滩涂底质、螠蛏的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福建枫亭湾滩涂底质、蛏体内重金属含量和分布 ,采用化学法、潜在生态危害法评价滩涂环境质量。结果表明 ,枫亭溪、沧溪两河口附近滩涂、潮沟底质存在重金属污染 ;海湾底质重金属具有潜在的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海岸带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辽东湾海岸带底质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评价其危害程度,找出重点污染区域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沿海滩涂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状况,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污染风险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滩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重金属呈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和警戒级综合污染水平,其趋势均为工业园区>居民区>镇郊农田>围垦滩涂;2种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驱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升高的主因,强烈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重金属累积,宜采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测监控和强化源头防治以防控和削减该区土壤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辽宁大伙房水库底质中重金属的监测数据,对水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底质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湘江中上游7个河断面140个沉积物样本,对河段沉积物样品中Cu、Zn、Mn、As、Hg、Cd、Cr和Pb 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perarmen秩相关系数和底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Cd和...  相似文献   

6.
海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飞  徐敏 《环境科学》2014,35(3):1035-1040
根据2009年12月海州湾海域17个站位的环境调查资料,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u、Pb、Cr、Zn)的来源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分布格局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随离岸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陆源污染输入是海州湾海域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来源;有机碳含量、底质粒径和硫化物是影响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价显示海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况,风险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龙王河口到临洪河口的近岸海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Cd>As>Cu>Pb>Cr>Zn,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大宁河与磨刀溪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三峡库区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分析了三峡库区大宁河和磨刀溪两条典型支流沉积物和野生鲫鱼体内重金属水平,并分别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和Cr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大宁河:78.31和83.98 mg.kg-1;磨刀溪:99.03和94.20 mg.kg-1),而Cd含量水平最低(大宁河:0.62mg.kg-1;磨刀溪:0.75 mg.kg-1),并从上游到下游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野生鲫鱼各组织以肌肉中各种重金属水平最低,肠最高,但在2条支流中均没有表现出上下游的变化趋势.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处于较高风险,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鱼体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低于背景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对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黄河口附近、莱州湾等滨海滩涂样地的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As、Cu、Pb)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36、7.92、0.20、16.24 mg/kg.不同样地间除Pb以外,其他3种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显著,黄河口附近滩涂Cu含量高于非河口滨海滩涂,Cd含量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As含量在渤海湾东侧滨海滩涂中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u、As、Pb来源相同或相近,Cd与Cu来源相同或相近,Cd与As来源不同;粒径 < 4 μm的沉积物含量与Cu、Pb、As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粒径为4~63 μm的沉积物含量与Cu、As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研究区Cd为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无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59.21~158.63之间,平均值为107.71,属于低风险,黄河口附近及莱州湾滨海滩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高于渤海湾滨海滩涂.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位于莱州湾及黄河口附近的滨海滩涂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8个小海高位池养殖区的采样点沉积物中7个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定量确定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Pb,污染指数分别为1.14和1.08;其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CuPbCdHgZnCrAs,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CuPb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1.12,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数据,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河流底泥中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As;②从上游到下游A—G7个断面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A〈D〈B〈F〈E〈G〈C;(爹该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集了茅尾海11个表层沉积物并进行了Cu、Pb、Zn、Cd、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分析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系数、综合污染指数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空间波动较大,变异系数依次为CdHgAsZnCu=Pb;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系数平均值小于1,且各站位综合污染指数Cd均小于8,重金属处于低污染状态,各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PbAsZnCuCdHg;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40,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远小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与南海区其他近海(湾)相比,茅尾海重金属潜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养殖活动对该海域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沿海甸岛周边水系布设29个代表点采集沉积物,依据样品中As、Hg、Pb、Cd、Cr、Cu的含量、形态分布及规律,探讨沉积物粒径效应,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Cr对海甸溪及与其交界附近的横沟河沉积物污染已经影响到其环境质量水准,其含量与采样点沉积物p H值大小呈显著负相关,且随p H增大明显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As>Cd>Hg>Cr>Pb>Cu。相同金属在海、溪、河沉积物中的形态分布有差异,其中溪的差异性较明显。6种重金属全量均存在小粒径高富集现象,同种重金属各粒径形态分布相似,且随粒径减小,非稳定态占比增大;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或6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级。  相似文献   

13.
磁湖底质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1-2000年磁湖底质中重金属监测资料,本文系统地对黄石市磁湖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从江苏浒浦至上海宝山石洞一线九个采样点(断面)的潮滩底质样品资料,作了颗粒分析、粘土矿物分析、放射性强度和同位素(210Pb)测试,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并对潮滩底质重金属环境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文章指出,由于上海西区污水干线(石洞口污水排放口)岸边排放上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石洞口排放口附近滩表层底质的重金属污染已十分严重,污染的程度依次为:铅、铜、镉、锌、铬、排污口出口处上游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系统采样调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珠江口湿地土壤中Zn、Cr、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湿地土壤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Zn>Cr>Cu> Pb>Cd,均已显著高于背景值,其中Cd的平均含量是背景值的40~60倍;主要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为Cd,达到中度生态危害水平,除部分样点的Cu外,其他元素处于低度潜在生态危害水平.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珠江口滩涂围垦、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构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闽北某新建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存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在该区域采集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AAS和ICP-MS测定土壤中25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除了Ni、Cr、Hg、Li、Sc、V、Co和Fe外,其余重金属不同程度超出福建省土壤背景平均值,其中Cd和Pb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6.42倍和8.42倍;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Cd为偏重污染,表现出很高潜在生态风险,Pb为中度污染,表现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无污染,5#百步溪A和7#百步溪B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10#外屯村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很高潜在生态风险;手-口途径摄入是土壤重金属引起非致癌风险的主要途径,总非致癌风险顺序为PbZnCrCuAsNiCdHg,其中手-口途径对儿童Pb的暴露风险值HQa为1.071,易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其余重金属风险值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Ni、Cr、As、Cd通过呼吸途径不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7.
香港河流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沉积学原理和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特点,对香港“重点河溪”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采用了Lars Hskanson指数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香港河流基本上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生态危害的河流,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为Cd,其次为Cu,Pb,Zn,Cr。  相似文献   

18.
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汤逊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Hg、Cd、Cr、Cu、Pb、Zn和Ni)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主要污染物的潜在来源.结果 表明,除Cr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于1996-2000年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松花江干流各断面间差别不大,阿什河内污染要明显重于干流,呼兰河内污染与干流无显著差异。哈尔滨江段底质的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年度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