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金凤 《环境工程》2022,(3):288-289
<正>近代以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大地提高,而随着人类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敬畏自然发展到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们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来壮大发展,逐渐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对自然平衡造成了较大破坏。当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逐渐反噬到人类自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严重爆发。人类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必会自食恶果。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都要共同重视并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清洁生产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选择.它是对工业化近二百年来人类生产方式的扬弃。 进入新世纪.人类的自然哲学观实现了一个大飞跃,终于摆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不是人类的奴婢: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是潜在条件,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则是主导因素。因此,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加剧和控制,取决于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东川市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泥石流愈演愈烈。全市水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自然教育历程追索(一)自然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根据文献资料和个人思考,追索自然教育的起点如下:人类来自于自然,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不断积累和传承关于自然的知识,所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教育史。当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学校就产生了。可以认为,自然学习或自然研究(Nature Learning or Nature Study),在学校中一直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之一。Joy A. Palmer在其所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中指出,环境教育的提出与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     
《环境》2000,(12)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必须维持自己的自然资产存量。由于任何人都要消费自然资产,因此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影响。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  相似文献   

6.
山川、河流、瀑布、小溪、田野、猛兽、花丛、飞虫、蓝天、白云,这些动态或是静态的景物是否能够让你感受到自然给予你的爱意?自然的关,自然的诱惑,是否让你感受到她的魅力?自然中的风起云涌,荆棘丛生,狼群野兽,是否可以唤醒你那原始的冲动?荒野是自然最为客观的那一部分,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渲染,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指点,没有人类对自然的修饰,调动你身上每个细胞感受那最纯粹的自然——荒野!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和类型,对自然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佛教实相论对自然问题的回答,是比较特别的,也为很多人所忽视或误解。通过对比分析佛教实相论对自然的来源、自然的构成、自然的规律、人类与自然关系等的看法,能深入系统地揭示佛教的"自然"思想。由此亦可更细致地理解中国文化思想和中国哲学史中的境界论和本体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9.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反思其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已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消除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转换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角色,从而实现人和自然共存共荣、协调发展、协同进化。人类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随着人类与自然  相似文献   

10.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1.
建设国家公园,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和谐--失衡--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量消耗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经济是与人类同步发展的.因此,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与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是与人类的发展同时进行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现实威胁.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让人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宋雪梅 《环境工程》2022,(4):261-262
<正>人类自诞生于自然以来,就一直依赖着自然环境,并从自然环境中不断地汲取着生活物质和生产工具,籍以维持自身的繁衍和发展。自然中虽然蕴藏着众多美好的可用之物,但却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在认知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另一方面又想凭借智慧超越自然、操控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生活所需。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要想更持久地发展,就必须在依靠自然、抗争自然和创造自然的矛盾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更加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受到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一步步地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物质世界,构造所需要的目的物。在世世代代延续着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中,人类最得意的“武器”就是技术。今天,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人类活动的每一时刻,无处无时没有技术伴随和存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技术也给人类带来另一种后果。这就是由于对技术的失控使其能量的逆流,导致了灾害和事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哈尔滨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松北区湿地正受到严重的破坏。本文对松北湿地功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人类对城市自然湿地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自然湿地可持续保护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达到城市自然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目的。通过对城市自然湿地的调查研究,找出它对于人类具备的不同于非城市自然湿地的特殊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书钟 《环境工程》2022,(4):297-298
<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是自然界的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是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一种愿望。随着当前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实现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进行尊重和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与自然彼此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觉悟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自觉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和约束,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控制在自然的承载力限度以内,并且帮助大自然恢复受损的部分,实现多样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跪拜在自然力面前的奴隶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人类利用自然的赐予加速文明进程的过程中,自...  相似文献   

19.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物质信息系统,是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综合体。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表现为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调节、控制和改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环境系统通常具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最基本的 关系。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自然界里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动物。这就使得人类将自身与其它物种区别开来:一方面,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另一方面,人类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看成是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人类不甘心大自然的恩赐和摆布,而把认识和改造自然当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人类又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