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对装修住宅室内苯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建立苯浓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装修住宅室内苯浓度数据为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大庆市城区25户新装修、居室设点监测结果表明,68.0%的监测点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标准,最高浓度为1.8mg/m3,超标17倍;装修三个月内的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及超标率均显著高于装修三个月后的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及超标率。 相似文献
3.
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装修后居室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于2004年3-8月选择装修材料不同的2套新装修住宅,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跟踪分析呼和浩特市2套居民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甲醛含量。结果 铺复合木地板的A房空气中甲醛浓度比铺耐磨砖地板的B房空气中甲醛浓度约高17%;从装修完毕起,至少要经过6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才基本降至符合国家标准的水平;在连续监测过程中也发现,若室温升高,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也会略有上升。结论 复合木地板释放的甲醛不容忽视;装修后6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才能降到容许范围。 相似文献
4.
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2月间随机对24家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装修3个月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率为91.1%, 3~6个月内为66.7%,6个月后超标率降为45.0%;而污染严重程度为书房>卧室>客厅;从检测时间来看,甲醛超标率为夏季高于冬季.甲醛浓度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有一个升高的过程,然后不断降低,所以建议使用绿色建材,延长空置时间,增加有效通风量,夏季通风冬季入住为佳. 相似文献
5.
6.
新装修居室环境中甲醛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环境卫生学调查和遗传毒性试验,了解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经随机抽样选择南宁市新装修的130户居室进行ρ(甲醛)测定,并对其中甲醛超标最严重的25户家庭成员共59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方法和微核试验方法检测甲醛对体外培养人体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 结果表明:在南宁市130户新装修的居室环境中,甲醛超标率达73.1%,甲醛超标组居民的呼吸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随着入住时间的延长,ρ(甲醛)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下降. 体外培养人体淋巴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醛低、中和高剂量组的彗星细胞发生率分别增加39.2%,80.6%和46.0%,彗星细胞尾长度增加23.9,40.6和28.3 μm,微核率增加218.6%,565.0%和647.0%;甲醛超标会使居住人群出现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ρ(甲醛)降低,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减少;甲醛可致体外培养人淋体巴细胞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
了解梅州市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梅州市市区117户新装修居室内(包括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和书房,共计333间)空气中的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居室空气中甲醛、Tvocs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29.2%(97/333)、23.6%(57/242)。其次为苯,超标率为15.3%(37/242),甲苯的超标率第四,为7.8%(26/242),二甲苯排在最后,为5.8%(14/242)。大厅与卧室的空气中除甲醛浓度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的浓度出现明显的峰值,冬季浓度有所回升。结论:Tvocs、甲醛是梅州市新装修居室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大厅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卧室。夏季是室内污染物浓度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25(1):16-18
运用国家标准方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作为实验室检测方法,对锦州市六十户新装修房屋中甲醛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调查了新装修房屋空气中甲醛的污染情况、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Aura-OMI HCHO数据产品,解译并分析了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甲醛柱浓度的数量分布、动态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0年甲醛柱量均值为14.16×1015molec/cm2、最大值15.41×1015molec/cm2、最小值12.27×1015molec/cm2、最大增速17.8%、平均增速0.17%、最大降速15.95%.时间上,10年来甲醛浓度呈波动上升的态势,以四级、三级和五级的变化为主,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小,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担率分别是25.96%、34.28%、22.00%、17.76%.空间上,浓度整体从中部向两侧递减,沿海地区最低,高值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转移扩大.影响长江三角洲甲醛柱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气温和降水为主,人为因素以能源消费总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家具和建房装修材料为主.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装修的居室内甲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共进行了八次监测,每次监测时间间隔为15天。监测结果表明,使用常用的装饰材料装修居室,居室内甲醛的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最初约90天内甲醛浓度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监测分析,探讨了家庭居室内TSP污染物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家庭居室内TSP污染物浓度因素有室外污染源(如: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室内污染源(如:吸烟、烹饪等)、室内的人类活动和室内不同的清洁方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装修后室内甲醛的危害、特性和其主要来源,介绍了我国室内甲醛浓度的控制标准,探讨了装修后室内甲醛浓度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为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大气中甲醛的含量及分布,基于OMI遥感反演数据,分析了2006—2015年宁夏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同时选取工业产值、机动车保有量、煤炭消耗量以及气温、地形地貌和风向等人为和自然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6—2015年甲醛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1.078×1015 molec/(cm2·a),其中2006—2011年逐年增大,2012—2015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达到近10年的最高值;甲醛柱浓度季节性特征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宁夏甲醛柱浓度月均值变化趋势整体上呈“W”型.空间上甲醛柱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东部及南部地区,而北部及西部地区甲醛柱浓度相对较低.在人为因素中煤炭消耗量与甲醛柱浓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8;在自然因素中甲醛柱浓度与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63,地形地貌和风向对甲醛污染区域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人为因素是影响宁夏甲醛柱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环境空气检测指出南京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环境空气以甲醛、二甲醛、二甲苯、甲苯污染为主,提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OMI卫星数据分析了2005~2016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结合2008年和2010年各部门VOCs人为源排放量,利用BP神经网络和RBFN神经网络模型对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进行了县域尺度上的回归模拟和各部门排放量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甲醛柱浓度在2005~2010年存在着增加趋势,2011~2016年甲醛浓度有下降的趋势.高值区域分布在皖北苏北、上海及其附近,低值区域分布在浙西南一带.人为源排放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甲醛柱浓度显著增高.工业源在长三角的分布较为广泛,电力源分布稀疏且VOC排放量远小于工业源排放量,居民源的VOC排放量介于工业源和电力源之间,有明显的南北差异.交通源主要集中在苏南、浙北和上海附近,少部分沿交通线条状分布.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较好地利用人为源排放数据对甲醛柱浓度进行模拟.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可以达到0.6~0.8,比线性回归的拟合精度超出0.3~0.4.模型变量重要性计算显示各部门中居民源对甲醛柱浓度的贡献程度最高.研究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长期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研究臭氧污染,同时也为大气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装修住宅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建立TVOC浓度预测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装修住宅室内TVOC浓度数据为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氡是广泛存在于居室中的一种放射性气体,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以慈溪市某典型居民住宅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通风、温度、高度、地面装饰材料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以及一天中氡浓度的连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建筑物中,随着楼层的增加,室内氡浓度逐渐降低;在温度为24℃左右时室内氡浓度最低,在15℃~30℃之间,氡浓度表现大致为先下降后上升;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室内氡浓度逐渐降低;夜间的氡水平比白天高,氡水平值的波动范围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着致癌性质的甲醛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增加,加强对大气甲醛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利用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8~2016年甘肃省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呈现出由甘肃南部向中部、西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的植被分布有关,植被排放对大气甲醛有一定的贡献。(2)甲醛柱浓度年均值最低为7.15×1015 molec/cm2,出现在2008年,最高为10.66×1015 molec/cm2,出现在2011年;按照季节划分甲醛柱浓度均值,表现为夏季 > 冬季 > 春季 > 秋季,这与夏季光化学反应和甘肃省冬季采暖有关;甘肃省大气中的甲醛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次之。(3)甲醛柱浓度变化不仅与自然因素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还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第二产业值、工业产值以及能源消耗等具有一定相关性。甘肃省甲醛柱浓度时空特征总体受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