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及其数量在不断增长。城市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随着污水厂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和新的污水厂逐步建成。随着中国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处置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与发展,研究和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技术—污泥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土壤条件下,通过添加5%、10%、15%、20%、25%、35%、50%(质量分数,以干重计)的市政污水厂脱水污泥(以下简称"污泥"),研究了添加污泥后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旨在为污泥农用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提供基础的参考数据.结果表明,随污泥掺入量增大,蚯蚓的死亡率先减小后增大,繁殖率逐渐减小;添加适量的污泥有利于蚯蚓生长,但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的死亡和生长主要受重金属(尤其是Cu)的影响,繁殖能力受重金属和聚丙烯酰胺(PAM)共同影响.PAM的降解与蚯蚓的生存情况紧密相关.最终确定污泥的掺入量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柠檬酸、硝酸以及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污泥进行淋滤处理,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Cr、Cu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淋滤优于单独淋滤,随着溶液浓度和淋滤量的增大,重金属去除率也呈增大趋势。在柠檬酸浓度为0.5mol/L,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浓度为1.0mol/L。淋滤量为1000ml/kg的混合淋滤条件下,污泥中Cr、Cu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70.97%、90.33%,经处理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口逐渐增多,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废水需要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污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如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污泥的污染现状,探讨了如何对这些污泥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1、绪言我国的下水道约占总人口的普及率的30%,比欧美低。因此,在制定第五次下水道整备五年计划时,下水道的设备普及率指标进一步扩大为55%。由于这种加快下水道处理场的整备,可以想象到从处理场产生的下水道污泥的量也将剧增。污泥的最终处理情况,主要是焙烧后作填筑用,由于增大污泥量的处理因而要求综合化研究,尤其要注意运用气体发电等的节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污泥问题的凸显和国家对环境保护日渐重视,中国污水处理力度逐渐加大,随之产生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新技术,如热水解技术、碳化技术、超声破解技术、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水热干化技术等,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泥活性炭处理酸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酸性品红染料废水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与脱色率的曲线呈现相似的走势,但在脱色过程中,只有部分染料分子被吸附到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中,另一部分脱色应归因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吸引染料分子中的碱性助色基团;随着污泥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COD去除率一直减小;由于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与废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在pH为弱酸性范围内效果比较好;随水浴时间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加,COD去除率很低并一直减小;温度的升高使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整体逐渐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取5,水浴时间取6.5 h,水浴温度取20℃,染料废水浓度取2.5 mg/L,活性炭投加量取2.5 g,其脱色率为47.73%,COD去除率为62.62%。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的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婷  王毅力  冯晶  徐萌 《环境科学》2012,33(3):889-895
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分析了活性污泥离心上清液黏度及其中胶体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形维数和强度等理化性质指标随调理絮凝剂(CPAM,CZ-8698)投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在确定絮凝调理最佳投药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CZ-8698的投药量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理化性质均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确定的活性污泥絮凝调理的最佳投药量范围为4.28~7.13g.kg-1,对应的CST与SRF值分别为(12.62±1.39)s、0.56×1012m.kg-1.在此最佳投药量区间,污泥离心上清液中胶体的Zeta电位与表面电荷密度均由负值变为正值,污泥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09(一维)和1.51(二维),其表面不规则程度最低、结构较为密实;污泥絮体的粒径随着絮凝剂投药量的增加持续增大到mm尺度,但其强度在投药量高于4.60 g.kg-1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此外,当絮凝剂投药量低于上述最佳范围时,污泥离心上清液的黏度已经达到了最小值(1.24±0.04)mPa.s.  相似文献   

9.
水泥基材固化含油污泥的析出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对中原油田文一污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固化块的强度随着水泥量/污泥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水泥量/污泥量为2.0时,强度为16.07Mpa。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浸泡时间及水泥量/污泥量是影响固化块浸出液中含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在25℃、浸泡时间120h、水泥量/污泥量在1.0~1.8,浸出液含油量低于5mg/L。浸出液的有毒元素含量符合GB5085.3-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城市污水底泥囤积及对坏境造成的污染,本文利用城市污泥取代部分水泥制作植草砖,研究了污泥掺量对植草砖的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粉煤灰对植草砖强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植草砖所含的重金属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底泥植草砖的强度和耐水性都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最佳吃泥量为12%左右;城市污水底泥植草砖早期强度随粉煤灰的掺入而降低,但粉煤灰的掺入不会改变污泥对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水解产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灿  孙秀云  黄诚  沈锦优  王连军 《环境科学》2014,35(3):1009-1015
采用向污泥中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多苷(APG)的方法,研究了APG投加量和水解时间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PG显著降低污泥表面张力,强化污泥水解,在最适投加量(以TSS计,下同)0.2 g·g-1下,SCOD、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浓度均在12h内达到最大,分别由初始的4 280.2、1 122.9和246.5 mg·L-1上升到6 481.1、1 639.3和1 205.8mg·L-1,同时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由1 309.9 mg·L-1增加为2 221.6 mg·L-1,且SCFA的组分分布随之改变,APG投加量越大,SCFAs达到最大浓度所需时间也随之延长.随着APG投加量的增大,α-葡萄糖苷酶相对活力由1.5升至2.5,而蛋白酶相对活力在低投加量下由1.4升至1.9,高投加量下降至1.5.不论APG是否存在,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在达最高后都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整个过程中pH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数量逐年增多,因此产生的污泥量也逐年递增。本文主要针对江门市城镇污泥以及区域特点,对污泥处置技术进行探讨,寻求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污泥处置技术,防止污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法低温运行中的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引起,微丝菌(M.Parvicella)则是污泥膨胀中的优势丝状菌.针对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系统中因低温引起的污泥严重膨胀及其污泥硝化能力降低的问题,采取增大曝气量快速培养污泥硝化菌含量,再逐渐增加A:O比为0,0.1,0.5,1.1,1.8提高反硝化能力,从而恢复污泥脱氮能力.在恢复期间,污泥絮体中的疏水性M.Parvicella附着于反硝化产生气体上,在选择池和氧化沟表面形成浮泥,对其进行去除,以减少絮体中丝状菌含量,提高硝化菌含量及其硝化能力.同时对不同微丝菌含量的污泥絮体(沟内混合液和表面浮泥)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丝菌含量高的活性污泥其硝化能力较弱,而快速反硝化能力较强,则对慢速和内源反硝化影响不大.进一步证明M.Parvicella也是除了DO浓度,水温和负荷之外影响活性污泥硝化能力和污泥沉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市污泥滞水性强的特性可开发污泥作为保水剂的新功能。通过土培实验,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污泥,研究污泥对不同质地土壤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添加污泥能显著提高3种质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中添加20%的污泥后,砂土、粘土和壤土初始含水率分别增加11.2%、8.7%和8.8%;在3种质地土壤中添加污泥均可增大土壤的保水性,使水分蒸发减慢,且污泥添加量越多,土壤含水率越大;土壤累积失水量主要受到土壤中含水量的影响,也和不同质地土壤自身的蒸发量有关;在150 g土壤中添加10 g污泥,对砂土保水性提高不大,对壤土保水性提高最大,随着添加污泥量的增多,污泥对砂土的保水效果提高最明显。研究表明:开发污泥做为保水剂是可行的,这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复合保水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廉价材料,对于污泥治理及农业节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温季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发生污泥上浮现象,从DO、电子供体、pH、水温、内回流比、SRT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水温较高时,反应器内硝化反应充分,当内回流流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较少时沉淀池内反硝化反应加剧,生成大量N2引起污泥上浮。提出了增大内回流、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小曝气量等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容积为5 L的生物沥滤反应器,探讨了底物硫酸亚铁盐和单质硫粉的不同投配比、空气与CO2的曝气比对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投加10 g/L S粉为底物时,污泥出现最低pH值为1.87;随着Fe2+在Fe2+和S粉混合物作为底物中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时,最终pH值逐渐增加;采用6种不同曝空气强度进行生物沥滤实验,曝气强度控制为1 L/min时污泥酸化效果和重金属滤出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补充曝CO2,随着空气和CO2曝气比的增大,污泥酸化速率变化不大;在底物单质硫粉添加量为10 g/L、空气和CO2曝气量分别为1.0和0.03 L/min时,整个生物沥滤体系运行效果最佳,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6%、92.02%、79.70%、92.12%、81.70%、86.58%和87.81%,同时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满足农用污泥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Fenton预处理强化污泥脱水:胞外聚合物和黏度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Fenton试剂具有高效破坏污泥絮体及改善污泥生物可降解性的能力,而被视为强化污泥脱水的有效手段。对Fenton预处理强化污泥脱水过程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黏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污泥脱水性能采用毛细吸水时间(CST)评价。结果表明:Fenton预处理时,H_2O_2添加量和m(H_2O_2)∶m(Fe~(2+))对污泥的脱水性能有重要影响,优化的污泥脱水条件为m(H_2O_2)∶m(Fe~(2+))=1∶1,H_2O_2添加量200 mg/g(VSS);m(H_2O_2)∶m(Fe~(2+))和H_2O_2添加量对污泥中EPS分布影响显著,EPS分量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原因为Fenton试剂对污泥絮体结构的破坏程度不同;污泥CST与EPS分量之间基本不符合线性相关,而非线性回归随H_2O_2添加量变化相关性排序为:100>150>200>25(单位为mg/g,以单位质量VSS计);污泥黏度总体上随m(H_2O_2)∶m(Fe~(2+))的增大而增加,而随H_2O_2添加量的增加逐渐下降,污泥CST值与黏度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中初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污水量的0.2%—0.3%(含水率为95%—97%),二次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为处理水量的1%—2%(含水率为99.4%—99.6%)。处理规模为10万吨的城市污水厂,每天排出初次污泥200—300吨,乘余污泥1000—2000吨。这些污泥的处理不仅已成为工程师所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技术课题,而且由于不妥善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泥将会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也成为困扰我国所有城市的重要环境问题。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常用方法见表1和表2,其中污泥处理单元技术包括物理处理(筛选、…  相似文献   

19.
高含盐有机废水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不同含盐量条件下,利用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活性污泥质量、污泥沉降性能和微生物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3.5 h,污泥龄为20.0 d,污泥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进水ρ(CODCr),ρ(BOD5),ρ(NH4+-N)和ρ(PO43--P)分别为690.3~821.8,470.0~600.0,58.4~71.9和2.4~4.1 mg/L,进水ρ(NaCl) 为30~80 g/L时出水ρ(CODCr),ρ(BOD5),ρ(NH4+-N),ρ(PO43--P) 和ρ(SS)分别为73.4~165.0,30.0~100.0,4.8~19.1,0.41~0.99,和48.5~123.6 mg/L.每次改变ρ(NaCl)时,污泥量都是先减少,后逐渐增多,同时系统中污泥SVI逐渐增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0.
制革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其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氮、钾、磷等有机质尤其是铬等重金属,使该污泥对制革环境周围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制革污泥是一种危险废物,合理处理和利用好制革污泥是制革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详细介绍国内外制革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如填埋、焚烧等,并指出焚烧法处理制革污泥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资源化是其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