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助磨剂作用下粉煤灰韵微细化过程。结果表明,助磨剂在不同粉磨阶段的作用机理不同,在相同的粉磨时间下提高了粉磨细度,改善了物料的颗粒分布,改变了颗粒形貌,还改变了粉磨物料的微观结构,加剧了物料的晶格畸变、晶格缺陷及无定形化,加速了物料结构中化学键的破坏,尤其是加剧了粉煤灰中Si-O化学键的断裂,从而增加了物料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发电厂的粉煤灰作为一种煤燃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本文中被建议用作脱除烟道气中NO_x的吸附剂。粉煤灰对NO_x吸附的特性通过碳含量和比表面积分析己被仔细地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存在于粉煤灰颗粒中的未燃烧尽的碳提供着粉煤灰主要的表面积,并且碳可以被活化以进一步改善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关于较粗粉煤灰颗粒活化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未燃尽碳的气化能够提高其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料制备、成型、蒸压、低温焙烧、粉磨工艺制备的新型水泥既具有普通水泥的胶凝特性,又同时具有水化热低、后期强度高的特点,对过程工艺参数、物料配比对新型水泥的质量影响进行了研究,该工艺有望为粉煤灰在水泥行业的规模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钢渣具有水硬性,可磨细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在水泥和混凝土中应用。但钢渣中含有难磨组分,粉磨的能耗一直居高不下。在传统的球磨机基础上,国内相继开发出技术指标更先进的球磨机+辊压机联合粉磨、辊压机终粉磨、立式磨和卧式辊磨技术。寻找一种能耗低、产量高的粉磨工艺是未来钢渣粉磨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钢铁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闾文  陈闽蜀 《环境工程》2015,33(3):102-105
为提高钢铁渣综合利用率,考察了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工作性及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钢铁渣粉的工程项目。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相同胶凝材料用量下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保证设计强度要求下可降低胶凝材料用量。此外,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施工性能,并可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掺合料。  相似文献   

6.
烧结脱硫灰制备胶凝材料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及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灰复掺矿渣、钢渣,辅之外加剂,制备生态胶凝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分别预磨钢渣、矿渣及水泥熟料再与经低温煅烧的改性脱硫灰混磨制备的复合生态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定性、水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合格。正交试验确定了一定比例和掺量的矿渣和钢渣复掺15%改性脱硫灰、15%水泥熟料和0.5%激发剂时胶凝材料的各项性能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用SEM对两组配方的水泥净浆体进行晶形微观分析,验证了不同水化产物在不同龄期对水泥体的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中植物营养元素赋存状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化学分析表明 ,粉煤灰中一般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了粉煤灰的供养能力和供养特点。通过对粉煤灰的粉晶X 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透射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 ,揭示了粉煤灰中元素的赋存状态。粉煤灰中的营养元素主要赋存于玻璃相中。由于粉煤灰的玻璃质颗粒和矿物析晶体粒径细小、结构不稳定、活性很大 ,其中的营养元素易溶出。  相似文献   

8.
脱硫剂颗粒增湿活化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活化器中吸着剂颗粒活化效率的一维预测模型,全面考察了水雾蒸发,减速,粒径分布以及液-液凝并等的影响。通过对颗粒活化效率与实测脱硫效率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了活化颗粒的溶液反应是脱硫过程的主要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人滴初始直径和初速度对颗粒活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使用大粒径,窄分布和高初速度的雾化方式可强化增湿活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则为钢渣,主要原料为钢渣,可作为循环再利用材料,将少量激发剂掺入,分析激发剂对钢渣胶凝材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钢渣中掺入激发剂后,其活性显著提高,将早期钢渣胶凝材料性能极大改变。在激发剂的作用下,可增加119.8%的钢渣胶凝材料3d抗压强度。对于钢渣胶凝材料而言,激发剂对浆体水化产物种类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矿化CO2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减少燃煤电厂CO2排放的技术.然而,目前还缺乏从矿物学角度对碳酸化反应机理的详细认识.本研究选取了3种粉煤灰开展碳酸化实验和矿物学研究,考察碳酸化过程中温度对碳酸化能力及粉煤灰矿物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任一温度下,BJ粉煤灰的碳酸化率均高于YA和LY粉煤灰,这是由于BJ粉煤灰中硬石膏、钙铁石和无定形相等活性矿物相含量较高,LY粉煤灰缺少高活性的钙、镁结晶相.对YA粉煤灰而言,升高温度可显著提高透辉石、尖晶石、黑钙铁矿和方镁石的转化率.在碳酸化YA粉煤灰中同时检测出碳酸钙和碳酸镁/铁,说明除含钙相其他活性元素(Mg和Fe)也参与了碳酸化过程.因此,需要对每个粉煤灰原始材料的矿物学和操作温度进行具体的个案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CO2能力和碳酸化率.结果还表明温度对不同晶型碳酸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方解石在低温(40和80℃)下形成,而文石在高温(180和220℃)下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的活化粉煤灰代替活性碳酸钙作聚氯乙烯板材中的填料 ,制取试样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 ,选用好的改性剂 ,采用合适的活化方法时 ,得到的活化粉煤灰应用于聚氯乙烯板材中 ,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 ,特别是在酸碱介质中表现出很好的耐腐蚀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赤泥、粉煤灰的成分特点,对其混合物进行热处理,研制了一种少熟料胶凝材料,并对其强度影响因素、水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混合料的配比为赤泥47.5%,粉煤灰47.5%,石膏5%,于700℃煅烧5h制成煅烧料;加入70%煅烧料,30%水泥熟料,0.5%减水剂,可以制备性能较好的胶凝材料,28d的抗折强度可达到7.8MPa,抗压强度可达到45.2MPa。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废水中磷的绿色高效去除,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活性蛇纹石吸附材料,探讨了该材料对废水中30 mg·L-1正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及吸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活性蛇纹石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以P计)为126.58 mg·g-1,当初始pH为7.0、温度为20℃、投加量为0.5 g·L-1、吸附时间为240 min时,材料对磷的去除率为89.73%.磷的去除率随活化时间、吸附时间和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H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激光粒度仪、XRD、FTIR和SEM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活性蛇纹石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机械活化致使蛇纹石颗粒的中值粒径从41.32μm迅速降低到12.00μm,之后粒径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的机械力作用使蛇纹石晶体结构受到破坏,导致Mg—OH键能减弱,增强了颗粒表面的Mg吸附位点的活性,并使颗粒表面呈碱性,最终使磷能够以磷酸镁(Mg3(PO4)2·22H2O)的形式固定在材料表面.等温吸附和吸...  相似文献   

14.
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胶体态磷、氮、有机碳的释放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太湖采集蓝藻,通过室内培养观测了其死亡分解过程.用切向流超滤技术获取水中胶体物质,定期监测水样的胶体态、颗粒态、真溶解态及离子态磷、氮、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在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胶体态磷、氮、有机碳和颗粒态磷、氮含量均显著升高,胶体态磷(CP)、胶体态氮(CN)、胶体态有机碳(COC)含量分别达到培养用水相应初始含量的5倍、9倍和5倍.说明蓝藻的分解会释放出大量胶体态和颗粒态营养盐.总结出了水华蓝藻死亡分解过程释放营养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作为掺合料,节约水泥,是一项资源丰富,使用方便,质量好,成本低的有效措施,应该大力推广。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它的主要成份是硅,铝氧化物在有水份存在的情况下能与Ca(OH)_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水硬胶凝性能的化合物,它的颗粒细且呈球形,有害物  相似文献   

16.
在污染物液相催化加氢脱卤过程中,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碳包覆量的Pd/Al2O3@C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系列表征,并将催化剂应用于4-溴苯酚(4-BP)污染物的催化加氢脱溴反应.表征结果显示碳层提高了Pd/Al2O3的表面疏水性,有利于4-BP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并且在Pd/Al2O3@C催化剂的碳化过程中,碳还原部分Pd颗粒,并保留部分正价态Pd活性位,增强了4-BP中C-Br键的活化.与Pd/Al2O3相比,碳涂层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但当碳包覆量超过最佳包覆量后,暴露的Pd粒子随碳包覆量的增加而减少,导致活性下降.此外,碳层修饰后,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抑制了Pd粒子的团聚和损耗.Pd/Al2O3@C表面的碳涂层对卤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从而减轻了液相催化加氢脱卤反应中活性中心的中毒.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侵入式无干扰针孔采样器与扫描型运动颗粒粒度分级仪(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SMPS)相连接的方法,对乙烯/空气反扩散火焰中初始成核碳烟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行了在线检测。首先确定了SMPS的实时在线检测的实验研究过程,然后分析并讨论了碳烟采样稀释系统的稀释率计算方法。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在火焰底部粒径为3 nm的核态碳烟颗粒的数量大约在1012个/cm3以上,随着测量点位置增高,核态碳烟颗粒的数量减少,且粒径增大,碳烟粒度分布曲线逐渐向右移动,说明在火焰底部核态碳烟颗粒处于生长长大的状态。初始成核颗粒由于异相凝结和表面沉积而长大,同时伴随着核态碳烟颗粒之间较为剧烈的颗粒凝并和聚结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全固废无水泥钢渣重载路面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佳  倪文  牛福生 《环境工程》2005,23(5):63-64,66
在完全不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以碱溶液激发钢渣、矿渣细粉、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粉制备胶凝材料,钢渣为粗细骨料全部代替传统天然砂石,配置路面混凝土。配置出28d抗压强度达44MPa,抗折强度达8.3MPa同时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钢渣路面混凝土。进行重载路面工程试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微波活化-化学改性方法可有效改善粉煤灰的表面结构及化学性质,提高粉煤灰吸附混凝腐殖酸的效果。本文采用微波活化-化学改性方法对粉煤灰进行处理,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处理废水中腐殖酸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活化粉煤灰处理腐殖酸的效果优于原粉煤灰,先微波活化后化学改性粉煤灰处理腐殖酸的效果优于先化学改性后微波活化粉煤灰;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先微波活化后盐酸最优改性的粉煤灰处理腐殖酸废水时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91.34%,而先微波活化后氢氧化钙最优改性的粉煤灰处理腐殖酸废水时腐殖酸的去除率更高,可达98.28%。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微纳米木粉在分离分级过程中流场和颗粒沉积的特性,依据加工系统结构对木粉的输运管道壁面进行木粉颗粒取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粉粒径范围与管道壁上木粉沉积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管道上、下壁面沉积的木粉与粉体颗粒的粒径大小、加工时间、分离粉体的送风量等因素都对颗粒的沉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微纳米木粉沉积特性的分析为今后加工生产纳米级木粉的输运、沉积和凝并特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