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中标准气体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涛  樊强  王帅斌  李宁  田文 《环境工程》2016,34(4):138-141
为保证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等标准气体量值比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称量法制备的标准气体与具有美国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进行量值比对,量值的一致性通过En值法判定。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温室气体标准样品与美国NIST、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温室气体标准样品量值准确,能够满足我国量值溯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渗透管是用来配制低浓度(ppb至ppm级)活泼气体标准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自1966年以来,国外已有一些报道。我国近几年也有一些单位在从事研究。国外用重量法测定渗透管的渗透率,其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以内,用分光光度法参比与重量法测定的偏差约为5%以上。 我们制做的SO_2渗透管,经过两年多的考验,性能稳定,以重量法测定渗透率相对标准偏差为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渗透率与重量法测定偏差为3%。  相似文献   

3.
技术动态     
电能计量现场标准确立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联合攻关的"高压电能计量标准及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论显示,该研究成果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际上高压电能计量领域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整体计量校准和量值溯源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4.
周佩丽  刘艺苗  彭志敏 《环境工程》2023,41(3):179-184+191
针对现有工业过程气体在线测量预处理方式存在的系统复杂、维护量大、测量延时等问题,基于微孔陶瓷物理特性及空气动力学原理研制了原位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该预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光学端和渗透管腔体,当待测气体流经渗透管时,由于绕流作用在来流方向壁面前后形成压差,在压差作用下,气体经过渗透管过滤后进入管内进行激光测量。首先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气体管道和微孔陶瓷渗透管耦合流域进行了流场模拟,发现在单一变量条件下,气体更新速率随着流速和内径的增大而提升,随着外径的增大而降低;然后搭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与流场模拟结果一致;最后进行了原位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研制及现场应用,并采用便携式分析仪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误差<2%。与现有预处理装置相比,渗透管腔体安装于管道内,测量环境与管道工况一致,且取样路径短,可以实现工业过程气体高保真快速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5.
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联合攻关的‘!高压电能计量标准及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论显示.该研究成果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际上高压电能计量领域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整体计量校准和量值溯源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6.
从计量标准的相关概念出发.强调了建立可燃气体报警器计量检定装置(计量标准)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构成、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重复性、稳定性、不确定度等计量技术角度对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SO_2标准气的分析,多采用容量法或电导法,用于排放源监测对照用的标准气(300至3000 ppm SO_2)的分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所及美国标准局均采用过氧化氢法。 我们设想将微库仑分析法作为一种对照分析方法用于高浓度SO_2标气的快速分析,采用此法,必须先解决二个问题:(1)准确  相似文献   

8.
鲍雷  幸梅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45-146,148
介绍了自动监测仪器校准所使用的气体标准物质浓度的选择方法和技巧。气体标准物质包括钢瓶气和渗透管,通过它们和动态校准仪配合使用可配出质控工作中所需要气体的各种浓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浓度和动态校准仪的具体指标参数(流量等)来反推标准物质浓度,并在配气过程中能满足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粘土渗透仪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后的粘土渗透仪,采用了直接击实法测定粘土渗透系数,可防止渗透实验中易出现的侧渗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实验中用气体加压,可使粘土渗透系数的测定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2~3 d。实测数据与常规标准渗透仪数据可比。并可进行有害物质渗滤液在粘土中渗透速度、转化、吸附、交换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蓝碳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固碳能力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要的作用,目前成为海洋蓝碳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蓝碳本底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16.16~38.16万hm~2,年碳汇量约为126.88~307.74万tCO_2,总储碳量13 877~34 895万tCO_2,其中主要贡献者为盐沼。结合IPCC给出的碳汇计量建议使用方法与清洁能源机制计量方法标准,对如何计量红树林、海草床、盐沼3部分的碳汇做了方法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可预期海岸带蓝碳碳汇增量约为340~516万t CO_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氮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充分考虑重复测量的重现性、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局限性、标定仪器所用的标准气体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计算氮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浓度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4.  相似文献   

12.
本流量计主要用于计量回收煤气的瞬时流量和累积煤气量。如将设计参数做相应修改,也可以计量其他含尘量较小的气体流量。该流量计由本体、测量显示系统、清洗系统等三部分组成。本体为圆锥形文丘里管,由收缩段、喉口段和扩散段组成。根据气体在流过文丘里管时产生压力降的原理,量度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制备标准PPM级气体的新发生方法。本法可发生多种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 NO_2)、硫化氢、氰化氢和氨。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气体发生率取决于发气溶液的pH值,浓度及温度。发气溶液由特定溶质和缓冲液配制。本法发生的气体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与渗透管法的相当。发生气体的浓度变化低于3%。本法发生的气体可用于测量仪器的校准、生物及医学试验以及环境空气中化学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宋波提起了我国近年来建筑的一系列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线大气汞分析仪渗透管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在线大气汞分析仪的自动标定,本文选用商用的汞渗透管,自主设计了渗透恒温装置(控温精度为0.1℃),搭建了大气汞分析仪的标定模块,利用该模块建立了3种标定方法.与本实验组研发的在线大气汞分析仪联用对3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①稀释气法:与经典的渗透管动态配气法相同,通过改变稀释气体流量(1-5 L,精度为20 mL)...  相似文献   

16.
萘乙二胺比色法是目前测定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常用方法。这个方法测定的是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但是,由NO_2~-(液)换算为NO_2(气)的转换系数,即NO_2~-(液)/NO_2(气)的比值的测定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由于二氧化氮气体比较活泼,用静态法难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此外,它还与吸收液的成分、吸收效率和显色反应条件等有很大关系。因此,过去测得的转换系数值差别较大,波动范围大致在0.5—1之间。 渗透管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我国首部地方性被动式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也是世界范围内继瑞典《被动房低能耗住宅规范》后有关被动式房屋的标准,由中国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河北省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室内环境指标规定:1、室内温度为20℃~26℃;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论坛"上,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发布了《项目层面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价技术规范》(STCE1—2012)和《钢铁工业余能利用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价技术规范》(STCE2—2012)。根据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制定的《联盟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联盟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其要求严于  相似文献   

19.
《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于2019年5月12日正式在日本京都IPCC第四十九次全会上通过。该方法学体系对全球各国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都具有深刻和显著的影响。解读了该指南产生的背景、过程,重点分析了指南5卷(总论,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具体修订的内容,初步评估了对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排放核算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针对中国温室气体清单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健  邓一荣 《环境》2013,(Z1):30-32
开展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对于节能减排和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为例,通过清单编制指南分析广州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广州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结构。结果表明,2010年广州市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16239.64万t CO2e,其中总排放量16490.17万t CO2e,碳汇量为259.54万tCO2e。气体种类上,CO2占据了广州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6%。部门排放上,能源活动则成为广州市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中电力和供热排放比例最大。根据广州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未来应重点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工业节能、交通体系、低碳生活以及碳汇角度来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