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新中网成立70周年。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了中央主流媒体走入地震基层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和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防震减灾事业的成就,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来充分展现防震减灾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为建国70周年华诞献礼。请看本期专访:江苏省。  相似文献   

2.
正1949-20191949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包括地震工作部分)由军管会接管1950西藏察隅、墨脱发生8.6级地震1953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委员1954建立新中国第一批地震台站1956《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提出"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的研究"范文澜主编第一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9,(2):F0003-F0003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特大自然灾害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8,(6):15-17
2018年12月13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带队参观'防震减灾造福人民——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党组成员、副局长闵宜仁、阴朝民、牛之俊,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副司级以上干部一同参观。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频发国家,地震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频繁发生各类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不便.据资料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到了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成灾率高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04,(6):32-32
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再现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创我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实践活动,反映各个时期的防震减灾事业成就,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勇于实践,在同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本刊将举办"艰辛的历程--防震减灾巡礼"摄影大赛,现将有关要求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是南京基准地震台建台70周年。江苏省于2002年12月1日在南京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和学术报告会,热烈庆祝南京基准地震台建台70周年暨南京地震科学馆新馆落成。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季允石,中国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5)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的第20个防震减灾日。由于唐山大地震发生在“文革”后期这一政治动荡的日子里,使得灾情更加惨烈,认真总结并汲取唐山地震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对做好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正> 为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地震科学技术水平和予测予防能力的提高,根据国家地震局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关于联合创办一个本区地震科学技术刊物的决定,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地震学会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地震学刊》现同大家见面了。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包括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市)地处长江、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记载、研究、观测地震较早的地区。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在本区各省市相继建立地震队伍以来,在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08,(3):F000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为了弘扬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人物、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防灾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营救,全国上下紧急动员,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最大的力量,投入到最危险的抗震救灾工作之中。由江苏省消防总队武学禾副总队长和江苏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召开地震系统视频会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同志讲专题党课。郑国光同志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为庆祝学会成立15周年,经该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定于1994年11月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5次学术大会。会议主题包括7个方面,即: 1.当代地震科学的努力方向;2.地震预报;3.地震震源与地震波;4.地球内部构造;5.地震地质;6.地震观测与实践;7.工程地震。现征文工作已开始,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自2009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12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距离汶川地震已过了整整12年,12年间,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有什么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还有哪些新趋势?今年尚未结束的新冠疫情又给防震减灾工作带  相似文献   

15.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经1966年邢台、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地震等数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其应急处置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我国体制优势发挥了重大作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空前挑战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在控制疫情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应对疫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5日,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科技委的章程,听取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地震联合基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会议专题概况"的报告,就报告和新一届科技委工作内容开展了交流咨询。郑国光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新一届科技委提出了希望,一是希望科技委能够有更高的站位,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南美板块的板内地区,因而,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巴西传统地被认为是一个非地震国家,从未发生过灾难性地震。由于这个原因,直到70年代,该国尚未引入地震学。而在巴西安装了南美台阵系统之后,在几所大学才成立几个地震研究组(其中圣保罗大学的研究组在70年代与CNEN开展了一项合作计划),以研究巴西的地震活动性,同时在巴西东南部地区布设了一个短周期地震台网。然而巴西大多数地震台站是用于监测由水库诱发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0,(4):89-89
<正>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4周年,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借助中国地震科普网平台,举办了"发展、成就、贡献——中国防震减灾事业"专题活动。本专题由发展篇、成就篇和贡献篇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文章、翔实的照片和展板,对我国自1966年以来,特别是唐山地震以来在防震减灾事业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