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通过对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石煤的原岩、风化岩、原生土壤的硒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及对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和石煤中硒的化学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岩石和石煤中的硒在地表环境下有较大的活动性,不同类型岩石中硒的淋失率和硒的淋失量不同.富硒而淋失率低但淋失量高的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和早志留世大贵坪组的炭质板岩和石煤的分布区土壤(主要为当地岩石的风化残积物)的含硒量可达10mg/kg,甚至更高,是大巴山的富硒带和硒中毒带.含硒低而且淋失率高的志留系砂岩和粉砂岩以及寒武系砾屑灰岩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低硒带.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3种江苏省土壤,即潮盐土,灰潮土和黄棕壤原土硒和外加硒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原土硒主要分布在残渣态F5上,3种土壤的F5的百分含量均达全量硒的80%左右,而外加硒经4个培养后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可溶态F1(黄棕壤例外),交换态F2、氨水提取态F3和残渣态F5上,2种处理下硒形态分布与土壤PH值,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有一定关系,PH值是潮盐土≈灰潮土>黄宗壤,粘粒及游离氧化铁含量是黄棕壤>潮盐土>灰质  相似文献   

3.
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黑麦幼苗的试验表明,黑麦幼苗中的总硒(Se)浓度与总干重的乘积与0.1mol/L KH2PO4浸提态Se呈显著相关.对黑油菜的试验表明,在酸性土壤上,当Se(Ⅵ)的量≥0.5mg/kg时,可显著减少黑油菜的产量;而当Se(Ⅳ)的量达到2.0mg/kg时对产量影响不大;黑油菜吸收Se(Ⅵ)的量要大于吸收Se(Ⅳ)的量.通过田间采样分析表明,KH2PO4浸提态Se能反映土壤对植物的供Se状况,推荐用0.1mol/L KH2PO4溶液作为酸性土壤生物有效性Se的浸提溶液.影响土壤Se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是CaCO3,其次是粉粒、有机质、黏粒含量.pH值可通过CaCO3对KH2PO4浸提态Se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潇  张震  朱江  宋贺  董召荣 《地球与环境》2019,47(3):336-344
通过对青阳县富硒土壤中各形态硒的含量及种植水稻中硒的含量测定,研究青阳县富硒土壤中各形态硒的赋存分布特征,探讨水稻中硒含量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土壤中各形态的硒与水稻中硒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青阳县富硒土壤中各形态硒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强有机结合态、腐殖酸态和残渣态的硒,含量较高,占到总量的10%以上;而水溶态、离子态、铁锰态、碳酸盐态的硒含量较低,占总量比例皆低于5%;研究区水稻籽粒中硒的含量均值为0. 063 8 mg/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 032 mg/kg,达到了国家富硒水稻的标准;水稻对土壤中硒的富集利用与土壤中硒的形态关系密切,当地土壤中水溶态和腐殖酸态的硒与水稻中硒的含量呈显著相关,而其它形态的硒相关性不明显,说明水稻吸收利用的主要是土壤中水溶态与腐殖酸态的硒。据此可以通过施加有机生物质的生产措施,增大土壤腐殖酸态硒的含量,提高土壤中有效硒的供给含量,以有利于水稻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富集,提高水稻中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土壤硒的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贵州省 17 6× 10 4km2 的范围内 ,按点位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硒含量的测定 ,获得 947件样品的算术平均值为 0 39mg kg ,中位数为0 30mg kg。全省土壤含硒量在 0 0 6~ 1 2 9mg kg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硒含量适中区。研究表明 ,贵州省的土壤大多数是基底岩石原地风化形成的 ,所以 ,基岩含硒量的高低对土壤含硒量起主要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典型病区.使用改进的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渔塘坝土壤硒进行了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的提取,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土壤总硒和各结合态硒.结果表明,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结合态分布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或以有机结合态硒为主,或以元素态硒为主,或是有机结合态和元素态硒为主,亦或是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硒为主,可交换态和元素态硒次之.上述硒的结合态分布特征说明,渔塘坝土壤硒来源或以人为引入硒为主,或以富硒碳质岩石的风化来源为主.渔塘坝旱地土壤中元素态硒(多以自然硒晶体形式出现)的普遍分布,揭示了人为来源硒的引入是导致田地土壤高硒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耕种田地的施肥方式是引入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性硒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性硒的相关性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导致缺硒和富硒疾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耕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454431件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土壤硒含量,讨论了贵州省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酸碱度、不同地类土壤的硒含量背景值.结果 表明,贵州省耕地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0.482 mg/kg,变化范围为0.179~1.295 mg/kg.与...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Se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开展富Se土壤阈值研究,在重庆市黔江区采集表层土壤8789件,深层土壤155件,并采集玉米籽实141件和水稻籽实159件(同时分别采集对应根系土样品141件和159件),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的Se、有机质、S、Mn、TFe2O3、Al2O3和K2O等含量及土壤p H,利用地统计法分析了表层及深层土壤Se的分布特征,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研究Se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根系土各组分含量及农作物Se含量进行土壤富Se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Se土壤占全区的32.72%;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Se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控制,土壤Se源稳定且表层富集现象明显.玉米和水稻的富Se率分别为75.35%、46.81%,土壤有机质和S含量均会限值Se的生物有效性.若种植作物为玉米,建议以0.3 mg·kg-1作为富Se土壤阈值;若种植作物为水稻,在土壤p H≤7.5时,建议以0.3 mg·kg-1作为富S...  相似文献   

10.
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可溶性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57年至今对硒的研究证明: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缺硒容易产生许多种疾病。而人体摄取硒的主要来源为食物,且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硒,因此测定各个不同地区土壤中可溶性硒的含量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硒对人体的重要性,使人们对硒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方法,但以2.3-二氨基萘(简称DAN)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准确性为最佳。此法已广泛应用于水、废水、植物、底泥的分析中,土壤总硒的方法已渐成熟。本文将此法推广应用于土壤中可溶性硒的测定,当取  相似文献   

11.
京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及来源鉴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及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测定了160个样品中的45种元素含量,研究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元素浓度的分布规律,得知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富集在粒径小于2μm的细颗粒中。根据测定的元素浓度特征,可分成七个主要污染来源,即煤、土壤、石油、汽车尾气、建筑材料、海盐及冶金工业。化学元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七个污染源中,尘土和燃煤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淮南新集煤矿区为例,通过系统采集、分析土壤样品,研究该区煤电工业固废(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只有十余年开采历史,煤矸石和粉煤灰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处置堆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性污染;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土壤中累积表现出差异性,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电工业固废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室温常压下,用二硫化碳和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1:1,V/V)萃取淮北童亭和和徐州庞庄煤。得到萃取物。XRD和TEM分析表明萃取物基本无灰,且多为25 ̄100nm和80-240nm之间的细小碎片,是一种超纯超微洁净煤。  相似文献   

14.
杭州煤场煤尘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杭州煤场煤炭堆放,装卸及运输过程过程中 煤尘产生量的估算法,估算煤尘的分粒瞬时源强,单源及多源叠加下风向煤尘预测浓度公式及预测为同类型煤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焦作朱村矿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对朱村矿矸石山周围的表层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总结出Cd、Cr、Zn、Pb、Cu等重金属元素在矸石堆周围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焦作朱村矿矸石山周围土壤无Cr污染;受Cd污染不明显;Cu污染程度较轻;Pb的污染受交通影响波动较大;Zn污染较重,其污染浓度与矸石堆距离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河南省焦作市韩王庄矿采煤塌陷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规律均呈现为:上坡点1<下坡点2<塌陷中心点O;根据LSD多重比较发现,与对照相比,土壤养分中全氮、全磷、速效钾下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中碱解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脲酶、多酚氧化酶与全氮含量显著相关,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鲁奇煤气化工艺低温煤焦油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液-液提取分离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的预分离程序、GC-MS结合保留指数的定性方法,分析研究了鲁奇煤气化工艺低温煤焦油的化学组成,推测鉴定出12大类共400余种化合物,并对其中脂肪烃、PAH、NPAH和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鲁奇低温煤焦油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动力用煤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86种我国典型动力用煤在实验室制灰条件下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表明,含硫量越高的煤,其Ca/S以及Mg/S、2Na/S和2K/S摩尔比一般越低,因而其煤灰固硫率也越低;钙对煤灰自身固硫起主要作用,固硫率随Ca/S比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而煤中其它碱性成分对固硫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煤炭工业重点西移,西部煤炭开发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提出了西部煤炭开发过程中,解决水资源匮乏及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具体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煤矿周围土壤中铜、锌污染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燚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1):48-51,56
以陕西省神木县西沟乡六道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六道沟煤矿周围的土壤中的铜、锌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煤矿开采是否对周围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在煤矿周围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仅有部分土壤遭受铜、锌的轻度污染,即煤矿开采会对周围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铜、锌含量随着距煤矿距离的增大而递减,并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