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克隆了Bt-Cry1Ac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并进行了半定量RT-PCR测定.定量结果显示,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在不同龄期棉铃虫中肠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5龄棉铃虫体内转录水平最高,3龄棉铃虫次之,而在4龄棉铃虫中肠内转录水平最低.此外,相同龄期的抗性品系棉铃虫体内的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敏感品系棉铃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mRNA表达量的升高,可能与抗性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演化有关.图6参17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大体积进样技术分析一组苯基脲类和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的简便方法.苯基脲类除草剂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田间杂草的防治,如异丙隆.三嗪类除草剂也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就是一例.这两类除草剂都曾在饮用水中检出.  相似文献   

3.
二噁英类减排的国际动向和我国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震霄  黄俊  张清  余刚 《环境化学》2006,25(3):277-282
二噁英类减排是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分析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二噁英类减排控制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和我国二噁英类问题的实际特点,提出了解决我国二噁英类问题的初步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干扰对黔南喀斯特土壤螨类的影响,按季节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选取了火烧+垦殖、火烧和农业耕作(农田)3种干扰形式,以自然林为对照研究土壤螨类多样性变化.调查共获得土壤螨类5 254只,隶属81科,优势类群奥甲螨科(Oppiidae)和杆棱甲螨科(Mochlozetidae).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与自然林均存在明显差异.火烧+垦殖土壤螨类类群数、个体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低于自然林(P 0.05),农业耕作土壤螨类类群数显著低于自然林(P 0.05),其余无显著不同;季节变化对土壤螨类类群数、个体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无显著影响.有效磷与土壤螨类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显著负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说明干扰频率是影响土壤螨类分布的重要因素,高频度干扰较低频度干扰对土壤螨类的负面影响强,而高频度的干扰中,双重干扰较单一干扰对土壤螨类的负面影响大.(图2表4参49)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蛾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的红松阔叶林内蛾类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蛾类科属组成与林分不同恢复阶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07年调查蛾类23科,410种,共计6520头.红松阔叶林Ⅱ(MF)内物种多度以及Fisher'a和eH最高,4个林分内蛾类种-多度关系均趋于对数级数分布,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单因素ANOVA分析表明,苔蛾科(Lithosiidae)、夜蛾科(Noctuidae)、螟蛾科(Pyralidae)、灯蛾科(Arctiidae)和卷蛾科(Tortricidae)蛾类物种数与林分干扰恢复程度显著相关,尺蛾科(Geometridae)、刺蛾科(Limacodidae)、天蛾科(Sphingidae)、舟蛾科(Notodontidae)蛾类头数与林分恢复阶段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二恶英类的毒理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二恶英类污染事件和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涵盖了分子毒性机理、致癌毒性、非致癌毒性和非致癌剂量-效应风险度评价方法等诸多领域,其中TCDD毒性效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研究和对人体健康非致癌效应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毒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声音通讯是蛙类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但在环境噪声等压力的驱动下,一些蛙类进化出了视觉、化学和多模等通讯方式.噪声在影响信号产生、传递以及接收和处理的同时,也促进了蛙类性信号的复杂性进化.综述了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以及蛙类的适应策略.(1)噪声对蛙类通讯行为的影响:噪声不仅会遮蔽声音信号,阻碍个体对特定信号的追踪与识别,还会造成交叉感官干扰,影响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和多模信息;(2)蛙类应对噪声干扰的适应策略:蛙类通过调整空间位置,确保鸣声与噪声在空间上分离;通过调整时域、频域和振幅等鸣声特征,获得较高信噪比;通过听觉系统的敏感频率与鸣声频率相匹配,过滤大部分环境噪声;通过多种感官通道传递信息.建议今后加强以下研究:(1)噪声对蛙类视觉和多模信号的影响;(2)在更多物种、更多模态中进一步验证非模补整效应;(3)多种环境污染源对动物通讯行为影响的多模态效应.(图4参85)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尤其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杀虫剂,因能显著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其潜在生态毒性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溞类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更易受到水体中残留的杀虫剂类EDCs的影响,其毒性效应在水生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杀虫剂类EDCs对溞类产生的生长发育毒性和生殖毒性,从酶活性变化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揭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杀虫剂类EDCs通过扰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并展望了杀虫剂EDCs在联合毒性、多代效应的研究前景,旨在为研究杀虫剂类EDCs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连生  张正 《环境化学》1993,12(2):151-154
本文采用产生柱法测定取代苯乙酮类有机物的水溶解度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静态法和振荡法测定的水溶解度、摇瓶法测定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相比较,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并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滴水湖水系环境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滴水湖水系看作一个灰色系统进行研究,利用灰色聚类理论,以地表水环境标准和富营养化分级标准为基础建立灰类评价体系,确定聚类指标的隶属度和标准灰类的权重,得到各聚类指标对标准灰类的聚类系数,最大聚类系数关联的等级即水体质量等级。2010年,每2周1次对滴水湖水系11个监测点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透明度(SD)及叶绿素a(Chl.a)进行监测,取各指标的年均值,建立灰类评价系统。结果表明:滴水湖水源大治河及引水干道随塘河处水质属于Ⅳ类~Ⅴ类,呈富营养化和极度富营养化状态;闸外引水河芦潮引河段水质类型为Ⅲ类,为富营养化水平;闸内引水河道水质总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类型为Ⅲ类;滴水湖湖区水体质量良好,水质类型为Ⅲ类,呈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钾资源贫乏,目前使用的钾肥主要靠国外进口.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云母类矿石进行活化而制成云母类矿物钾肥,不失为解决我国南方土壤钾素缺乏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中科院地化所提供的通过活化处理制取的云母类矿物钾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云母类矿物钾肥与施用等钾量的氯化钾相比,无论是作物的吸钾能力,还是土壤的供钾能力.前者都比后者显著提高.因此,开发云母类矿物钾肥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聚类是一种重要的文本信息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常用的文本聚类算法,从这些算法的适用范围、初始参数的影响、终止条件以及对噪声的敏感性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文本聚类算法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Fenton法和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Fenton法与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2O2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Fe2+/Fe3+)对红壤及黑土中DPAA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针对红壤与黑土分别采用类Fenton法与Fenton法,在H2O2投加浓度为1 mol·L-1,含铁催化剂浓度为0.25 mol·L-1,土水比为1∶3,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红壤及黑土中DPAA的降解率均可达到65%以上.HPLC-MS/MS的分析结果表明,DPAA可脱苯环形成降解产物苯砷酸(phenylarsinic acid,PAA),而PAA进一步氧化生成无机砷,这可能是Fenton/类Fenton法降解DPAA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贺艳  邓月华 《环境化学》2020,39(7):1963-1976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几乎没有去除效果,高效的去除技术成为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水环境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级氧化技术,详细阐述了不同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的去除效果、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各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限制,最后对新烟碱类农药去除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常使用兽药来防治各种禽畜病害,导致大量兽药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含有残留兽药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而造成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养殖业使用的主要兽药种类为抗生素类药物,且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土壤中兽药残留浓度范围为μg·kg-1级到g·kg-1级.在总结国内外及本课题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较为系统地概述了兽药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今后兽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抗生素类兽药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受兽药种类、土壤因子(如有机质含量、矿物类型等)的影响.植物吸收抗生素类兽药可能是主动吸收过程,且大量在植物根系内累积,同时也可在植物地上部累积.抗生素类兽药极易诱导产生大量抗药菌,并可能诱导产生群落抗性(Pollution-Induced Community Tolerance,PICT),将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熊美昱  夏雨琪  彭程 《环境化学》2020,39(3):610-623
类雌激素是一类新兴污染物,目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在极低浓度下可对生物体和环境产生重大威胁.本文重点介绍了酚类、天然类固醇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等3种典型类雌激素的来源、环境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毒性,综述了典型类雌激素的最新化学降解法(直接光解法和高级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菌类降解法和藻类降解法)及其特点.直接光解法操作简便,但降解效果不佳;高级氧化法能快速高效地去除类雌激素,但操作相对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生物降解法的应用性强,但处理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此外还阐述了类雌激素的降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典型类雌激素的多种高效联合降解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涛  金士威  惠阳  王剑伟  徐盈 《环境化学》2007,26(6):819-822
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型动物,利用卵黄蛋白原(VTG)和生长发育指标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了沙湖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对稀有鮈鲫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d后,未稀释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对稀有鮈鲫仔鱼VTG有显著诱导,各级处理水对稀有鮈鲫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暴露组中有死亡现象发生.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对稀有鮈鲫VTG的诱导作标准曲线,计算进水以及各级出水的类雌激素E2的活性当量,发现污水处理厂一级和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水的类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分别为47%和95%以上.表明在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中,二级处理工艺可去除大部分的类雌激素,而一级处理工艺却不能有效去除类雌激素.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类人才和旅游企业用人单位之间出现了不少的不协调和不适宜.一方面旅游类毕业生不愿去旅游企业,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不愿接收此类毕业生.本文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方式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应对做出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污泥堆肥过程中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污水处理厂特别是污泥中存在着高丰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研究污泥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残留,对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sulI、sulII、erm(B)和erm(F))以及I类整合子(intI1)的丰度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ulΙ、sulΙI、erm(B)和erm(F)的相对丰度在中温阶段降低(PsulII0.05,Perm(B)0.05,Perm(F)0.05),且sulΙ的相对丰度在高温阶段达到最小值(PsulI0.05),sulΙ、sulΙI和erm(F)的相对丰度在冷却和腐熟阶段增加(PsulI0.05,PsulII0.05,Perm(F)0.05).堆肥过程中sulΙ、sulII和erm(B)的丰度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温度可能是影响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变化的重要因素.sulΙ和sulII的丰度与intI1的丰度呈正相关(P0.05),表明水平基因转移可能是该类抗性基因传播与扩散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于污泥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在升温阶段呈下降趋势,但在随后的冷却和腐熟阶段却显著反弹.因此,经堆肥处理的污泥直接施用于农田可能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二次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