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全系统工程学认为,每一特定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基本要素。大量事故分析表明,人是激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违章行为又是主要根源。据某地矿局对历史上发生的500多起事故的统计,80%以上的事故原因是违章。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反违章做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对产生违章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瓦斯爆炸、井喷等重特大事故接连不断的发生,仔细分析其原因,绝大部分是违章引起的。对违章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只是暂时见效,风头一过,各种违章现象又开始抬头、反弹,明知故犯的习惯性违章禁而不止。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治理不停,违章不断”的怪状一直困扰着我们。导致违章这一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痼疾,其产生的根源在哪里,违章为何难以根治?我们为什么会违章?如果说违章有收益的话,那收益只在省事、省力、省时。大多违章并不能获得什么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人的惰  相似文献   

3.
正分析一些事故案例不难发现,除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和薄弱环节之外,员工的违章行为也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别等到事故发生时追悔莫及,这些违章作业行为,请您一定避免。站在吊篮里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有的工人认为,站在吊篮里作业很安全,不需要系安全带。在作业过程中,一旦吊篮倾覆或钢丝绳突然断裂,未系安全带的工人会随吊篮  相似文献   

4.
人员违章的情形一般有3类:一是违章者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安全技能缺乏,无法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属于违章的范畴;二是违章者意识到了违章行为,但在安全与经济效益、材料成本、生产进度等因素相冲突时,选择放弃安全;三是安全相关的理念与方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得到确立和强调,也没有体现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之中,导致员工往往忽视安全。结合上述3类违章情形分析,认为安全培训能杜绝违章的观点,其实是默认了所有的违章行为都是由于上述第一类情况引起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违章行为都是该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众多的事故原因,大致为人、物、环境、管理因素所致。据我厂的统计资料表明,违章引起的事故,人的因素是主要原因。解决人的违章行为,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的行为由心理活动支配。笔者对人在违章作业时的心理活动作肤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中,经常遇到违章行为。由于违章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事故,因此,职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还对违章行为的处理抱有抵触情绪,所以,对违章行为人处理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管理能否顺利开展。纠违章方法正确,违章行为人在以后工作中能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否则会使违章行为人,产生抵触情绪,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在基层纠违章时,要用因人、因事(违章行为)制宜、人事(违章行为)结合的方法处理各类违章行为。因人制宜。每个违章行为人的安全素质有高低之分,对…  相似文献   

7.
矿山常见的触电事故有: 一、违反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等规程带电作业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人体接触因绝缘损坏的导线或设备带电的外壳造成的触电事故; 三、与电机车架空线接触而触电; 四、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错停、送电等误操作造成触电事故; 五、高压电缆触电事故。 预防矿山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工的电气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专职电气人员的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21,(2):86-87
电气安全工作主要防范触电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从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或不遵守用电安全规程,触及带电的导线带电部位;或是用电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等。配电线路、高低压开关柜、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设施,由于使用不当、操作失误、防护不到位等原因均可能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9.
电气设备是造成加工工业中着火的一个原因 至少有6次着火和爆炸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中的热电偶或温度控制器在控制生产中的加热过程中控制失灵所造成。至少有5次爆炸事故是由于在可燃的空气环境中使用没有防火装置的开关、电动机或热电偶所造成。有4次火灾是由于某种电气原因停泵而引起。有2次火灾是由于电气设备点火而引起。由于下雨、漏水,潮湿造成电气短路也曾引起3次火灾。其他1次性的火灾,有如电缆过热、油开关故障、电气干燥器设计错误(使干物过热)、电动机炭尘短路等等。 由于使用电比较普遍、便宜和方便,对于电气设备的设计不良和失…  相似文献   

10.
违章是导致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分析导致违章产生的心理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及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入手,提出在现阶段加强普法宣传,增强员工法律意识是杜绝违章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引发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的火源有人为火和自然火,其中人为火源主要有野外吸烟、烧荒、上坟烧纸等;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等。根据主要火源,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技术的现状,着重介绍了温度探测法、气体探测法、磁力探测法、数理解算法、电磁波探测法及电阻探测法等探测技术,并展望了国内外采空区火源位置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火灾危险源分析及设定火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褚冠全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04,13(2):111-115
火灾危险源分析和设定火灾是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客观地对火灾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准确地设定火灾并选取合适的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才能使得整个性能化防火设计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结合实例介绍了危险源分析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况和典型的四种设定火灾类型,以及它们各自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事故应急过程安全为研究切入点,从本质安全设计角度,将油储系统火灾事故应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源分为事故风险源和设计对策风险源,并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际的调研和专家咨询,给出了油库区火灾事故应急过程的主要风险源因素;针对事故风险源,提出了基于故障树和根原因分析法的事故风险源识别方法;针对设计对策风险源,提出了基于德尔菲分析法的设计对策风险源识别方法,通过建立人、机、环境和过程方面的应急过程安全性评价指标来辨识可能的设计对策风险源;并以2010年"7.16"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汽油易挥发且闪点低,火灾危险性极大,且理化性能与标准燃料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评估当前市售泡沫灭火剂对汽油的灭火性能。通过4.52 m 2油盘火试验,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抗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及抗溶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进行评估研究,并与标准燃料油盘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对车用汽油火的灭火效能最佳,石化企业和消防救援队伍在处置汽油火灾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抗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此外,车用汽油比标准燃料的灭火难度更大,石化企业可适当提高固定泡沫灭火系统的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企业火灾保险费率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的保险公司并不单独承保企业火灾保险,而是包含在企业财产保险中。本文基于财产保险业务统计结果,应用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结合标的的占用性质和所采取的消防措施对企业火灾保险纯费率厘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标的占用性质相耦合的火灾保险费率的厘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占辉  姚斌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04,13(2):106-110
通过介绍设定火灾场景,计算热释放速率,使用火灾危险度的概念对建筑火灾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等方法,探讨了在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危险源辨识问题。给出了一个对某航站楼进行面向性能化设计的火灾危险评估的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8.
试图通过试验,研究从林火点火源的红外辐射谱特性确定火焰性质的方法。为此,研制了模拟试验台,可以同时测定各特征火焰区的红外辐射谱和平均温度。用普朗克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对三种典型的引火源(烟头、树枝和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引火源的辐射特征波长在1.1-2.1um,3.8-4.0um,7.8-8.2um波段内分布,此波长与各火焰区的特征温度存在对应关系。辐射温度随波长变化。在短波长处较低,此结果与将火焰辐射处理成黑体辐射时的普朗克定律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9.
试图通过试验,研究从林火点火源的红外辐射谱特性确定火焰性质的方法。为此,研制了模拟试验台,可以同时测定各特征火焰区的红外辐射谱和平均温度。用普朗克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对三种典型的引火源(烟头、树枝和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引火源辐射特征波长在1.1-2.1um,3.8-4.0um,7.8-8.2um波段内分布,此波长与各火焰区的特征温度存在对应关系。辐射温度随波长变化。在短波长  相似文献   

20.
在对公共聚集场所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础上,介绍火灾场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火灾荷载和火灾热释放速率的计算,得到火灾发展的变化情况和热释放速率曲线,进而构建适合公共聚集场所等大空间建筑的火灾设定模型。并应用该计算方法和模型对某超市进行火灾场景设定来确定该火灾场景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并对其火灾蔓延可能性进行讨论,为火灾危害性评估以及火灾探测和扑救系统的有效性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