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安全"不是个时髦的名词,但"安全"却永远不会过时!"安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们生产、生活之中."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并成为永不过时的话题时,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后,从  相似文献   

3.
天文 《劳动保护》2008,(1):75-75
最近,某县供电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宣誓制度,要求今后新进企业人员,必须一律立下“永不违章,永保安全”的誓言。此消息着实耐人寻味,笔者不由生出许多感慨来。  相似文献   

4.
安全第几?     
安全第几?宏声“安全第一”的标语牌抬头可见,总结会、汇报会上“安全第一”的话题充耳可闻,而实际上一些企业把安全工作放在第几位,让我们从以下几个实例来看一看就可得出结论。精减机构排头兵精减机构本是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正确方针,对企业来讲,合并一些科室、减...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企业负责”、“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之类话题,频繁见诸于领导同志讲话和报刊等新闻媒介。强调企业负责,既是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然,也说明在某些地方“企业负责”还不尽人意,亦即存在着些许企业不负责的现象。如重效益、轻安全,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及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以及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同。这说明,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模式以后,企业已开始向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6.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 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后,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绵长的高压线、轰鸣的机器设备、纵横的铁路线、一个个电铲、一列列电机车……从生产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从喧闹中步人宁静的工作环境,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本刊《特别关注》栏目每期都以大量篇幅,或从广度或从深度集中讨论一个问题,读者反响强烈。截至目前,已推出“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伤保险”、“非公企业安全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话题,接下来将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安全培训资质”等问题的讨论。这些都是《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在“求深、求精、求活”方面更上一层楼,本刊决定以编读互动的方式来办此栏目。借此机会,我们向广大读者征求话题设计,您可以把您认为是当前职业安全卫生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或者是应该重视又没有得到重视的冰点问题列出理由告诉我们;若选中,且又能为自己所设计的话题提供素材及选题策划者,本刊将特邀其作为入选话题的嘉宾主持,并刊出您的照片及大名。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参与,让我们以这个栏目为起点,积累合作经验,让《现代职业安全》更现代。  相似文献   

9.
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的使用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只从形式上提出了“安全第一”的要求,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解决“安全第一”的思想方法和实现“安全第一”的运作手段。安全管理也是一门现代科学,蕴涵着现代管理的理念。1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夫妻安全,小家就温馨;你我安全,社会就安定。安全是天,永远的话题;安全是地,不变的憧憬。”这是一线职工唱出的安全心曲,也是北京市安全文化活动成果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编辑部:《现代职业安全》每期都有“特别关注”。我觉得”安全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和“安全专业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两题可作为讨论的话题。第一个话题,可从以下事实论证:每次煤矿瓦斯爆炸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后,分析原因时,几乎90%以上的人会说是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但事实表明,90%的人没有具体的事故预防对策,结果“管理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仍然发生。在国内众多的安全管理著作中,大多数作者只是泛谈安全管理,读者读过以后仍不知道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操作方法。人们不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危化品企业的生产、运输安全问题,备受各方关注,这类企业的安全已成为当地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重中之重”。本期编发的“澡阳市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一文.是作者对当地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的分析与思考,希望能对其他地区抓好该类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产和经营的安全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容不得丝毫疏忽,否则就要遭受到事故的惩罚。因此,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现生产和经营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09,(12):22-23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等等,每一条口号都意义非凡。事实上,很多企业喜欢将其中一条甚至几条搬来,作为本企业的安全理念,并且在企业内部挂得到处都是,代表了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但是,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从制度制定、管理执行、教育培训、奖惩、人事、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将之落到行动上呢?  相似文献   

15.
基层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基层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传播与反馈安全信息动态的“中转站”,同时,基层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面镜子,基层安全管理的好坏严重影响和制约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扩展到企业的安全实践,就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安防科技》2004,(9):17-17,6
车间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车间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传播与反馈安全信息动态的“中转站”。要使“中转站”正常运行,保证政令畅通,将上述安全内容“不贪污”、“不断流”、“不变味”地认真贯彻下去,并狠抓落实,以达到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安全目标下级保上级的目的,使车间安全管理走向良性循环,就必须强化车间安全管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去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天地大方公司安全评价培训中心,一直以来以安全培训国际化、安全评价专业化为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打造了国内企业共享国际先进安全生产资源的平台。“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当今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安全生产无国界,企业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四项举措”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精神
  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加快“三年提升行动”进程,着重推动工贸企业、小微企业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制定出台。三是认真宣贯新安全生产法,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结合“百企、千村、万企”大培训活动,把学习新安全生产法作为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分层次地组织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四是持续推进“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相似文献   

20.
“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这是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的一项。它针对的虽是企业,但却是一种超越企业的工作思路;它告诉人们,显性的生产安全问题只是“流”,而非“源”。“源”深藏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之中。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早期阐述。如果政府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有这种意识,也是这种思路,“综合管理”便寓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