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昌吉州"十一五"期间工业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探讨昌吉州污染源分布,工业能源消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发展趋势。由分析得知,在昌吉州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总量排放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布不均。随着昌吉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亦将随之增大,为适应这种变化。通过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遂宁市“十五”水环境监测五年的基础数据,结合遂宁市“十一五”经济规划,分析评价了遂宁市“十一五”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出“十一五”末,我市CODcr和氨氮两个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将有所增加,水环境质量将有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基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Arc-GIS平台空间插值法研究并表征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较大,2007~2009年污染较为严重,之后有所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较严重区域集中在济南市东北部地区;其变化原因受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较大.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大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青海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及青海省环境保护"十一五"中期评估结果,预测青海省"十二五"期间环境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对策及建议,以求从管理层面制订和实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政策,力求使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更好地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选取社会经济发展、水环境影响因素和水环境效益变量,拟合、对比分析了湖南1998—2012年各变量数据,以探寻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以三次函数、二次函数相关性最为明显,且两者不存在EKC曲线。随着湖南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废水排放对水污染影响日渐凸显,但省内整体水环境效益日趋提高。因此,提出优化调整省内经济结构、引进开发新技术、普及环保知识、落实环保政策等措施,以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确保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通过选择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与沿海地区经济系统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海洋水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分析了近岸水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经历了由平稳向好到下降再到稳步好转的状态,广西沿海地区在经济保持发展的同时,“十三五”期间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局部海域海水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并发生富营养化。沿海环境总体处于经济发展引起环境压力增大的阶段,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是水质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从水污染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流域水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淮河流域整体及各省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采用耦合模型分析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淮河流域整体地域协调性看,"十二五"期间的协调水平比"十一五"时期上升,而流域南部(安徽省)的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并不理想,地区协调性水平差异较小,重点提高流域南部经济实力,努力提高流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水平。(2)从淮河流域内各省系统协调性看,水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越来越好,整体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低水平—较低水平—较高水平—高水平"的发展趋势,表明系统综合协调发展状况在逐步改善。同时,淮河流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受经济系统影响,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升级阶段。(3)从淮河流域系统相互关系看,水环境和社会系统耦合保持在拮抗阶段,表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影响较大,而水环境和经济系统的耦合随时间由高水平逐渐衰退到磨合阶段,表明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更大但作用力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对环境资源的依赖,两者实现强脱钩,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水环境治理政策效果,基于水环境主题框架模型,从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4个层面构建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目标渐进法、熵权法、雷达图法等为测度方法,测算2007~2016年成都市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指数。并利用Stata 11.0软件对成都市的水环境绩效与当地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主成分因子检验。研究显示:(1)成都市水环境绩效指数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验证了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政策发挥出有效作用;(2)相关性检验证明,水环境绩效指数与经济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突出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3)重视经济绩效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提高社会绩效和健全管理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辽河铁岭段及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辽河铁岭段及支流在"十一五"期间水质进行趋势检验,确定各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及综合污染指数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显著性,结合铁岭市"十一五"期间的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各项污染物产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张掖市甘州区城区采暖期2008—2012年5年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为主,对采暖期污染物变化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张掖市冬季采暖主要以燃煤为主,能源结构不合理、锅炉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交通污染等原因,使得冬季采暖期间张掖市甘州区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采暖期间污染物浓度随时问呈正态分布特征。结合污染特点,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利用清洁能源、加大监管力度等建议,以期改善张掖市采暖期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朝阳市"十一五"减排成果及问题的分析,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源治理、园区污水集中治理等方面对朝阳市"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潜力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十二五"减排目标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减排潜力巨大,减排目标可达。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中国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染减排成为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研究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耦合关系。分析认为,四川省环境容量较为充裕,但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由此提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锦州市"十一五"减排成果及问题的分析,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从电力行业脱硫设施稳定运行、推进低氮燃烧技术、加快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取缔供暖行业燃煤小锅炉,加快用车淘汰力度及规范油品供应等方面对锦州市"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发现:氨氮浓度呈整体上升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氨氮从V类水质降低到中劣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从劣V类水质升高到中IV类水质标准。"十一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原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氨氮去除率不高。基于此,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凌河朝阳段可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实施污染治理三大工程作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福建省海湾自然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开发规划;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针对海洋经济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福建省加强海湾资源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我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本文根据四川省“十一五”总量减排的成效和问题,结合国家对“十二五”总量减排的新要求和特点,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染、机动车尾气防治、重点行业减排等方面,对未来减排存在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畜禽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构建综合保障体系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重庆市“十一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提出的“十一五”环保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介绍了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趋势,2010年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目标和重点投资项目,以及保障环产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应该遵循环境优先、不欠新账、强化治理、机制创新、注重规划衔接等原则,高水平编制秦皇岛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落实编制秦皇岛市主体功能区划,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明确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