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将天然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通过γ-666与各分级样品间的吸附实验获得了沉积物中各单组分对γ-666的吸附等温方程。以单组分吸附等温式为基础,建立了沉积物吸附γ-666的多组分吸附等温式。用该多组分吸附等温式获得了沉积物中各组分对γ-666的吸附规律、吸附能力及吸附贡献大小等信息。结果表明,多组分吸附等温式具有合理、客观、信息丰富、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状况密切相关,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的重金属吸附性能有何影响值得关注.以武汉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后沉积物的锌吸附性能变化开展研究,并将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分析不同级的沉积物对锌吸附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拟合沉积物对锌的...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将天然沉积物进行级级分离。通过γ-666与各分级样品间的吸附实验获得了沉积物中各单组用分对γ-666的吸附等温方程。以单组分吸附等温为基础,建立了沉的吸附γ-666的多组分吸附等温式。用该多组分吸附等温式获得了沉积物中各组分为γ-666的吸附规律,吸附能力及吸附贡献大小信息。结果表明,多组分吸附等温式具有合理、客观、信息丰富、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对大连近海沉积物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进行分离,考察了盐度和压力对沉积物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附几种毒性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组分几种毒性有机物的吸附能力随盐度的升高线性递增;而无机组分的吸附能力随盐度的升高线减。升高压了沉积物中2组分对毒性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但随压力的升高,吸附能力增加的幅度降低。吸附系数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5.
铜、镉在颗粒物上吸附的结合态平衡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化学试剂逐级提取法测得颗粒物上各结合态吸附等温线,初步建立了沉积物和土壤对铜、镉离子吸附时包含pH和温度变量的各结合态的平衡模式,运用该模式对同类条件下的金属结合态分布及相对结合能力的变化进行了计算预测。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在土壤或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析主要是储备机理,吸附和解析这个可逆过程的假设已经被证实了。在实验室中,室温下,从几个小时到2个月以上的时间里,已经研究了萘、菲、对-二氯苯有机污染物,这个吸附实验Kp值与公布的相关Koc和Kow是相一致的。简单线性吸附等温线模式在1-4天之间达到平衡。以逐级稀释沾污沉积物的办法进行解吸实验,解吸实验时间是从1天到五个月,获得的解吸速率小于先前测得的或予想的1至3个数量级。在解吸期间达到平衡后,已经解吸了82-99%以上吸附污染物为典型代表,但是,通常解吸的吸附污染物仅仅是30-50%。而通常引用的动力模式及人工制程度不能解释这些结果,讨论了这种可能性和由于这样吸附与解吸行为是由于滞后或是不可逆吸附造成。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Ca2+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于高钙质湖泊来说,水体中钙离子对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影响非常重要.文章选取北方典型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吸附实验并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线性拟合,研究了沉积物的等温吸附特性及水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对沉积物吸附的影响.沉积物最大吸附量(Qmax)在208.77~450.45 g/kg之间.Qmax与沉积物中Fe和Al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大连海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以粪固醇为吸附质,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盐度、pH以及沉积物粒度等因素对近海沉积物吸附粪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依次为吸附质初始浓度>温度>盐度>沉积物粒度>pH。吸附质初始浓度、盐度、温度对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粒度、溶液pH对吸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黄石市青山湖为研究对象,对表层沉积物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探究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汇”“源”性质,为同类型湖泊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青山湖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拟合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30 min内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速率最快,在15 min时各样点吸附速率达到最大值,为17.31~26.99 mg/(kg·h),48 h时基本达到动态平衡。(2)低磷浓度(0~0.5 mg/L)下,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符合Linear模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为0.153~0.167 mg/L,青山湖沉积物处于释放状态,是上覆水体营养盐的“源”;高磷浓度(0~20 mg/L),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606.60~647.44 mg/kg。(3)沉积物总磷的含量范围为1 838.28~2 260.66 mg/kg,以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为TP>IP>NaOH-P>OP>HCl-P,IP占TP含量的8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吸附、释放实验研究了河流及湖泊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采用兼具Langmuir及Freundlish等温线方程两种方程特征的Sips表达工及无机离子分级交换理论,较好地对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或颗粒物上的吸附及释放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重金属可以不断地与沉积物结合,从而使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维持在一很低的水平上;并且,一旦与沉积物结合,重金属就很难再释放出来。酸挥发性硫化物的存在增加了沉积物的吸附容量,但酸挥发性硫化物经过酸化除去后,沉积物中的与之结合重金属元素就会释放出来,从而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沉积物对久效磷和甲基对硫磷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久效磷和甲基对硫磷在黄河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久效磷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规律;久效磷和甲基对硫磷的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较好地描述;久效磷在黄河沉积物中的吸附表现为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而甲基对硫磷则以分配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测中心一1996,15(4)一28~31 环信X一14 1979~1985年用大口径静压取样器采集了渤海28柱未扰动岩心样。采用210Pb年代学方法,通过柱样沉积物稳定天然密度资料获得沉积速率、沉积通量和岩心编年,以此提出了渤海细颗粒(<0.o63mm)沉积物中Cu、Pb、Zn、Cd环境背景值,探讨了渤海重点海域和毗邻河口区重金属污染历史。表2参3X55 9701586大连近海沉积物对下一666的吸附研究/杨凤林…(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2996,25(4)一23一27 环信X一14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将天然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通过下一“6与各分级样品间的吸…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三氯苯类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淮河流域(江苏段)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利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吸附质初始浓度、吸附剂浓度和pH值等环境因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淮河流域(江苏段)沉积物对三氯苯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分配作用占主导地位.采用SPSS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所考察的环境因子中吸附质初始浓度影响程度最大.在河水中,吸附质初始浓度对三氯苯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特别显著,而pH 值对三氯苯在同一沉积物上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吸附解析过程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亚热带海湾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并不清楚,其自身的粒度组成和理化性质对沉积物磷吸附解析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以3个主要入海河口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为基础,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pH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磷吸附解析特征的影响规律.采用连续提取(SEDEX)法对沉积物吸附磷前后样品进行磷赋存形态分级,探讨沉积物对磷相应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亚热带海湾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交叉型模型.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Qm)范围为0.332~0.864 mg/g,沉积物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在0.076~0.150 mg/L之间.粒径较小的沉积物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海水酸碱度和盐度有利于沉积物磷吸附,吸附后的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磷(Ex-P)和铁结合态磷(Fe-P)含量明显增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且以物理吸附为主.研究显示,亚热带海湾表层沉积物较高含量的黏土矿物和高分子量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以粘土矿物、金属氧化物、碳酸钙和腐殖酸为近海沉积物模拟样品进行了吸附γ-666的实验研究,根据模拟实验得到的吸附规律,将实际近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浸取,分离掉其中的有机质,通过浸取与未浸取沉物对两种毒性有机物的吸附实验,建立了沉积物中无同和有机质组分吸附疏水性有机物的二级分地模式,用该模式解释了过去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膜主要组分水铁矿和腐殖酸作为掺杂吸附剂,分析了掺杂前后黄河乌海段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时间、Cd^2+初始浓度和pH对沉积物吸附Cd^2+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水铁矿掺杂比例的提高增强了沉积物对cd^2+的吸附能力;掺杂生物膜主要组分对黄河乌海段水体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R^2≥0.99,P≤0.02,n=7);掺杂腐殖酸和水铁矿后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分别为:6.2959和2.7110,二者均高于未掺杂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0.8626),说明掺杂腐殖酸的吸附效果优于掺杂水铁矿的吸附效果;另外,溶液pH对沉积物吸附Cd^2+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渤海埕岛油田海域沉积物为对象,通过批次实验探究了无磷(P)针铁矿对再悬浮沉积物吸附解吸P的动力学过程与吸附P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提高了沉积物吸附P的速率与容量,增大了快吸附P量占动力学平衡时吸附P量的比例。解吸动力学平衡时,沉积物解吸占预吸附P量的比例随针铁矿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针铁矿不利于沉积物解吸P。固体浓度为10 g/L,2 g/L沉积物Freundlich吸附系数的比值KF10/KF2随针铁矿添加量的升高更接近于1,说明针铁矿削弱了沉积物吸附P的固体浓度效应。通过KF与固体浓度(S)的关系式KF=a*S-b,可以探讨固体浓度(S)变化对吸附可逆性的影响程度。固体浓度影响指数b随沉积物针铁矿含量升高而下降,说明针铁矿减小了固体浓度变化对沉积物吸附P可逆性的影响,使沉积物吸附P的固体浓度效应变弱,揭示了针铁矿对沉积物吸附P固体浓度效应的潜在影响机制。为不可逆性提高、固体浓度效应变弱的吸附体系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8.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平衡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在低磷湖水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推测沉积物在各季节的"源"、"汇"转化过程,找出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最活跃的磷形态;同时通过对冬季沉积物进行不同温度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探讨了温度对沉积物吸附/解吸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总磷及各组分磷含量大小关系为春<夏<冬<秋;夏季和秋季沉积物以释放为主,春季和冬季则以吸附为主;铁/铝磷是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较活跃的磷组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效率和平衡吸附量为春季最小,秋季最大;温度和沉积物磷含量对DIP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都有影响,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沉积物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氮、磷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北京地区4种城市河湖沉积物对氮、磷的平衡吸附/解吸、吸附动力学特性以及再生水中DOM对氮、磷的吸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氮、磷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可用Linear和Freundlich模型来进行描述,且解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生水中DOM会抑制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使得吸附系数K_d降低了0.04%~56.88%,并达到显著水平(置信度α=0.05);而且会增加非线性参数1/n,最大可达2.20倍,导致吸附稳定性降低。常规吸附动力学方程都不能很好地描述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行为,但可以借助ExpAssoc方程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镉单独污染和镉-菲复合污染的模拟水样,研究了菲对湘江沉积物吸附模拟水样中镉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水样pH和ρ(沉积物)下,菲存在与否及ρ(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菲存在与否,湘江沉积物吸附镉的热力学数据均能够用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属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数据均可用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系数接近1;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且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均以快速吸附为主;但是菲的存在削弱了沉积物对镉的吸附能力,提高了镉的解吸率.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水样pH逐渐增大,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越小;ρ(菲)越大,沉积物对镉的吸附量越小;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菲与镉竞争沉积物颗粒矿物之间的孔隙以及甲醇化的菲分子与颗粒的结合掩蔽了颗粒物表面的部分极性基团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