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深厌氧塘的技术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深厌氧塘是一种稳定塘新工艺。与常规厌氧塘相比,具有BOD5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受温度影响小的优点。探讨了它的工作机理,本研究确定了负荷、水深和去除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稳定塘处理造纸废水的工程设计与净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塘处理系统位于河北省唐海县,用于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本文介绍稳定塘处理废水的艺流程、设计参数的选择及设计计算方法,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利用废弃物氧化塘底泥,制造有机肥料,既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肥源问题,也可开发利用氧化塘底泥使之资源化,解决氧化塘沉积问题;即可解决底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有机肥料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法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  相似文献   

5.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时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染料在厌氧塘内净化的可行性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模拟厌氧生物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三种偶氮染料在厌氧塘中的去除净化效率,迁移转化过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偶氮类染料去除率为73%-98%,其净化顺序为甲基橙>对氨基偶氮苯>对硝基苯胺,并得出了去除率与停留时间,温度,pH和营养条件等的相关性方程式,根据物料衡算,提出了偶氮类染料在厌氧塘内的转移平衡规律,分析了转移过程与机理。  相似文献   

7.
8.
齐齐哈尔氧化塘是我国北方地区采用氧化塘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示范工程,现日处理城市混合污水25万吨.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氧化塘(厌氧塘、兼性塘、生态塘)在冬季和夏季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体积负荷、面积负荷和COD、BOD_5、SS在各塘的去除率,推导出COD、BOD_5、SS随距离降解的数学模型和BOD_5与COD的相关模型及这两项指标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模型;对氧化塘中浮游生物体的群落结构及在氧化塘中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研究.与改造前对比,改造后的氧化塘处理城市混合污水的能力明显提高;其面积负荷和体积负荷均为厌氧塘>兼性塘>生态塘,冬季(冰封期),厌氧塘和兼性塘仍有一定的净化作用;COD、BOD_5、SS随距离呈e指数下降;为我国北方地区应用氧化塘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用煤灰吸附和水生植物氧化塘串联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作生产用水的试验,并成功地运用在工厂连续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本系统具有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处理量大、去污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氧化塘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珊  袁春学 《交通环保》2000,21(4):25-27
提出并试验研究了氧化塘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方法,所得结果可用于高等级公路服务区及管理区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是一种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新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去除N、P能力强,出水各污染指标均能达排放要求,证明该工艺是一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新型工艺,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曝气塘,厌氧塘,污泥厌氧塘和兼性塘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曝气塘对去除污水中的BOD_5,总氮和总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10万m3/d污水处理厂新型稳定塘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生  韩刚德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439-441,444
介绍了沙营污水处理厂稳定塘工艺的构成特点及2年来实际运行效果。效益分析表明,新型稳定塘工艺通过在厌氧塘安装弹性填料、在好氧塘增加表面曝气机,在养鱼塘放养各类鱼苗、在生态塘种植莲藕、芦苇,从而形成了人工可以控制的生物氧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5.
Wetland systems in headstream watersheds are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phosphoru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intact sediment-water columns obtained from the multipond system in Liuchahe watershed of Chaohu Lake to determine its capacity to retain P. It was found that pond sediments had strong P retention ability. For the Hill pond, Village pond and Rice pond, their retention coefficient(A) were 288.3, 279.2 and 260.8 L/m^2, respectively. The equilibrium P concentration(EPCw) were 0.016, 0.028 and 0.018 mg/L, respectively. The Hill pond indicated the highest P retention ability. P retained in the pond sediments indicated high stable degree. P removal from the overlying water column into the pond sediments followed a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Under the experimental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tention time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 loading. The multipond system could provide enough retention time to retain P in drainage runoffs. At the P levels evaluated, the sediments of the multipond system are effective sinks to retain P from nonpoint source runoffs.  相似文献   

16.
SimulationandanalysisofwastewaterstabilizationPondsystemWenXianghua(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  相似文献   

17.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稳定塘中氧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稳定塘污水处理过程中,氧是有机物好氧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塘中氧的来源有藻类光合放氧和大气复氧。本研究通过有光无光对比试验、大气复氧试验及对实际稳定塘中运行数据进行总结研究,定量分析藻类光合产氧和大气复氧量,计算在稳定塘中有机物的总去除量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确定出大气复氧是稳定塘中氧传递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