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磷酸氨镁沉淀法(MAP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通过对MgCl2+Na2HPO4^-、MgSO4+Na2HPO4、MgO+Na2HPO4、MgCl2+NaH2PO4、MgSO4+NaH2PO4和MgO+NaH2PO4等六种组合药剂去除氨氮效果的分析比较,得出MgCl2+Na2HPO4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继而对该组合药剂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为9.0,反应时1.3为50min,n(Mg^2+):n(NH4^+):n(PO4^3-)为1.2:1:0.9时,氨氮可由原来的2100mg/L降低到317mg/L,去除率达84.9%.  相似文献   

2.
铁屑还原法处理镀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铁屑还原处理镀铝废水作了试验研究,确定了反应的工艺条件,效果良好,Cr(VI)去除率达90%以上。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填充往尺寸为Φ30×300mm,铁屑粒径为1.0~2.0mm,铁屑活化时间为20min,进水最佳pH值为2~2.5,出水pH值为8~9,反应温度为20℃.接触时间15~20min,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磷酸氨镁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氨氮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氨氮(NH^+4-N)是造成晚期垃圾渗滤液难以生物处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存在不足。磷酸氨镁(MAP)沉淀法可以彻底地去除晚期垃圾渗滤液中NH^+4-N,而且生成的沉淀物是非常好的缓释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8.5-9.5,n(N):n(Mg):n(P)=1:1:1时,处理效果较好,NH^+4-N去除率大于96%,且残余总磷(TP)浓度小于原水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着重于对氨氮的去除,很难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去除氨氮及总氮,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溶解氧浓度、进水C/N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生物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及其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运行初期氨氮、总氮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进水氨氮浓度在30-70mg/L的污水,优化处理操作参数为pH值8.0±0.5,溶解氧(4.2±0.5)mg/L,温度20~26℃,C/N为6,曝气时间6h,沉淀2h,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总氮去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5.
甲基橙是一种较难降解的有机苯环偶氮染料之一,研究其降解性能对其他染料废水体系的降解研究具有普遍参考价值。通过研究Fenton试剂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H20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pH值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确定其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为:当甲基橙浓度为20mg/L、pH值为3、Fe2+浓度为1.5mmol/L、H2O2为32mmol/L时,降解率达到最大值(98.95%)。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辅助合成乙酸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酚和乙酰氯为原料,直接反应合成了乙酸苯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成乙酸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n(苯酚):n(乙酰氯)=1:1.2,在超声波作用下室温反应40min,收率达98.53%。  相似文献   

7.
以咪唑银配位聚合物{Ag(im)}n作吸附剂,对偶氮染料刚果红和甲基橙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果红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吸附剂加入量为31.5mg,温度为30℃,pH值为3,吸附时间为70min,最高染料脱除率为90。7%;甲基橙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吸附剂加入量为36.7mg,温度为30℃,pH值为2,吸附时间为50min,最高染料脱除率为58.3%。  相似文献   

8.
无花果曲霉对铅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董新姣  潘瑞通  林宣兴 《四川环境》2002,21(1):12-15,22
本文研究了无花果曲霉对Pb2+的吸附能 力和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菌丝球 与Pb2+的接触反应时间、Pb2+浓度、原初pH值,温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吸 附影响不大,该菌丝球吸附铅的最佳pH范围为4.0~5.0,Pb2+浓度在20mg/ L~100mg/L范围内,吸附量为8.927mg/g~22.120mg/g。吸附进行10min, 吸附量已达到最终吸附量的79.66%,在吸附进行3h以后趋于平衡。在20mg/L Pb2+浓度时,其吸附过程符合方程:R=Rmax×T(Km+T)。  相似文献   

9.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对烟气中SO2吸收生成的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起始SO4^2-质量浓度、初始COD/SO4^2-、初始pH、接种污泥质量、亚铁离子等限制性生态因子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SO4^2-质量浓度800mg/L,初始COD/SO4^2-为3.0,pH值为7.0,接种污泥质量为31.10gVSS/L,添加亚铁离子的条件下,进行半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可迭70%。表明在COD/SO4^2-较低的条件下,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下,硫酸盐还原可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际猪场沼气废水为研究对象,以ASBR为反应器,接种厌氧消化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细菌,厌氧氨氧化阶段成功启动后,研究了厌氧氨氧化脱氮最佳运行工艺。试验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适宜的温度在35(±1)℃之间,适宜的pH在7.5—8.0之间,HRT选用24h。当达到最佳运行参数时,NH4+-N的去除率达到87.6%,NO2- -N的去除率达到99.96%。  相似文献   

11.
系统评价天然蛭石吸附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聂发辉 《四川环境》2004,23(4):15-19
采用在人工配置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蛭石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然蛭石吸附污水中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蛭石吸附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污水的pH值、温度、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 8mg/g;蛭石吸附量在pH2 0~6 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为4 0~6 0;温度在15~35℃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蛭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这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某硫化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其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最佳培养温度为30%左右,最佳生长pH为2.0~2.5,最佳生长初始Fe^2+浓度为0.15mol/L左右,同时在进行细菌培养时接种量取在10%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基因扩增时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模板DNA)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MgCl22.0 mmol·L^-1、dNTP 0.2 mmol·L^-1、引物0.2μmol·L^-1、Taq DNA聚合酶0.5 U、模板DNA 5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3.7℃退火30 s,72℃延伸90 s);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4.
从长期受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中通过采用富集培养分离技术得到4株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B1、B2、B3和B4。通过观察这4种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B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2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sp.),B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B4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并通过研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苯磺隆初始浓度、培养基体积、氮源、碳源、Mg^2+浓度等因素对4种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显示,B1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3株菌株均为30℃。菌株B3最适pH为8.0,其余3株菌株均为pH7.0。B1和B3菌株最适接种量为15%,B2和B4最适接种量为10%。菌株B3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为100mg·L^-1,其余菌株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均为200mg·L^-1。4株菌株最适培养基体积均为75mL,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铵,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B2菌株最适Mg^2+浓度为100mg·L^-1,其余3株菌株均为200mg·L^-1。B1和B4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20g·L^-1,B2菌株NaCl浓度为5-30g·L^-1,B3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50g·L^-1。该结果为利用微生物对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温度、pH、曝气强度、邻苯二酸(Phthalic Acid,PA)及氨氮(NH3-N)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hte,DM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降解DMP的最佳温度、最佳PH值范围、最佳曝气强度分别为25℃~45℃、7.0 ~9.0、1.38 cm/s.当PA浓度为100 mg/L、300 mg/L,PA对DMP降解起促进作用;当PA浓度为500 mg/L、800 mg/L,PA对DMP降解起抑制作用.进水中50 mg/L的氨氮浓度对DMP降解的影响不大.本研究中采用的19种运行工况条件中,除曝气强度为0.33 cm/s以外,其他18种运行工况条件下,当运行时间达到300 min时,DMP的浓度都小于1.0 mg/L,因此,当水力停留时间达到5h以上时,温度、pH、PA、氨氮对DMP降解速率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马拉硫磷的可见光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轶茹 《四川环境》2009,28(3):14-18
以纳米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和UV-vis DRS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均为锐钛矿相且ZnFe2O4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HPA/ZnFe2O4-TiO2光催化荆的平均粒径为10nm且在380-670nm均有强的光响应;反应最佳的HPA浓度为O.08molfL,最佳的ZnFe2O4负载量为1%。考察了HPA溶液初始浓度、ZnFe2O4负载量、溶液初始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溶液初始pH=13,H2O2=6mmol/L,催化剂用量为2g/L的最优条件下,光照反应进行100min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可达87%;重复4次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H值、吸附接触时间、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及活性炭纤维(ACF)的投加量对活性炭纤维吸附Cu2+的影响,并选取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活性炭纤维对Cu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吸附Cu2+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相关系数为0.9995,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对活性炭纤维改性能明显提高对Cu2+的吸附,其中效果最佳的吸附量从4.8mg/g增加到17.32mg/g,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水温条件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37—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一中和滴定法》测量水中氨浓度时,不同的pH值会对废水中氨氮浓度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pH值对测定水样氨氮含量监测结果的影响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在pH值为6。0~7.4之间测定水样氨氮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XG7A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老龄垃圾渗滤液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吸附条件及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静态吸附试验表明:氨氮的吸附率非碱性条件下变化不大;在渗滤液pH为7条件下,恒温振荡时间20 min时,树脂对氨氮达到吸附平衡;树脂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树脂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1.79 mg/g。使用10%H2SO4对树脂进行再生,经4次再生树脂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解吸率仍保持在9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Mn(Ⅱ)与Pd(Ⅱ)为催化剂的吸收净化溶液对黄磷尾气中的PH3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混合气中02浓度、温度、入口PH3浓度、气体流量和吸收液pH变化与磷化氢净化效率曲线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中较佳的氧含量为5%;在20℃至75℃范围内,低温对催化净化有利,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较低的PH3入口浓度和低气速均有利于对PH3的净化;吸收液较高的pH有利于吸收液中催化剂催化效能的发挥。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但因吸收液中的金属离子易与PH3产生的PO4^3-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脱离液相催化氧化系统,吸收液失效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