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环境》2003,13(1)
20 0 3年 1月 2 8日 ,备受人们关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标志着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也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发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等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1 5 2 3万km2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2 1 % ,行政区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 4个自治州…  相似文献   

2.
才旦  董得红 《青海环境》2012,(3):116-118
文章介绍了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的基本概况和特性,分析了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提出了综合试验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依三江源区自然环境特点,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与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人工生态环境恢复重点是复坑平整及选用合理的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4.
李晓南 《青海环境》2014,(4):149-151
为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青海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三江源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秋静  薛立 《青海环境》2014,(4):154-157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原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用,正面临着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文章通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概况的介绍,分析了生态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三江源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朵海瑞  张晓明  钱勇  陈琼 《青海环境》2006,16(3):102-104
文章重点探讨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生态监测中遥感监测部分的TM影像几何精校正方法,并为其他更高分辨率卫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青海环境》2009,19(3):F0004-F0004
8月30—31日,青海省江河源环境保护促进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利青海分公司共同在玉树举行让“中华水塔”水流不息——保护三江源我们在行动活动。活动由中华环保基金会支持,由实施方为结古镇的中心寄宿小学捐建绿色图书室1个,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得红 《青海环境》2003,13(4):142-144
三江源区的森林资源在国家生态环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行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是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2,(10):82-88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从2005年开始参与青海省玉树和果洛地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民间行动。在行动中,我们了解到,国家建立了超过1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但是苦于区域巨大,环境艰苦,保护区不多的几个全职工作人员无法覆盖如此大的面积。为此,我们通过连接当地社区的保护者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签署保护协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针对青海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三江源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由生态监测指标系统、生态监测系统、综合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构成的青海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为区域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对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期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呈稳中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占峰 《青海环境》2001,11(2):60-64
利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降水、热量、光照以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三江源区气候资源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三江源区隆务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河流——隆务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源、污染物及其排放状况进行了现场全方位调查,选取pH、Cr6+、DO、COD等为监测项目,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资源已经达不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要求。本文还分析其污染源沿河流呈零星分布的特点,阐述了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为三江源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及难度,而如何对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做出实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价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传统的调查方法主要基于地形图进行人工勘查,  相似文献   

16.
祁佳丽 《青海环境》2011,21(3):145-146
青海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文章以三江源区玛多县生态监测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玛多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生态状况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省玉树州措池村面积约2124.5平方公里,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楚玛尔河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内。2006年9月,由保护国际基金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成措池村与保护区管理局签订协议,保护区管理局授权措池村在其所属的2124.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监测。同时,保护区和三江源保护协会帮助措池村培训村医,提供医疗器具,改善当地医疗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汶川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该区域分布的大量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本文在对受灾省份自然保护区损失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灾区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分析比较震前和震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地震造成的自然保护区损失情况,分析了面临的生态风险,并相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状况进行了介绍,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视界     
《环境教育》2012,(5):10-11
1.玉树4月29日,青海省玉树州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天河河道边某采沙场正在进行挖沙、洗沙作业。满载沙石的大卡车从通天河畔的公路出发,将把沙石送往正在重建的玉树州府结古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