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沧州地区的地下水、土壤和小麦中的氟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氟元素在地下水、土壤和小麦等不同介质中的含量、空间分布与来源成因。通过绘制各介质中氟元素分布图,获得氟元素在各介质中不同深度的含量及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当地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平均为2.25 mg/L,高于浅层地下水的平均值0.80 mg/L;深层和浅层土壤氟含量接近,平均值分别为557.18、569.20 mg/kg;小麦中的氟含量最高值为0.96 mg/kg,当地小麦氟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0 mg/kg)。根据氟元素的分布特点分析,当地深层地下水与土壤的氟元素来源一致,而不同于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小麦的氟元素分布受浅层土壤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重庆段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重庆段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三级,其中铜含量范围为10.7~80.2mg/kg,均值为37.0 mg/kg;铅含量范围为14.6~51.8mg/kg,均值为29.3mg/kg;锌含量范围为47.5~93.3mg/kg,均值为72.7mg/kg;镉含量范围为0.084~0.765mg/kg,均值为0.321mg/kg;汞含量范围为0.032~0.204mg/kg,均值为0.059mg/kg;砷含量范围为4.63~12.7mg/kg,均值为8.65mg/kg。三峡库区淹没区土壤主要受镉铜污染和铅镉污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水溶性氟(Ws-F)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Ws-F平均含量为5.36 mg/kg,变幅为1.55~12.53 mg/kg。其中,工业区(7.13 mg/kg)〉绿化区(5.73 mg/kg)〉商业区(5.71 mg/kg)〉居民区(4.93 mg/kg)〉农业区(3.08 mg/kg)。乌鲁木齐市土壤中Ws-F含量已高于我国地氟病发生区表层土壤Ws-F的平均值(2.50 mg/kg),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污灌农田土壤镉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郊区某河沿岸部分乡镇的污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全镉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土壤镉污染状况,并探讨了该河沿岸土壤中镉的沿程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范围为0.15~8.23mg/kg,均值为1.75mg/kg.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对土壤中的全镉含量进行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为重度污染;用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95,超过当地背景值水平8.39倍,污灌已造成该地区重金属镉污染,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该河渠从上游到下游,沿岸土壤镉含量呈降低趋势;横向分布上,距离该河渠越远,镉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垂向分布上,表层土壤镉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表层土壤镍背景值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全国表层土壤中镍的平均含量为24.9mg/kg,高于美国(20mg/kg)、加拿大(20mg/kg),低于意大利(28mg/kg)和日本(28.5mg/kg),呈对数正态分布。极大值627.5mg/kg,极小值0.28mg/kg,均方差21.38,变差系数0.78,均小于日本(日本极大值3800.8mg/kg,极小值1.30mg/kg,均方差39.92,变差系数1.4),异常值(均值加或减三个标准差以外的值)不多。 根据作图实践可以知道,中国表层土壤中镍的分布特点是:  相似文献   

6.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磷含量的分析是土壤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建立了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的新方法,与现有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GB 9837-88)和土壤总磷快速检测仪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方法的检出限为5.0 mg/kg,对磷含量为475 mg/kg和292 mg/kg的标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其相对...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健康状况、农田管理等6个方面选取15~18个指标对淮南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淮南市耕地总面积为349 170.18 hm2,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70等级,高产田(1~3等级)占比50.67%,中产田(4~6等级)占比44.79%,低产田(7~8等级)占比4.54%;耕地质量空间分布与土壤类型分布相关性明显;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值分别为24.5 g/kg、2768 mg/kg和140 mg/kg,均处于中等水平,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也相对较高。耕地质量主要影响指标为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地形部位及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受工业活动影响,上海市典型工业区表层土壤氟中位值普遍高于"七五"背景值。针对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氟化物高值现象,目前仍缺乏相关的管理标准体系,且基于总量的评估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详细梳理了国内外氟化物相关标准体系,并对上海市土壤氟限值进行了探讨。基于上海市典型工业场地特征参数计算得到的土壤氟化物筛选值高于上海市土壤"七五"背景值,与上海市工业场地调查得到的土壤氟化物高值基本持平;第一类、第二类用地的氟化物筛选建议值分别为1 980、10 000 mg/kg。与氟化物相比,水溶态氟化物是影响作物体内氟含量的重要因素,且在淋溶等作用下会对地下水安全构成威胁。考虑到水溶态氟化物的环境行为与风险,建议针对农田土壤开展水溶性氟化物含量限值研究。  相似文献   

9.
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当地气象条件,采集了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地区的土壤,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其汞含量,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了土壤中汞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范围为0.015~0.076 mg/kg,平均值为0.029 mg/kg,虽未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但与当地背景值及安徽省土壤汞含量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汞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为除距排放源1~2 km的环形区域受影响最大外,污染程度随着与电厂距离的增大而递减,汞含量空间分布受主导风向影响呈现明显的条带分布。相比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程度。土壤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宽甸土壤及部分农作物中硼的分布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ICP-MS测定了辽宁宽甸23个土壤样品中的硼。背景地区和污染地区的土壤硼含量分别在 39.2~82.4mg/kg和133~1195mg/kg之间。其中硼矿开采区的土壤硼含量高达1195mg/kg。还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背景地区和污染地区几种农作物中硼的含量,结果表明,背景地区的大豆、土豆、玉米和豆角的硼含量(干基)分别为:37.4~47.9、5.8~6.3、24.4~25.5和1.24~2.74mg/kg,而污染地区相应农作物的硼含量分别为:34.0、12.0~12.8、40.7和2.48~2.64mg/kg。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d(0.12±0.06)mg/kg,Cu(40.43±5.30)mg/kg,Zn(78.38±11.04)mg/kg,Pb(11.66±11.79)mg/kg,Ni(20.24±8.05)mg/kg,Cr(75.81±8.05)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排序为Cu>Ni>Cr>Zn>Cd>Pb,综合污染指数为0.337,污染程度为安全。以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排序为Cu>Ni>Cr>Zn>Cd>Pb,综合污染指数为0.343,污染程度为安全。表明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尚能达到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Pb、Cu、Zn的平均含量超过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这说明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b、Cu、Zn近年来已有所累积,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盆栽实验分析油菜在不同浓度下对土壤中铅、镉的富集能力,分别配制Pb+Cd浓度为0mg/kg+0mg/kg、200mg/kg+5mg/kg、500mg/kg+10mg/kg、1000mg/kg+15mg/kg、1500mg/kg+20mg/kg的5种模拟污染土壤,种植油菜5个月后收获,通过测定土壤中Pb、Cd的浓度,油菜地上部分、地下部分Pb、Cd的含量,油菜各部位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油菜对土壤Pb、Cd污染具有一定的耐性,在土壤Pb浓度0~200mg/kg、Cd浓度0~5mg/kg范围内,对油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土壤Pb浓度200~1500mg/kg、Cd浓度5~20mg/kg范围内,对油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油菜根部、茎叶中和籽粒中对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92、11.19和7.66,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59.01、80.44和52.42,油菜茎叶对Pb、Cd的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方某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重金属总量讨论了各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65.20 mg/kg、36.69 mg/kg、137.5 mg/kg、2.38 mg/kg,与该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及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最为严重。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主要以醋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Pb主要以极高比例的可还原态存在,潜在风险较高;Zn和Cu存在较大比例的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14.
典型覆膜作物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青岛市典型覆膜作物花生和棉花土壤进行调查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4种优控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结果表明,覆膜花生和棉花土壤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分别为33.36 mg/kg和25.59 mg/kg,DEHP分别占2种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63.89%和59.43%。DEHP和DBP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均被检出,覆膜花生土壤中含量较高。按照美国土壤控制标准,4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所有样品DBP的超标倍数均在110以上,甚至超过治理标准,表明覆膜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邻苯二甲酸酯污染。  相似文献   

15.
闽东某钼矿周边农田土壤钼和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调查了闽东某钼矿周边农田土壤和稻米钼及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土壤钼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土壤钼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部分土壤遭受了铜和镉的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稻米出现镍和镉的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土壤全钼含量为3.30~325.6 mg/kg,最高值高出福建省土壤中钼的环境背景值87倍,说明该区土壤已遭受严重的钼污染。稻米钼含量为0.58~12.04 mg/kg,对人体具有很高的健康风险;根据稻米钼含量与土壤钼含量之间的关系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推算出土壤中钼(全钼)的安全阈值不高于4.51 mg/kg。  相似文献   

16.
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铅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原料及周边土壤中铅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铅质量比在22.73mg/kg~126.51mg/kg之间,平均值为42.68mg/kg,是当地土壤铅背景值的1.85倍.采用铅质量比空间分布分析和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分析了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铅的可能来源,分析表明:土壤铅质量比的空间分布及铅同位素比值与冶炼厂的焦化原料煤相近,焦化原料煤对周边土壤铅污染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几种公路绿化草本植物对Cd的积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绿化草本植物Cd的积累特性和迁移特性,根据高速公路旁土壤Cd污染含量确定Cd试验质量比分别为0 mg/kg、2 mg/kg、4 mg/kg和20 mg/kg,在模拟温室条件下,分析了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葱兰(Eephyranthes candida)和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  相似文献   

18.
羊八井地热区典型植物对氟的吸附富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浴提取法处理羊八井地热区土壤和植物样品中可溶性氟,并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提取液及地热水中的氟。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氟离子最高为162 mg/L,土壤和植物中水溶性氟分别为347 mg/kg~937 mg/kg和189 mg/kg~164 mg/kg。氟离子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嵩草属植物富集氟离子的能力最强,故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高氟地热水、土壤净化处理,以降低氟污染。  相似文献   

19.
徽县铅锌冶炼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集甘肃省徽县铅锌冶炼区域土壤样品,分析该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b、Cd、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3.12、25.8、79.5 mg/kg。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显示,污染浓度由冶炼厂中心向四周递减。纵向0~30 cm范围内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的0~20 cm区域,其中0~2 cm区域内含量较高,Pb和Cd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3 877、24.8 mg/kg,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 H 6.5~7.5)(GB 15618—1995)相比,分别超标13、82倍,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p H相关。冶炼厂周围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尽快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南疆棉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超声萃取和柱分离技术,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棉田环境激素类污染物质邻苯二甲酸酯进行了表层土壤(0~20 cm)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DMP、DEP、DIBP、DBP、DAP、DEHP 6种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均被检出,土壤中PAEs的总含量为1 532.987 mg/kg,其中DEHP的含量最高,DIBP、DBP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