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国内包裹体工作者多习惯于根据冷热台上获得的包裹体冷冻温度或子矿物消失温度的数据在NaCl-H_2O体系相图上量取盐度数据,这不仅会存在测量误差,而且也很不方便。R. W. PotterⅡ等早在1977、1978年便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烃类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该方法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成藏年代分析时 ,一般应采用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认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成藏年代的准确性 ,一方面取决于储层埋藏史和热史模型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后期构造热事件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期热事件可能使包裹体最初形成时的均一温度发生再平衡 ,造成所测的均一温度高于成藏时实际的古地温 ,由此确定的成藏年代将比实际的成藏年代偏晚。  相似文献   

3.
通过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有关许多地质过程温度的有价值的资料,尤其是矿床形成温度的宝贵资料。假若压力不超过溶液平衡蒸汽压,均一化温度则一直被看作是代表气液包裹体被捕获时的真实温度。如果流体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压力高于平衡蒸汽压,那就需要根据气液包裹体中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本文拟介绍用显微测温法研究比利时东部一个老铅锌矿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这些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分布极为复杂。一方面测出的温度离散度很大(从30℃至300℃以上),另一方面存在着好几个峰。对同一个样品来说,气-液充填系数变化也很大。我们侧重研究了能导致气液比波动的两个现象:(1)成矿溶液的沸腾,可在不均匀体系中捕获任何比例的两相流体;(2)捕获流体之后包裹体的颈缩分离。  相似文献   

5.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6.
用一种新的高压(达700MPa)、高温(达1400℃)显微热台来测量水热蚀变石英和浮岩透长石中压力对流体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影响。在水热环境合成的石英中,在200—250℃和0.1—400MPa的范围内,压力对含水流体包裹体的影响为9℃/100MPa(1 kb)。压力对透长石捕获的流纹质玻璃包裹体的影响更大:在560—850℃和0.1—400MPa的范围内均一温度下降的速率高达70℃/100MPa。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态特征、均一温度、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气液成分的变化规律与构造形变的关系,认识到可从包裹体研究认识构造岩流体的演变规律,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构造活动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陕西老厂铅锌矿床是一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老厂铅锌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3.3~396.5℃,平均值为235.9℃;盐度为0.4~22.5wt%NaCl,平均值为9.9wt%NaCl。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近似正态分布的特点;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表明,其不成正态分布,且盐度较低。老厂矿床δDV-SMOW‰和δ18 OH2O‰的组成关系反映了其成矿流体为混合热液来源。  相似文献   

10.
气液包裹体冷冻法是利用冷冻的方法测定气液包裹体中液体的盐度、密度以及 pH 值。藉此了解成矿溶液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和大致的成分。成矿溶液物理化学性质和成分的测定是解决矿床成因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气液包裹体冷冻法在地质科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气液包裹体冷冻法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历史。美国的凯默洛恩(Cameron)、劳(Row)和怀斯(Weis)  相似文献   

11.
地质温度是地质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可以用来为找矿评价服务。目前,常用的几种地质温度计包括矿物包裹体(均一和爆裂)测温法、矿物地球化学计温法、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计温法、矿物物理计温法等等。显然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铁矿热电系数法、镜质体反射率定温法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法等温度测定方法,首次对湘黔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热演化温度进行了研究.得出沉积期粗粒硫化物形成阶段的温度为115~185℃;后生期合碳沥青-石英-方解石形成阶段的温度为113~230℃;黑色岩系演化的古峰温为155~210℃(主要反映成岩期的峰温)。还探讨了湘黔地区下寒武经黑色岩系演化的pH和Eh条件。  相似文献   

13.
塞浦路斯持罗多斯(Troodos)蛇绿岩内新鲜绿帘石化斜长花岗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体内普遍存在着温度>400—500℃的富卤水流体(46—56 ep.wt%NaCl)。沿着已愈合的微裂隙分布的高盐度含Fe包裹体在温度400—500℃条件下通过石盐溶解而均一化。液相为主的低盐度(2—7wt%NaCl)次生流体包裹体在所研究的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样品中到处可见。低盐度包裹体的未经校正的均一温度为200—400℃。 石英内高盐度流体或者显示了热液海水发生相分离,或者代表了在未校正的400—500℃温度下出容的岩浆热水相。卤水和汽相经迁移和分离进入靠近正在结晶的斜长花岗岩体边部的裂隙中,结果,富Fe卤水在深部热液系统的高温地段优先被捕获。 上部深成岩在200—400℃温度下产生破裂,使得海水渗透到裂隙内,并使斜长花岗岩普遍发生蚀变。与次生矿物的形成有关的水化反应和(或)相分离流体的混入使得流体的盐度比海水高一倍。  相似文献   

14.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及体问位素研究,为研究古气候提供了唯一的机会,因为这种流体能直接提映古代水样品。由于气候因素,诸如降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团的成因和历史,以及海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氧和氢同位素组成也会有所不同。萤石(CaF2)中的包裹体流作都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主矿物缺乏氧或氢,因而排除了捕获包裹体后有同位素交换发生。爱达荷州东北部贝霍斯矿区的始新世(51~50Ma)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大多数低于0.6eq.wt%NaCl)和低至中等的均一温度(98℃~146℃),说明流作为大气降水成因。包裹体流体的氧和氢同位素数据与该地区的现代大气降水几乎完全相同。始新世包裹体流体与现代大气降水在同位素组成上相同,说明始新世的气候条件与今天的是相似的。这一结论支持了Sloan和Barron的气候模拟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大陆内地的气候并不反映始新世期间由深海古气候记录所揭示的温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冷热联用干燥市政脱水污泥的可行性,明确冷冻对市政脱水污泥低温干燥的影响,以市政脱水污泥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及流式细胞仪研究了冷冻对污泥的作用.考察了不同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脱水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含水率和厚度的脱水污泥冷热联用低温干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冻使污泥的内部微小孔隙增多.当冷冻温度降到-30℃时,细胞死亡率达到15.5%,是未冷冻时的9.7倍.当干燥温度为60℃,冷冻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脱水污泥完成干燥的时间分别缩短了25.0%、33.3%和29.2%.质量为5g±0.1g,厚度为3mm,直径为50mm的污泥样品冷冻6h后达到最大强化效果.污泥含水率的下降会导致强化效果减弱,当含水率降至45%时强化效果消失.增加泥饼厚度使强化效果小幅下降,5mm、10mm和15mm厚的泥饼强化效果分别为33.3%、31.3%和30.4%.  相似文献   

16.
四极质谱仪能直接插入电离室的固体探针已用于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分析。这种探针可容纳一个能被连续加热或用可变的加热速率从30—750℃逐步加热的固体样品,爆裂的气体直接释放到光谱仪信号源中,因而可减少污染。分析应用了一个单离子监测模式程序,这种程序可以分别地检测预选的26种气体,而且可应用这种方法分析Pg级的气体。应用面积求积仪检测并分别分析包裹体的每一个单一爆裂,计算机程序自动地查出背景值以上的基线。对于单一爆裂或不同温度区间的全部爆裂以及总区间之和,都计算了气体比值。应用常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测定不同世代的包裹体及其爆裂温度,然后把含有典型流体包裹体或作分析靶的包裹体的两面抛光薄片的细片切下来,送到固体探针内并适当加热。 已分析的主要气体化学形式有CO_2、CO-N_2(未区分)、H_2O、H_2S和几乎所有的轻烃类,还分析了不同主矿物,如石英、萤石、重晶石和硫化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优点是,分析结果能与特定的包裹体类型相对应,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可使其从两面抛光的薄片上容易选择特定区域。另一个优点是,能够使石英的包裹体中存在的气相和与石英共生的硫化物中包裹体的气相相对应,因此可确认或否认这两种矿物捕获了相似的流体。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显微测温结果确定混溶CO_2-H_2O包裹体的成分和体积比是目前建立的一种新的图解法。假如仅知某一混溶CO_2-H_2O包裹体的四个变量中的两个变量,其他两个变量便可以从上述四个变量的关系图求得。利用该图解便可根据部分和总的均一温度测量结果推导出CO_2相的体积分数。反过来,如果有可靠的目测体积估算数据,该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某个在达到总体均一化之前发生爆裂的包裹体的理论均一温度。该图解法也可用于NaCl含量≤6wt%的混溶CO_2-H_2O包裹体。  相似文献   

18.
已有三种在C-O-H-N体系中产生高密度挥发物标样的方法,供激光喇曼显微探针(LRM)校正之用,这三种方法是:合成流体包裹体法、密封熔融石英管法和高压腔法。欲定量解释混合挥发性流体包裹体的喇曼光谱,需要知道每种化学形式对压力和组分敏感的喇曼散射效率或定量因子,因此,必须对已知组分和压力的挥发物混合物的这些参数进行校正。 合成流体包裹体有两个优点:一是包裹体能方便地用于辅助的显微热台法(MT)研究,二是其大小和光学性质类似于天然样品。缺点是不易生成无H_2O的挥发性混合物,生成的包襄体组分也不稳定,不易得到包裹体的准确组分和密度,且实验步骤复杂。 密封熔融石英管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缺点是难以预测复杂挥发性组分的准确成分,仅能估计密度,不能进行辅助的MT法研究。 高压腔法的优点是能产生特定已知组分的挥发性混合物,对压力容易改变和监测。缺点是不能进行辅助的MT测定,装置庞大。在这三种校正LRM的方法中,高压腔法对控制样品的组分和总压力最为方便可靠 我们用高压腔法得到的初步数据有:(1)等摩尔CH_4-N_2混合物中CH_4和N_2的喇曼定量因子之比值;(2)在压力达69MPa时混合物中CH_4和纯CH_4的v_1谱峰位置。这些数据已成功地用于德卢斯(Duluch)杂岩的天然包裹体,从而获得了它们的组分和总压?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报道了布什维尔德杂岩石英中的一种新的含水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喇曼光谱和显微测温数据。这些与CaCl_2-NaCl-H_2O体系近似的包裹体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的特性:(1)这些包裹体在室温条件下不含有液相,但在高温下均一成含水液体;(2)在反应点温度+29℃发生初熔,而不是象与这个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对阿尔伯达省西北部中泥盆世凯格里弗建造的地层、岩相关系和成岩作用已有基本的了解。然而,有关热历史、烃迁移和成岩作用的时间及成岩流体的来源等问题仍有待研究。本文根据流体包裹体的证据,提供一些有关这些问题的信息。方法下面简要论述用于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技术和包裹体在加热、冷冻和压碎时的行为。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