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化感作用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质相互作用,这称为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化感作用的概念、分类、不同生物体之间比感作用的作用机理,着重论述了化感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途径、实例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美人蕉叶片水浸提液进行液液萃取得到美人蕉有机酸组分,研究了美人蕉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低促高抑作用,13.3 g/L和20.0 g/L处理组6 d 后抑制率分别达到98.57%和99.37%,铜绿微囊藻在高浓度美人蕉有机酸组分下,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美人蕉有机酸组分可能通过对铜绿微囊藻抗氧化酶系统逐渐损伤,最终藻类死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出美人蕉有机酸组分共含有32种有机酸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芳香酸5种以及酚酸2种.  相似文献   

3.
金鱼藻中抑藻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了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下,不同初始藻密度时金鱼藻生物量和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变化.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金鱼藻种植水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富集,经甲醇洗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胁迫下,金鱼藻释放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强极性物质含量下降,弱极性物质含量增加.二氯甲烷洗脱物经色谱质谱分析后,检测出15种不同于铜绿微囊藻释放的化合物,其中N-苯基-2-萘胺、脱氢枞酸甲酯和脱氢枞酸乙酯已有文献报道对藻类具有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开发一种有效、安全控制有害藻类暴发的新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香蒲(Typha latifola)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挺水植物,在中国分布广泛,其对受污染河水中COD、氨氮及TP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了探讨香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n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5.
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初步测定了60种植物的浸提液对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其中,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4%、95.6%和91.2%。通过计算得到培养7d后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的5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2、1.04、5.87g/L,而9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90)分别为3.79、6.45、9.09g/L。首次发现此3种植物浸提液中富含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抑藻化感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EC50和EC90对培养时间的拟合方程判断,广玉兰和龙爪槐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较黄杨浸提液更为长效,且由于其抑制效果优于农作物秸秆,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黄菖蒲(IrispseudacorusL.)、狭叶香蒲(TyphaangustifoliaL.)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黄菖蒲、狭叶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在质量浓度大于10g/L时对初始密度为1.0×10^7ind/m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黄菖蒲质量浓度为10、20和40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0.1%、51.8%和84.0%;狭叶香蒲在质量浓度大于20g/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狭叶香蒲质量浓度为20g/L和40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4.2%和77.7%,实验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藻密度、SOD活性及MDA含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表明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地化感胁迫,黄菖蒲和狭叶香蒲可以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导致细胞结构严重损伤和叶绿素大量分解,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ELECTRE方法是解决离散型多目标(多准则)决策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本文根据ELECTRE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地位、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通过与其他方法具体特点相比,以较宽的视野阐明了该方法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黄菖蒲、狭叶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在质量浓度大于10 g/L时对初始密度为1.0×107 ind/m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黄菖蒲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0.1%、51.8%和84.0%;狭叶香蒲在质量浓度大于20 g/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狭叶香蒲质量浓度为20 g/L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4.2%和77.7%,实验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藻密度、SOD活性及MDA含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表明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地化感胁迫,黄菖蒲和狭叶香蒲可以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导致细胞结构严重损伤和叶绿素大量分解,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 ,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催化化学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中起着核心作用。本文从狭义上综述了除去SO2 、NOX、CO2 及N2 O等污染物质用的环保催化剂的种类和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环保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环保催化剂在脱硫、脱氮及净化汽车尾气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机分离膜———炭膜 ,讨论了炭膜的孔结构等基本性质 ,综述了这种新材料在气体分离、饮用水净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并结合目前炭膜的研究开发现状 ,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是消除内源性污染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并为生态恢复创造条件,而环保绞刀是湖泊底泥环保疏浚的必要条件。阐述了环保疏浚的技术要求,设计了绞吸式挖泥船用环保绞刀,满足了湖泊底泥环保疏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是消除内源性污染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并为生态恢复创造条件,而环保绞刀是湖泊底泥环保疏浚的必要条件.阐述了环保疏浚的技术要求,设计了绞吸式挖泥船用环保绞刀,满足了湖泊底泥环保疏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半导体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机理、载体形式、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概述。并就其在废水处理、杀菌消毒等环境保护方面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光催化剂改良的最新技术,包括对其的改性及与其他技术的联合运用,以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效率;探讨了其在环境工程中的新应用,并就今后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反硝化脱硫菌的代谢特征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脱硫菌(NR-SOB)是一种具有同步硝酸盐还原和硫氧化能力的功能微生物。探讨了NR-SOB的代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它在废水处理,防腐,天然气、工业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还指出了今后NR-SOB在环境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目前环保产业调查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设计了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环保产业调查方案,并采用按产值规模的分层抽样以及与其等样本量的重点抽样、按行业分类的分层抽样以及与其等样本量的重点抽样4种方法对2004年中国环保产业调查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重点抽样的误差小于分层抽样,且按产值分层抽样的误差小于按行业分类抽样;抽样实践中应考虑以重点抽样为主,而样本量则可以按产值分类的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量来确定,这样得到的误差会更小.抽样调查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对总体情况的较好估计,也更具实践可操作性,能够为环保产业发展形势的连续观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高环评报告书质量加快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影响环境影响评价(EIA)有效性的因素较多.如相应的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技术的正确性等。文章从环评技术角度出发,以抽样选取的浙江省1997~2001年间完成的100本环评报告书(EIS)为统计对象.按建设项目环保审批6项原则为依据,从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与总图布局合理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区域环境质量可达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了浙江省EIA有效性,探讨了目前EIA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冈,提出了一些提高EIS质量、加快浙江省EIA有效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