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最早起始于先秦儒家时期,与"文"、"礼"相对;后受庄子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历代文艺作品及其批评领域,逐渐发展出"疏野"、"野趣"、"野逸"等子范畴,蕴涵着丰富而多元的内涵维度。历代文人对"野"范畴的审美偏好体现在绘画领域,形成了笔墨技法方面简洁淡雅的"疏野"技巧、艺术风格方面涵韵丰赡的"野趣"追求以及艺术追求方面的"野逸"品格,呈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特有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崇野尚野,最终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基本文化内核之一,也成为文人画作为东方艺术区别于西洋画作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对文化采取一种包容辩证的态度即"从中间立场来看待事物"。这种文化选择,最深刻地体现在反击殖民文化、书写本土文化的《瓦解》中。《瓦解》的主人公奥贡喀沃的毁灭正是由于坚持文化的强势,不肯妥协和变通而造成的,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而他对伊博传统文化的背叛则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阿契贝的"中间"文化观是伊博人偏重二重性的文化传统、非洲万物有灵的宗教传统和东方天人合一的传统文明共同造成的。当然,他本人的生存体验也至关重要。阿契贝的"中间"思维促进了对文明普遍性的质疑与对人性共通性的思考,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和谐共生,对于提高东方文明的重要地位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家伦、蒋廷黻在留美时代就已初步形成"科学的史学"的基本观念,回国后分别在东南大学和南开大学通过中国近代史研究来推动"新史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二人聚首清华联手缔造新史学的策源地。蒋廷黻在其任内正式建成了世界级史学团队,这一团队不仅完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而且以一批实力派学人,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进展。在此进程中,其学术形态也经历了繁覆的嬗变。此学术共同体的演进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典型缩影,亦高度浓缩了同期中国政治文化生态的蜕变。  相似文献   

4.
陈竽秀 《环境》2013,(9):68-70
从炫食到炫食谱到炫攻略,我们寻觅美食的路径大大缩短了,不少生活成本也节约了。"拿着手机对着餐桌上的一道菜研究角度、打光和饱和度,思考着该配上什么妙语",如今,随着"炫食"的流行,吃饭这一简单行为变得有点复杂化。我们都爱炫食物吃个饭都要炫耀自己过得多惬意,这以前是文人的专利,苏东坡、李渔、梁实秋都干过这事。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让众人认可了他是个美食家,醋溜鱼、狮子头在他的妙笔下让人口舌生津。除了大师摆弄文字以诱人口舌之欲外,画家也会用画笔将食物变为"永恒",中国绘画里就有许多与食物有关的,而且惟妙惟肖,像齐白石画中的虾、枇杷和桃子。当  相似文献   

5.
<正>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其发展离不开诗词歌赋与历史文化的滋养。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有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大凡在书史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着深厚的学养。罗红胜亦中如此。他本着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之句,不仅研习书法名家名帖,熟读书法史论,而且对古典诗词,中国历史等亦有所涉猎。他的创作室里赫然放着全套《二十四史》和各类书籍。见其人,才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罗红胜,1969年11月生于湖南汉寿,现为中南大学艺术学  相似文献   

6.
蒋其章,于1872年至1875年担任《申报》第一任主笔。"剪淞病旅"是他在《申报》期间不为人熟知的笔名,考证这一笔名对于考察《申报》第一任主笔蒋其章的生平经历与早期《申报》的文人唱酬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史意义。首先,"剪淞病旅"在1874年底至1875年初,频繁参加沪上文人雅集,而蒋其章本年度是《申报》主笔,主持海上文坛。其次,"剪淞病旅"于1875年离开沪上,有江西之行,而蒋其章1875年初因准备科举考试而从申报馆辞职。第三,蒋其章于1877年高中丁丑会试,而申报馆在公布会试题名录的第二天即刊登了《敬贺剪淞》,指出"剪淞病旅"为浙江人士,曾主持《申报》笔政,且名列本科会榜。  相似文献   

7.
董文茂 《环境》2005,(5):36-39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俊美、人杰地灵,有“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之称。境内文化古迹众多,历代人才辈出,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称。湖南,南邻广东,北靠长江,处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之间,扼华南交通要冲,是东南沿海与内陆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为承东接西、南联北进之枢纽。在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中,湖南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湖南”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欧洲"乡愁小说"在1930年代前后的译介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跨文化实践活动。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途中,被革命现代性压抑的乡土情怀大都呈现为带有强烈启蒙意味的国族言说。而1930年代前后欧洲"乡愁小说"的译介恰恰以对城乡的双向关注,"不合时宜"地回归到"乡愁"本质化的情感内核,即正视人的现代化生成。这主要体现为译者在原乡意识的悖反体验和城乡差异状态下的现代性焦虑两个情感维度。它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发生提供了别一视角,也丰富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之于现代性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正>冷砚斋(注:作者画室名)放置着一方方见尘先生创作的歙砚,砚内蓄水发墨,散出淡淡墨香。每每看到它,我便会想起元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香自溢,文人的那股清气也立现眼前。文化要的就是这份纯净、这份质朴、这份傲骨。方见尘与我同里,均为古徽州歙县南乡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我的师长辈。他擅雕刻、绘画以及书法。20世纪70年代末,方见尘建歙砚所,出任所长,旗下诸将名震四方,但均依托于见尘师之名,所做产品远销东南亚。我在方见尘手下干过几个月短工,他慧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