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薛志成 《环境》2003,(8):35-35
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在城区比郊区和农村要大得多。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温度不仅高且持续时间长,炎热强度及持续时间比瞬时最高温度对死亡率有更大影响。空气污染也是城区较高,而热浪又往往与高的污染水平相联系。如1995年美国和威尔士热浪期间,估计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是由当时空气污染加重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目前所消费的绝大多数物质大都是用化石能源制造出来的,而消耗化石能源就要排放CO2,就要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节约(不管节约的是什么物质)就是节约能源,就是节能减排,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文章用数据阐述了节约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环境,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别采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利用STIRPAT模型,以1952-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的选择行为等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或能源强度发生1%的变化,将分别引起环境压力相应发生1.992%或0.777%的变化;随着富裕度的增加,富裕度对环境压力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在不同时期,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对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而能源强度的波动变化使得其对环境压力的作用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选择清洁能源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抑制以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为衡量指标的环境压力的上升。各种人类驱动力的净效应决定环境压力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污染,并引起人们注意,是从用煤开始的。在当时,以至后来几个世纪里。环境污染虽随着工业发展而发展,但影响面不大,还只局限在少数地方。这是因为人类在当时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能力还有限,造成资源、能源逸失的量还不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地方还不多,所以环境问题不突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之后,使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日益剧增,使全球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人类长期传统使用的煤炭、石油燃料逐渐匮乏,直至枯竭.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十分广泛,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生物能等.然而,太阳能是各种能源中最重要、最丰富、利用最广泛的基本能源,是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不仅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实现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化石能源的严重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能源问题是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认真重视能源的节约,不仅对于发展经济十分重要,而且对于保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引起人们关心的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一是环境污染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的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形成了能源危机。由于能源的大量浪费,造成许多大城市的严重污染。近一、二十年来,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使一些大城市的环境有所改善。我国政府对于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7.
环境危机与清洁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环境恶化.同时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的结果使其储藏量急剧下降,迫使人们不得不尽早寻找其他能源.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新能源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很小或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飘尘污染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中最突出的问题。它的危害大于二氧化硫这一事实,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目前普通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城市中飘尘浓度与国外相比高几倍到几十倍,所以从大气污染的角度出发,应集中在低空范围的研究,而飘尘中的重金属和金属成分,在自然净化循环中也难于使其完全分解和消逝,因此,不仅必须把它当做大气污染物质,而且必须做为正个环境的污染物质而受到重视。在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烟尘伴随产生,是一次微粒的发生源,是金属烟雾的主要发生源,是空气中金属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大气的飘尘和降尘的成份是十分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量化人口、城市化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引入修正的碳足迹方法计算1990~2011年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对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化、人均收入、人口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因素导致碳排放降低.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碳排放总量虽然整体状况还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实现协同.根据模拟结果,降低碳排放和建设低碳城市的建议是发展集中型和紧凑型的城镇功能组团,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毛建素  马兰 《环境科学》2013,34(4):1628-1635
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源头,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场所,划分城市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强势等级,有利于锁定城市能源消费重点行业,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能源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在回顾工业能源消费基本关系基础上,确定了工业行业能源消费贡献率、经济贡献率和能源效率作为能源消费基本参数.以中国总体水平作为比较基准,界定了能源消费距离指数基本概念.按照距离指数数值的大小将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等级划分为从巨大强势到巨大弱势之间的9个不同等级,指出了应关注的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等级类型.以重庆为例,演示了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强势等级划分方法的应用,确定了重庆主要工业行业在能源消费方面强势等级,找出了能源管理中值得特别关注的工业行业.  相似文献   

11.
1.城市剩余的未利用能源目前大城市中民用能源的需求量比例很高,并将不断扩大,因而节能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例如,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引进各种机械设备,所以大城市的办公楼今后能源需求量亦将增加。向城市供应的能量,最终大部分以废热形式废弃,即大部分为低于50℃的所谓“低温排热”。这些废热是由供变电设施、地铁、污水处理厂、冷库、火力发电站等各种城市设施产生的。这些废热在大城市内广泛存在,其数量很大,大部分还未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以及人口的高度集中,使我国某些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宏观控制和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类,以便进一步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作出污染评价。目前,一般在区域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按其功能不同,将区域划分为工业  相似文献   

13.
1.清洁能源发达国家对能源——电、天然气以及一切现代文明使用的矿物燃料——的需要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这种污染正在使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变暖。由于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负有60%的责任。其它的重要温室气体有CFC_s、甲烷、靠近地球表面的臭氧与一氧化二氮。但在能源生产领域里有些最有激励性的新技术已经显露出来。70年代的石油冲击激发了人们去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州市2009,2000和1990年工业、交通、生活能源统计数据,通过能源清单法估算出广州市对应年份的人为热排放量,再通过在WRF模式中引入2009,2000和1990年的下垫面数据和人为热排放方案,对2005,2012和2017年广州市的3次持续高温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评估不同年代人为热排放水平对广州市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的2m气温较为准确,能合理模拟出城市地区的热岛效应,但对极端高温的模拟略有偏低,而引入人为热有助于改善模拟结果.在case2012中,2009,2000和1990年3种人为热排放水平使广州城市下垫面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0.53,0.44和0.13℃,热岛强度增强0.43,0.38和0.13℃.3个模拟个例的结果均表明,日间的人为热排放比夜间大,但夜间气温及热岛强度的变化比日间要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沈阳市是以机械、冶金、机电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是全国能耗的大户之一.又以煤为主要能源,加之北方又有冬季釆暖的燃煤问题,所以,沈阳市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冬季,人们早晚骑车上下班的路上,都有漫游在烟雾之中的亲身体会.在“六五”期间,沈阳市积极采取了集中供热,联片采暖,推广型煤等措施,使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在全国有10个城市参加世界40个大城市的烟尘比对,全国20个大城市参加世界50个大城市的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比对.据世界“人类环境卫生组织”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的结果报导:沈阳市的烟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由此产生的污染物也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目前,人们为减少污染越来越多地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运输工具加气站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也不例外,运输工具加气站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各大城市.对于运输工具加气站的安全性管理不容忽视,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对其是否纳入危险化学品管理还存有疑问,本文就此方面的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太阳是地球表层环境的主要能量来源,大量地质记录表明太阳辐射量变化引起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人类能源消费是将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能量在较短时间内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其实质相当于额外增加了太阳辐射量。本文以太阳辐射变化为纽带,将当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与引起地球环境剧烈变化的太阳辐射变化量(△TSI)进行比较,发现当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已约占十到百年尺度地球表面接收太阳辐射变化量的1/2,如果以地球陆地面积计算,当前人类释放的化石太阳能已与太阳辐射十年尺度变化量相当。如果太阳辐射变化可以直接引起气候变化,那么,当前由于人类能源消费而快速释放的热能也可能直接引起地球(尤其是陆地)的增温。提出地表能量平衡的“贮水池效应”,除了考虑温室气体变化引起的能量向系统外逃逸效率高低变化外,还应考虑能量输入增减对地表能量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热浪出现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 为探明气候变暖引起的夏季高温热浪对藻类水华及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于长期气象观测、高频浮标水温监测、藻华过程浮游植物生物量连续监测以及卫星遥感反演,分析了富春江库区夏季高温热浪长期变化特征以及2016年高温热浪对富春江水库藻类水华的影响过程. 结果表明:①1972—2020年近50年富春江水库呈现明显的区域增温,平均气温增速为0.35 ℃/(10 a),2016年达最高值(18.13 ℃);与此同时,高温热浪频次和天数也显著增加,且起始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迟,2016年经历了近50年来较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②野外实测和卫星遥感反演表明,2016年7—8月富春江水库暴发严重的藻类水华,库区叶绿素a浓度在8月19日达最高值〔(65.3±21.3) μg/L〕. ③因果分析显示,高温热浪引起的气温和水温增加、降水和风速减少以及热力分层强化等直接或者间接诱发和促进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累积及蓝藻水华形成. 研究显示,夏季高温热浪加剧了富春江水库藻类水华暴发,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将继续增加,需开展高频同步监测和受控试验,深入揭示高温热浪对藻类水华形成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环境造成多种污染和能源的枯竭,而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已受到广泛重视.因此,充分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人类活动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实际污染。海洋是如此辽阔浩瀚,以致再多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也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海洋的自净能力也大得惊人,它可容纳并缓解各式各样的污染物质而本身不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何谓“海洋污染”,至少从法律角度说,一直未引起人们深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上石油运量增多,航海者首先注意到石油对海洋的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