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摘     
文摘▲《人工气候老化对乙丙橡胶表面结构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6,144~148:乙丙橡胶在户外绝缘系统中应用广泛,其性质和表面结构在环境因素下会发生变化。应用SEM(扫描电镜)和XP5(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了加速气候...  相似文献   

2.
研究炼油化工机械设备耐腐蚀锈层动态可靠性特征,获得炼油化工机械的耐腐蚀性规律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一种基于交流阻抗谱特征提取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进行炼油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行为和锈层特征信息采集,并用交流阻抗谱的差异性检测方法进行参数辨识,扫描电镜观测腐蚀的动态特征,实现炼油化工机械设备耐腐蚀的动态可靠性分析。该方法能动态模拟炼油化工机械设备耐腐蚀规律性,分析结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低碳钢和中碳钢在新加坡陆地与海上浮筏的大气腐蚀,浮筏上低碳钢的腐蚀比在陆地上快,含碳量高的钢腐蚀慢,此文试图将温度,湿度,润湿时间,降雨量,太阳辐射与干喷砂低碳钢在陆地试验点的腐蚀率联系起来,提出了冬季暴露几个月的样品失重的腐蚀深度表达式0.1078+0.000596xum,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在陆地曝露的样品氧化膜呈斑状,而浮筏上的样品有连续的氧化膜且氧化膜上裂纹也是连续的,能谱分析表明,浮筏上样品的氧化膜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和原子吸附,研究认为氧化膜是由FeOOH构成的,在陆地暴露2年的试样腐蚀率为0.016mm/year,浮筏上海洋大气曝露0.6年的腐蚀率为0.659mm/year。  相似文献   

4.
介绍LED产品常见的失效分析手段,主要包含外观检查、电性能测试、X-Ray透视检查、开封检查、金相切片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几种方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在三种介质(二次水,汽油,乙二醇,50℃温度)条件下对PA66及PA66/GF进行95天左右的人工模拟材料在汽车使用环境下的加速试验,对不同老化时间的PA66及PA66/GF试样进行了宏观力学测试及吸湿性测试,并进一步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老化前后试样的微观结构及组织差异。结合老化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揭示了PA66及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和机理。实验表明,PA66及PA66/GF在三种介质中拉伸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机理是介质溶液对试样渗入的结果影响,降低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从而使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同时未发现化学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帮毅  高朝乾  陈磊 《环境技术》2020,38(3):74-77,90
通过红外(IR)、扫描电镜与电子能谱(SEM-EDS)分析了残留在冷却壶部位的黑色异物的成分及微观结构,对这些异物的六种来源途径进行了研究和验证。最终确定了四种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表贴电阻典型的失效模式,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磨抛制样,X射线检查,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各种失效模式,阐述了其失效机理,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控制失效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验了管线焊接接头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检验发现管线焊接接头的盖面焊缝中存在少量CO气孔及热影响区中夹杂少量粗大的过热组织,但总体组织均匀;打底焊道一侧存在未熔合缺陷,是导致管线失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水解法构造了Ti-O-Ti的空间结构,通过添加有机硝酸铁和磷酸氢二铵两种原料,向其空腔内引入Fe、P双元素掺杂,得到P-FeN-TiO2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拟合模型分析材料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不同溶液pH值、阳离子共存时对铊吸附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Fe-TiO2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拟合最大吸附容量283.1 mg/g,吸附大约2 h达到平衡,强酸性环境会抑制铊的吸附,随着p H值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K(Ⅰ),Na(Ⅰ)离子的存在对吸附干扰较小,Ca(Ⅱ)离子的存在会与Tl(Ⅰ)竞争有效的吸附结合位点,导致吸附效率降低,根据吸附前后材料的XPS表征分析,P-FeN-TiO2复合材料对Tl(Ⅰ)的吸附机理为Ti-OH、P=O、Fe-OH三种基团与Tl(Ⅰ)发生了络合作用,从而实现铊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滤料的耐化学性能主要是由其构成的纤维材料性能所决定,而物理性能如过滤效率、过滤精度等可通过后处理等方法得到很大改善。本文通过采用扫描电镜、织物透气仪、VDI模拟检测装置等,对三种不同后处理方法的针刺毡滤料物理性能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有表面涂层或覆膜的滤料在过滤阻力、过滤效率、过滤精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碱水残渣等工业“三废”调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大中原油田调剖措施工作力度的必要性、紧迫性出发。通过利用室内实验前后岩心渗透率、铸体图象、压汞参数、扫描电镜孔隙变化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利用碱水残渣、废纸浆、锯木灰等工业“三废”调剖的可行性,及其在中原油田水井调剖中的适用性。结合目前注水冲刷地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点,还提出配套改进办法和扩大推广应用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拓应全 《环境技术》2022,40(1):147-150,156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等手段,对复杂环境下电子元器件进行了综合检测和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电子元器件中铜镁导线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规范要求,但是部分单线表面局部分布有不同尺寸横向压痕,不符合规范要求.电子元器件中导线整体在弯扭应力作用下,各单线外侧表面承受较大轴向拉应力;单线在拉应力作用下,极易在表面...  相似文献   

13.
赵巍峰  皑妍  杨文焕  李卫平  郝宇超 《青海环境》2021,31(3):130-136,156
以芦苇秸秆为原材料,通过铁负载及季胺化改性的方式制备了新型复合吸附除磷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选择磷酸盐作为吸附质考察其吸附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材料制备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7.7%、交联温度81℃、铵化温度80℃、铁...  相似文献   

14.
以电气石微球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电气石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光催化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对微球负载TiO_2光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6种邻苯二甲酸酯为降解对象,考察了热处理温度、辐射强度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TiO_2以纳米颗粒的形式牢固负载在电气石微球表面;以天然电气石微球为载体所制得的TiO_2光催化剂对于6种邻苯二甲酸酯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标本查阅、实地考察、扫描等方法和手段,对大叶火焰草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全面修订与补充。首次修正了该物种是2年生草本而非1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和茎生叶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均不相同,并首次发现茎上可生腋芽,花药呈红色。同时,首次报道了大叶火焰草倒梯形状的心皮鳞片,扫描电镜下大叶火焰草的种子呈近矩圆球形,外壁被高脊状纵棱。  相似文献   

16.
对回收的纸基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表面硅烷化处理,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最佳用量和对非金属粉/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非金属粉质量的1.5%;经偶联剂表面处理非金属粉与PP基体树脂能够形成有效的界面粘结,与未处理非金属粉的PP复合体系相比,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硅烷偶联剂KH-55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油田采出水膜污染的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形成以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的预处理与膜过滤相集成的油田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污水COD67.3~92.6mg/L,浊度〈0.5NTU,悬浮物〈1.0mg/L,含油〈1.0mg/L,保障了膜过滤系统的稳定运行.膜过滤产水达到油田锅炉用水和配制聚合物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形貌可控的磷酸铋纳米棒光催化剂,通过探索反应温度、时间等不同合成条件对磷酸铋形貌结构、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样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选取有机染料及酚类为目标降解物,在紫外光条件下考察了Bi PO4催化剂投加量、有机物初始浓度、双氧水等不同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最佳催化条件下对煤化工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进行了去除并检测。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高氯酸盐,解决普通零价铁去除效果不佳和易被氧化等缺点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采用浸润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对高氯酸盐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氯酸盐去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材料含铁量的增加而升高;高氯酸盐去除效果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pH=5时,去除效果最好;共存阴离子对去除效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溶液中高氯酸根最终被复合材料(nZVI-GAC)还原成无毒Cl-。  相似文献   

20.
对用于某下变频器模块中的HMC264型谐波混频器开展了失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频器增益下降、电流增大是由于混频器芯片表面产生金迁移并将相邻金属化条跨接所致。混频器芯片表面产生金属迁移是因为芯片表面有液体聚集现象存在,加电使用过程中,金属化层材料Au在电场及残留液体共同作用下发生迁移所致。借助扫描电镜对电迁移形貌及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电迁移相关的失效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对预防电迁移所导致的失效提出了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