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禹城地区新开养殖池塘中因鱼种放养量及搭配不合理、施肥投饵不均,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和鱼产量的提高。论文中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原位条件下较系统地研究了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鱼类对渔业水质的调控影响。在不投饵、不施肥的前提下,养殖一定规格(鲢41~195g/尾、鳙53~210g/尾)、密度(0.74尾/m^3)的鲢鳙鱼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密度和水体中N、P含量降低。抑制了水体中蓝绿藻水花的形成和发生,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增加、浮游生物个体总体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1995~1997年间对挪威、瑞典和芬兰的3821个湖泊的鱼类种群状况做了评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芬诺斯堪的亚(芬兰、挪威、瑞典、丹麦的总称)所有面积≥0.04km2的126482个湖泊中选择调查湖泊.分析了湖泊的水化学,湖内鱼类状况则从邮件调查问卷中获得.鱼类种群损失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在挪威南部酸化最严重的地区,而在芬诺斯堪的亚东部最少.根据调查问卷,鳟(Salmotrutta)、拟鲤(Rutilus rutilus)、北极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和鲈鱼(Percafluviatilis)鱼群损失的数量估计超过10000条.这些品种的鱼群潜在地受低碱性湖水影响的数量超过11000条.大约有3300个湖泊显示出总磷高于25μg/L,品种以鲤科鱼为主,这在芬诺斯堪的亚东部、芬兰西南最为明显.这次调查并未显示出鱼类品种由于富营养化而灭绝.1/3的湖泊人工放养了至少一个新的鱼类品种,最常放养的品种有鳟、白鲑(Coregonus lavaretus s.1.)、北极红点鲑、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茴鱼(Thymallus thymallus)、狗鱼(Esox lucius)、欧鳊(Abramis brama)、丁 (Tinca tinca)和欧 (Phoxinus phoxinus).在芬诺斯堪的亚湖泊,这些品种的人工放养量估计超过52000群.因此,北欧湖泊现有鱼类品种的数量最近受放养的影响超过了因环境变化如酸化等而损失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游泳能力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本项研究中,鱼类对水温的生理反映是依据它们输出的牵引功率值来判断的。下面是鱼在人工驯养条件下,进行功率测量所得的水温数据。把冷水鱼类中有代表性的两组硬头鳟,分别在12℃和19℃水温中驯养一个月。再把三组温水鱼类越南鱼,分别驯养在20℃、26℃和32℃温水中,并在各自水  相似文献   

4.
在热带珊瑚礁地区,渔业是最为广泛的人类开发活动而且许多滨海地区的社会生存依赖于渔为生产力。现行的渔业管理对策主要针对特定的目标鱼类种群,但当渔业开始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时,这些对策可能就不再合适。这样的变化可能是不可逆的,并且会损害某些保障未来渔业生产的过程。我们叙述几种替代性的管理方案,并研究这些方案中的哪一个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渔获量,而同时又把不希望出现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其  相似文献   

5.
我们研究了划船和航行活动对在严格意义上的西北波罗的海的斯德哥尔摩群岛海域近岸鱼类补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对毗邻下述地区的小湾的变态幼鱼的取样来量化:①中型客船摆渡的路线;②小型划艇的停泊处(小码头);③参照区域.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受到划船和航行活动的负面影响;不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受到划船和航行活动的正面影响.当欧鲌在疏浚码头数量较多时,白斑狗鱼的幼鱼在参照区域数量也显著增多.尽管沿摆渡路线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但对河鲈来说,无法确定具有统计意义的模式.许多近岸鱼类需要依靠沉水植被作为产卵和幼鱼的底质、结构性的庇护所与觅食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划船和航行活动对沉水植被的覆盖面和高度将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轮藻属和眼子菜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幼鱼群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1998年珊瑚脱色和死亡事件的影响,在南肯尼亚收集了有关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渔业的数据.我们比较了1998年前3年和后3年在未经捕捞的海洋公园和经受捕捞的珊瑚礁区中的海底覆盖物、海胆和鱼类丰度及与珊瑚礁有关的渔业.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1998年珊瑚脱色和死亡事件的影响,在南肯尼亚收集了有关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渔业的数据.我们比较了1998年前3年和后3年在未经捕捞的海洋公园和经受捕捞的珊瑚礁区中的海底覆盖物、海胆和鱼类丰度及与珊瑚礁有关的渔业.  相似文献   

8.
水电项目建设会对江河鱼类资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戈兰滩水电站建设前后库区鱼类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从鱼类生存环境、鱼类区系变化等方面,分析该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渤海越冬场渔业生物资源量和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1983、1993和1999年冬季在渤海越冬场拖网试捕采集的渔获量资料,分析研究了渤海渔业生物地方种群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指数和优势种群的年间变化。资源量呈逐年大幅度减少之势,平均网获量分别为115kg/h、35kg/h和07kg/h,平均网获尾数则为669尾/h、145尾/h和37尾/h;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3~1993年的优势种群梅童和孔鳐等经济底层鱼类为安氏新银鱼所替代。捕捞过度是经济种群资源量剧减的主要原因,强化渔政管理,开展经济种群的种苗放流是保护、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电镀酸洗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含氰化物、锌的废水对环境危害更大,会直接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妨碍渔业生产。江苏盱眙县共有大小水库142座,调查证明141个水库尚未接纳工业废水,也未发现畸形生长的鱼类。仅有一个水库——桂五水库接纳了永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渔业资源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六十年代主要有鲤、鲫、瓦氏雅罗鱼、赤眼鳟、鲶、草等4目7科20多种鱼类。近年,由于水质污染,渔业遭受严重打击,鱼类种群从鼎盛时的24种逐渐消亡到现在仅剩1种,现在年产量仅300t左右,只有六十年代的1/10。希望通过渔业整治措施尽快恢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究莫里的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问题.莫里是加纳中部靠近海岸角的一个有2万人口的以捕鱼为生的小镇.莫里的情况说明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之间的关系要比"马尔萨斯过度捕捞说"复杂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包括:西非沿岸上升流不断变化的生物物理特征;全年中捕捞活动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市场状况和鱼产品的异地需求;捕捞活动有规律的迁移以及规范当地和迁移目的地渔业资源使用的制度.莫里的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可能是渔业资源和经济变化影响了人口迁移而不是人口压力影响了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政策必须考虑当地渔民影响之外的过程和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东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2000年10月和2001年5月航次黄、东海的无机砷进行了测定.两个航次中黄、东海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8)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21.和12.~23.nmoL,L,亚砷酸盐(As3 )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4和0.1-9.2 nmoL/L,2000年秋季TDIAs和As3 的含量明显低于2001年春季.长江对黄、东海的影响非常显著,是主要的物质来源之一.黄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平面分布表现为沿岸和东黄海交界处高,黄海中部冷水团区含量较低.东海自长江口向西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中,TDIAs和As3 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自长江口向中央海区递减,然后由于受到黑潮水入侵含量又开始升高.东海陆架区As3 的含量、分布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We review the risk of norovirus (NoV) infection to the human population from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shellfish. From a UK perspective, risk is apportioned for different vectors of NoV infec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NoV spreads mainly by person-to-person contact or via unsanitary food handling. NoV also enters the coastal zone via wastewater discharges resulting in contamination of shellfish waters. Typically, NoV persist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or several days, with its presence strongly linked to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wastewater discharge rate, and effica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hellfish bioaccumulate NoV and current post-harvest depuration is inefficient in its removal. While NoV can be inactivated by cooking (e.g. mussels),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raw shellfish (e.g. oysters) represents a risk to human health.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 accounts for 3–11% of NoV cases in the UK (~74,000 cases/year), of which 16% are attributable to oyster consumption (11,800 cases/year). However,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factors influencing NoV infectivity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Lack of standard methods for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infective and non-infective (damaged) NoV particles represent a major barrier, hampering identification of an appropriate lower NoV contamination limit for shellfish. Futu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may include shellfish quality assessment (at point of harvest or at point of supply) or harvesting controls. However, poor understanding of NoV inactivation in shellfish and the environment currently limits accurate apportionment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NoV and he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ppropriate shellfish 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5.
瑞典四大湖(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湖)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有红点鲑、鲑、鳟、白鲑、河鲈、梭鲈,、白斑狗鱼和鳗鲡等经济物种.研究表明,筑坝、航运、富营养化和过度开发等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会对湖中的经济物种产生影响,导致湖中原有物种资源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由于近年来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述湖泊中原有鱼类组成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一些物种消失了,一些新的物种在湖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鳗鲡和龙虾丰度的改变以及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在某种情况下是大湖的渔业生产引起的--在一个捕食者和竞食者同时存在的环境中,如果食物资源非常充足,鲑科鱼类以及梭鲈等鱼类在生活史上会倾向于在性成熟状态下生长,但在常规可捕规格的选择性调控下,这些物种会因产卵群体太小而导致资源量急刷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十足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4季共出现浮游十足类9种,其中秋季4种,冬季5种,夏春季各7种;中型莹虾、细鳌虾、汉森莹虾、刷状莹虾和正型莹虾是常见种,其余4个为稀有种。春季转至冬季,夏季转至秋季、秋季转至冬季,其种类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出现更替。种数分布在冬春季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盐度。冬春季种类变化主要与台湾暖流与黄海冷水团季节性的进退以及东海气温季节性变化有关,夏季种类分布特征与沿岸流和暖流势力强弱有关。常见种对不同季节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其出现频率和个体丰度远大于稀有种。中型莹虾的大量出现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期间,对大亚湾海域拟菱形灌种群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高密度的拟菱形藻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在25.0-30.0℃和28.40‰~31.30‰。该水域N、Si含量丰富,P含偏低,通常情况下,P成为拟菱形藻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春季高峰期中,拟菱形藻的消退主要可能与N的迅速耗尽有关。N、Si、P三种营养盐之间比值的变化亦是影响拟菱形藻生长的重要原因,拟菱形藻高密度出现的N:P、Si:P、Si:N范围分别是6.21-32.98、59.67-119.71、3.36-17.89。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4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口足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口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的口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四季共捕获口足类20 种,隶属于4 科,11 属,其中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在各季节出现的口足类种类数中,春季出现最多,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季节口足类渔获量及渔获率变化明显,冬季渔获量及渔获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从区域分布看,东海南部海域在口足类种类数和生物量两项指标均高于北部和中部两个海域;口足类以及优势种口虾蛄在4 个季节的调查中具有相对较为集中的生物量高发区,但聚集特征不明显;黑斑口虾蛄的分布则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了解各种环境条件下控制生物多样性的机制是当今科学领域里最大的挑战之一.与陆地和底栖生境相比,对调节浮游生物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机制的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现场研究中的实验证据,因为这些实验证据覆盖了大量的时空尺度,并有足够的分辨率.本文通过陆地/相连系统的比较,讨论了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环境的水生系统的特性,列举了波罗的海中物种多样性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