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大部分净水处理厂都是采用预加氯消毒工艺,但在预氯化的过程中易生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降低了出厂水的安全性。文章以上海石化水厂微污染水源水为对象,针对折点预加氯工艺的不足,研究了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作为辅助手段的消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辅助氯消毒工艺比单独预氯化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并能有效保障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最后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氯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几种消毒剂对饮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Ames致突变试验对武汉东湖水分别经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处理后的致突变活性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东湖水以及臭氧消毒处理水样未呈现致突变性,氯与二氧化氯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这3种消毒剂处理的各水样致突变比活性强度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氯〉二氧化氯〉臭氧;同时对东湖水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以降低氯化消毒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东湖水,可降低氯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XAD-2大孔树脂对长江、汉江(武汉)水源水及其自来水水样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富集,经洗脱、浓缩、干燥,提取其非挥发性有机物(NVOCs),通过致突变试验(Ames test)和重组酵母雌激素测评试验(YES)分别检测其致突变性与类雌激素效应.结果显示,2008年平水期,水中NVOCs除了长江出厂水对TA98(+S9)的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阴性外,其他水样均为阳性;丰水期除长江水源水外,其他水样对TA98的致突变性为阳性;枯水期在不加S9的条件下,仅长江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对TA98的致突变性为阳性,其余水样均为阴性.各水样的NVOCs对TA100(±S9)的结果均为阴性.平水期长江、汉江水源水和枯水期长江水源水中的NVOCs均可检出类雌激素效应,丰水期水源水以及各水文期自来水中的NVOCs未显类雌激素效应.2007~2009年不同水文期长江和汉江自来水中NVOCs的致突变比活性均高于水源水;长江、汉江各水样中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主要为移码型直接致突变物.长江水源水NVOCs的类雌激素效应高于汉江,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以及管网末梢水中的NVOCs未检出类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丝裂霉素MMC和环磷酰胺CP)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养殖水体加氯消毒后的有机浓集物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水体加氯后的有机浓集物可引起四膜虫刺泡发射,且各处理浓度与刺池发射率呈良好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有机物中含有致突变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王洋 《环境科学》2008,29(12):3368-3371
基于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原理,采用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即在过滤和清水池前的两点分别加氯,并在清水池加氯后立即加氨转化为氯胺消毒的工艺,该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给水厂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加氯点的适当提前,不仅有利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而且有效抑制了滤池中的生物膜滋生.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中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比相同条件下一次性加入等量的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平均减少了51.6%,卤乙酸(HAAs)平均减少了46.7%.细菌学指标HPC的结果也显示出了该工艺在保障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Q67淡水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和Ames试验(2.5L/P为水样最高浓度 ) ,对北京第九自来水厂不同原水及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验 .用GC/MS技术对优先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 .Ames试验结果表明 ,九厂水源水无致突变性 ,加氯主要导致生成直接和间接移码型致突变性物质及间接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物质 .絮凝剂的加入会导致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明显增强 .煤砂池和炭滤池能有效去除致突变性物质 .二次加氯并未引起明显致突变性改变 .管网水中未检出致突变性 .各处理工段中水样的急性毒性变化趋势和致突变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毒性最强点出现在机械搅拌澄清池 .对水中优先污染物的测定表明 ,不存在多氯联苯污染 .机械搅拌澄清池和管网水中二甲苯、萘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升高 ,但浓度均在亚 μg/L水平 ,不足以引起致突变性 .  相似文献   

8.
X33X832200502018巢湖水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及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王维(安徽省疾病预测控制中心)…∥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2004,16(6).-352~354,358环图R-7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组合,分别对巢湖源水及以其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各生产过程水样及出厂水样中的有机提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Ames试验提示水源水有可疑致突变性(直接、间接),经高锰酸钾处理及混凝沉淀不能消除,经二次加氯的出厂水仍有间接致突变性存在。微核试验表明巢湖源水、水厂滤前水、滤后水、出厂水有机污染物10μg/g剂量组在…  相似文献   

9.
水厂常规净化工艺生物处理化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厂常规净化处理工艺,存在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以及易生成致突变物的严重缺陷。因此,一般要增加臭氧一生物活性炭设施以处理被污染的原水。本文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原水经生物塔滤预处理后,再经生物处理设施改造过的常规处理设备处理,最后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并加氯消毒。即可实现水厂常规净水工艺的生物处理化,将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据王家玲等人研究,在1983—1985年间,他们对以某湖湖水作为水源的自来水为主,对照研究了以长江、汉江为水源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致突变性。自来水中有机物经大孔树酯H_(103)吸附,丙酮等溶剂洗脱后,所获有机物经Ames试验,测定其致突变性,并用V_(79)哺乳动物细胞致突变确证。研究证实,不同水源的自来水经水厂加氯消毒后,其自来水中均生成或增加了新的致突变物。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总是高于其水源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在运转中几种类型净水设备去除水中有机致突变物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其中基本上以混凝沉淀、砂滤、氯化消毒为主体的净水设备,如双层接触滤池、水力循环澄清池、压力滤池等,不但不能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而且还能形成一些直接致突变物;生物滤池没有去除效果;臭氧能使水的致突变性减少约40~60%;生物活性炭净水设备对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质具有良好的效果;深层地下水较少或没有受到有机致突变物的污染,其致突变性测定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饮水中致癌、致突变物(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五类Ames试验致突变性物质(AmesTest Matagenicity) 对每个化学物质的沙门氐突变菌株阳性资料和各种试验条件进行了评价,按下述原则进行分类。致突变物:属于此类化学致突变物必须经Ames试验,按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用一种或几种标准沙门氏突变菌株,其回变菌落数增加必须等于或大于溶剂对照二倍;同时做的阴性对照菌株自发回变数和试验条件变化都在正常范围内;获得结果能够用统计方法确证或能够用多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的资料用表或图保存以供查考。可疑致突变物:此种化学物试验资料证明  相似文献   

13.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消毒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消毒剂氯氮比对某饮用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加氯或氯胺消毒前后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后水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0~70 ng/L),加氯或氯胺消毒后遗传毒性增加.反应时间为24 h,在相同投加量下氯消毒遗传毒性(40~95 ng/L)高于氯胺消毒遗传毒性(20~40 ng/L);当氯初始投加量从0 mg/L增加到10 mg/L时,炭后水的遗传毒性先迅速增加,在0.5~1 mg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再降低,在3~5 mg左右达到极小值后缓慢上升,但是氯胺消毒后水样遗传毒性变化规律不如氯消毒的明显.当投加量为3 mg/L时,随着反应时间从0 h延长至72 h,无论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炭后水遗传毒性均是先迅速增加,在2 h时达到极大值后再下降,在18 h左右达到极小值然后缓慢上升,而且任意反应时间内,氯胺消毒的遗传毒性(20~62 ng/L)均小于氯消毒(83~120 ng/L).本试验还研究了消毒剂氯氮比对炭后水氯消毒后遗传毒性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遗传毒性的角度看,对于饮用水消毒氯胺比氯更安全,而且2种消毒方式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均不同于总HAAs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的影响/李灵芝…(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1997,12(3)一4~6 环信X一16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抓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表3参3X33 X831 9801374室内外空气污染的对比调查与研究/田裘学(甘肃省环保所)//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甘肃省环保局一1997,10(3)一7一10环信X一39 选用兰州市不同污染区中…  相似文献   

15.
自来水中致突变的有机活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自来水具有致突变性的事实,已被国内外的大量实验所证明。80年代初,徐风丹等应用某市自来水的有机浓缩物,进行 Ames 试验,获得了阳性结果。其致突变性率(MR)>2,呈剂量反应关系,具有重现性。继后,其他研究者,在11个不同水源的15个水厂的自来水样Ames 实验中,得出了相近的结果。此外,一些学者应用另一些生物实验方法,如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原生动物刺泡实验和仓鼠V_(79)细胞致突变实验等,也得到了与 Ames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我国自来水的致突变性,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显著高于源水,表明水在氯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活性炭吸附是受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本文较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颗粒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吸附的选择性。活性炭可有效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有时能使Ames试验的阳性水转化为阴性水;活性炭对分子量小于3000,尤其是分子量500 ̄1000的有机物能较好的去除;活性炭对消毒副产物卤乙酸(HAAs)的控制周期较三卤甲烷(THMs)更长。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能除去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采用预氯化,会产生多种有机卤化物。本文研究了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地表水源去除有机化合物及致突变物,获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自来水净化提供较理想的工艺。一、基本原理在制水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预臭氧化代替预氯化,然后,在快滤池后设置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这种水处理技术,能使臭氧充分地直接氧化成较大分子与复杂有机物,使原来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醋酸、草酸、对  相似文献   

18.
Ames试验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实验方法,用以快速筛选化学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常规实验法以肉眼计数回变菌落数。为了便于计数菌落数,本方法在常规Ames试验基础上,采用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呈色计数回变菌落数。且对TTC的诱变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与常规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MBR工艺对浊度、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6%和32%,与常规工艺基本相当,弱于O3-BAC工艺。MBR工艺对氨氮去除率稍低于O3-BAC工艺,对挥发性有机毒物的去除效果却好于后者,常规工艺去除这2种污染物不理想。O3-BAC工艺出水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最少,仅有MBR工艺和常规工艺的70%,这表明O3-BAC工艺在减少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说明依靠MBR工艺的生物降解能力大幅减少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可行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
国产防锈水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直接试验和加肝微粒体酶试验均能引起TA100菌株突变,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对于各主要成分的分别检查表明,工业品亚硝酸钠可能含有的杂质或在贮藏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对沙门氏菌有直接致突变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纯亚硝酸钠本身Ames直接试验阴性,但使用分析纯的亚硝酸钠与聚乙二醇、三乙醇胺配成的防锈水Ames直接、间接试验均为阳性,这提示亚硝酸钠与三乙醇胺等在一起产生了新的直接或间接的致突变物质,防锈水配方中亚硝酸钠、三乙醇胺的存在可能在体内、体外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