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在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采取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对应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快速检测法(纸片法)、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作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快速检测法(纸片法)、酶底物法有较准确、快速等方法特性,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管发酵法和纸片法同步检测了江苏金坛某湖水的大肠菌群,并用秩和检验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能反映湖水的污染状况;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管发酵法和纸片法同步检测了江苏金坛某湖水的大肠菌群,并用秩和检验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能反映湖水的污染状况;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使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质中的粪大肠菌群,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酶底物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的优点,检测灵敏度也高于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可以采用成品的培养基及试剂,操作方便,无需确认试验,20 h即可判断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MPN值,实验环境是否无菌对酶底物法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影响不大,但是培养温度对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在44.5℃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是传统的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造成不利于来自自然环境的大肠菌群生长的条件,使培养出来的菌主要为来自粪便中的大肠菌群,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岸边及河口海水污染状况,尤其是评价海水浴场环境质量时,检验海水细菌污染程度是不可缺少的监测内容。而了解海水细菌污染程度,直接检索水中某种致病菌,实属困难。因而,国内外均采用与粪便污染密切相关的大肠菌,作为评价水体细菌污染的指标。 我国卫生、环保部门颂布的监测方法规定,监测淡水时一般采用多管发酵法,37℃恒温培养。测定大肠菌群MPN(最可能数);监测海水时,也采用多管发酵法,44℃恒温培养,测定粪大肠菌群MPN值。这种多管发酵法,操作较繁琐,实验时间长,一般需要三天方可完成。且求得的MPN值,其96%可信限范围大,上限值和下限值相差10-20倍。也就是说,求MPN方法的精密度不高,降低了其应用价值。 一般进行河口、岸边、港池海水监测时,往往一次采样数量多,用常规的细菌检验方法其工作量大。限于条件限制,细菌检验指标常被省略掉,这就影响了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鉴于上述情况,研究、探索评价海水细菌污染的快速简便方法,很有现实意义。 近来,美国环保局(EPA)认可并推荐采用改进的mTEC滤膜法,直接计数海水中的粪大肠杆菌(Fecal Coliforms)和埃希氏大肠杆菌(Eseherichia Coliforms),作为海水缅菌污  相似文献   

7.
用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分别检测地表水和污水同组样品。应用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的统计方法比较两种检测手段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测定结果具有强相关性,但统计学意义上有差异。在置信度95%时此差异能被接受。酶底物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稳定,满足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可用以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酶底物法具有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较短,特异性高,准确度高等优点,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方法主要研究滤膜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浑河(抚顺段)水质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人畜粪便和医院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浑河(抚顺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是检验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主要来源于人和混血动物的粪便,对水域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并结合理化分析,可以准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从而可为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粪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粪便污染指标,于2005年监测了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情况,同时监测了水质COD值.其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严重,粪大肠菌群与COD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人畜粪便和医院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浑河(抚顺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是检验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主要来源于人和混血动物的粪便,对水域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并结合理化分析,可以准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从而可为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粪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粪便污染指标,于2005年监测了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情况,同时监测了水质COD值。其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严重,粪大肠菌群与COD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24孔板发酵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多管发酵法进行了改进。改进了初发酵方法,采用24孔板代替试管进行初发酵,复发酵方法保持不变。对环境中采集的23个污水样本采用24孔板初发酵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两者在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采用改进的24孔板法进行初发酵有效节约了培养基、缩短了实验准备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的、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一种浮游植物快速浓缩固定方法——滤膜浓缩法的可靠性,采用“鲁戈氏液固定沉降法”和“滤膜浓缩法”同时鉴定了不同浮游植物浓度梯度水样,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鲁戈氏液固定沉降法与滤膜浓缩法整体上均鉴定出7门,32属,但不同梯度上滤膜浓缩法鉴定出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两种方法门水平上除裸藻门(P<0.05)外丰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属水平上相对丰度99%以内的浮游植物均无明显差异(P>0.05),即无论是门还是属水平上,滤膜浓缩法对浮游植物丰度的鉴定是可行的.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梯度下藻密度拟合方程斜率差异较小(P>0.05)且相关性显著(R2=0.958,P<0.01),但滤膜浓缩法鉴定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更大.整体来看,滤膜浓缩法得到的藻类鉴定结果与鲁戈氏液固定沉降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谢嵘  杨笑宇 《环境科技》2001,14(3):38-39
目前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要求各地、市监测站必须开展粪大肠菌群生物监测项目 ,传统的粪大肠菌群的测定采用多管发酵技术或滤膜技术。由于微生物项目的分析、化验在基层监测站中投入的人力较少 ,一个站里仅有一人做该项目的状况普遍存在。作为国际先进方法、国内标准方法的“多管发酵法” ,在一些基层站尚未普及。少数应用该法的基层站在一站一人的状况下 ,使用该法就显得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内很难圆满完成任务。本人通过大量实验 ,力图寻找一种工作量较少的方法。1 方 法1.1 培养基单倍和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EC培养液。1.2 步骤1.2…  相似文献   

15.
快速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常规监测中,大肠菌群的检测采用的是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由于传统方法费时费力,在水样多及时间紧的情况下,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监测的需要,本研究工作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即在初发酵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革兰氏阳性菌抑菌剂和显色剂,直接依据产酸产气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推算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通过大量对比实验,最终完成了革兰氏阳性菌抑菌剂种类、浓度和显色剂浓度的确定工作,并用所购菌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好,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进行比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福州市郊50份自备井水水质检验分析结果,说明市郊地下水水源受到较严重的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提出改进 ,并对改进方法———平板培养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平板培养法是非常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粪大肠菌7小时快速试验法,是用一种紫红透明的含有灵敏PH指示剂的乳糖培养基,接种水样后,在41.5±2℃下培养7~7.25小时之后,对着紫红色培养基背景,观察黄色菌落的快速试验方法。这种方法与大肠菌群发酵法和粪大肠菌24小时试验法比  相似文献   

19.
用浓硝酸和高氯酸混酸体系在超声波作用下消解滤膜,加入稳定剂琼脂,用超声波震荡15min制成悬浮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SP中的锌、铅和铁的含量,并以传统浓HNO3-H2O2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为参考对测定值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RSD≤3.27%(n=6),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0.85%,且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悬浮液进样法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个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了分析.检测水样体积为100mL,分别于2006年3~6月取自水源水(黑河)、景观娱乐用水(大唐芙蓉园北湖和兴庆湖)、纳污河(浐河)和未消毒的二级出水(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MF)测得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杆菌CFU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FU的2.2~5倍,是粪大肠杆菌CFU的7~14倍.病原细菌检测的几何平均值范围,QPCR法在25~67000 CCE·100mL-1之间,MF法大肠菌群在3~45000 CFU·100mL-1之间,粪大肠菌群在0~3000 CFU·100mL-1之间(n=6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来计算,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以及粪大肠杆菌CFU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3、r=0.908和r=0.9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