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 2 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无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 ,还是 1 999年末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减灾战略 ,都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防灾减灾作为 2 1世纪的重头戏之一。正基于这些背景 ,由青年减灾专家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专家 ,中国科协减灾专家 ,金磊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于 2 0 0 0年 4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为本书题词中强调要“加强中国城市减灾研究与管理 ,为公众营造安全少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卯年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正以从未有过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不如此事故和灾害将极大的制约着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渴望要求以独特视角、宏阔的视野,将国家稳定与安危、…  相似文献   

3.
自联合国倡导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迄今,各国科学家为防灾减灾作出很大努力,但严峻的现实昭示我们,灾害及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弱,相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显得束手无策,其症结就在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中科技含量不够,防灾减灾的队伍中也缺少有资质的科技人员。其中安全减灾的学科建设无论对现代还是21世纪的中国将都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正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9月25日-28日召开的“2005中国城市规划学 术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 委员会,它标志着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建设已纳入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的国家体系之中,无疑它已成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科 学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9月27日-9月29日在京召开亚 洲减灾大会,会议的最大成效是通过了《亚洲减少灾害风险 北京行动计划》,以为其宗旨在于推动执行世界减灾大会 (WCDR)的成果《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重在提高国 家和社区的减灾能力(HFA)》。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 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今天再不关注城市 系统及其环节如社区等的安全减灾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目 标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缺陷,《中国减灾规划》是中国跨世纪减灾事业的科学与管理指南,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应以此为指针并全面按照城市冲体规划内容落实其细则。但必须看到,城市减灾工作及能力建设与中国减灾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讲:1)综合减灾措施和管理是薄弱环节,迄今防灾减灾缺乏政府一级的统一协调,而是各自为战;2)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通信网络不健全也不统一;3)政府尚未下达城市 综合灾情(自然与人为)的统计指标及要求,应该说每年的灾情损失还仅仅是保守的估算值,已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度;4)各类灾害的防灾设施标准低,基本上尚未形成城市灾种的减灾技术体系;5)由于综合减灾思想仅仅停滞在学术界及专家层,迄今在先进国家应用成熟的灾害与保险相结合,保险与救援相结合的新保险机制尚未形成,不仅使公众无法正确认识保险的真正作用,更使不少大工程设保率低;7)城市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经济,但应该承认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并不高,自救能力差。迄今虽广为宣传安全文化并普及减灾科学知识,但多数市民仍仅仅认为城市是安全的“福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希望它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会避开身边的危险,更让各级城市政府理解并实践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城市防灾减灾。 忠告1:城市减灾必须成为中国安全减灾建设的第一重点 1998年通过的《中国减灾规划》  相似文献   

7.
预言21世纪,生态环境、安全减灾方面的问题将取代核战争的恐怖,成为全球最大的灾难。从为21世纪中国城市灾害事故预警看,此结论不过分。现代化都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人口和建筑物高度密集,危险源分布广泛,但欠缺总体减灾规划和设计。若不改变现状就直接有害于国家发展及走向21世纪的步伐。为此研讨中国城市安全减灾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第1讲:城市减灾的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 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 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岂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自觉 关注到城市化过程中的灾害趋势,一个城市是否具备防范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质量及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伴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1999年7月5日-7月9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它通过了《日内瓦战略》这一国际减灾的21世纪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5,(12):16-18
2005年9月25日-28日召开的"2005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它标志着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建设已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国家体系之中,无疑它已成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科学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9月27日-9月29日在京召开亚洲减灾大会,会议的最大成效是通过了<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以为其宗旨在于推动执行世界减灾大会(WCDR)的成果<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重在提高国家和社区的减灾能力(HFA)>.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今天再不关注城市系统及其环节如社区等的安全减灾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2003年SARS以来本人主持并参 加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的北京城市 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的研究,并先后完 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修编中综合防灾规划研 究;完成了北京市发改委"十一五"期 间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等 专题研究。通过这些工作,特别是2004 年不断发生的城市突发事件的态势, 我感到必须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重新 审视城市公共安全,必须从综合减灾 模式的建构上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新 体系。为此我认为要有效地推进中国 城市综合减灾事业必须关注的九大问 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终于看到了这本书。那一刻,我不知怎么搞的,心里非常的平静,全然没有了等待书籍出来时的那种激情。 《安全减灾学人写真》是一本极为普通的小书,灰白相间的封面,富于幻想空间的图案,一切显得是那样的普通。但这又是一本不平凡的书,这是第一本以采访录的形式,为在我国安全减灾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们塑像的书籍,这也是在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将要结束时,为我国安全减灾事业献上的一份厚礼。 人类已经迈入新的千年,回首往事,逝去的世纪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回忆并应予以记录下来的人和事,这种回忆…  相似文献   

12.
(1)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缺陷《中国减灾规划》是中国跨世纪减灾事业的科学与管理指南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应以此为指针并全面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落实其细则。但必须看到 ,城市减灾工作及能力建设与中国减灾规划要求相差甚远 ,具体讲 :1)综合减灾措施和管理是薄弱环节 ,迄今防灾减灾缺乏政府一级的统一协调 ,而是各自为战 ;2 )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通信网络不健全也不统一 ;3)政府尚未下达城市综合灾情 (自然与人为 )的统计指标及要求 ,应该说每年的灾情损失还仅仅是保守的估算值 ,已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度 ;…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开始 ,中国减灾报问世了。它以周刊的形式 ,已走过了4 3 4期。我作为本报的热心读者及撰稿人深深感到 ,由于新世纪、新经济、新战略、新计划的需要 ,今天它已告终结。但中国安全减灾界的志士仁人都会怀念它 ,都会由衷地感到《中国减灾报》对普及全民防灾自护文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减灾的学人 ,我以为 ,就如同我们要作一番告别二十世纪的回想一样 ,更多的功力是用于幢憬并计划未来 ,沿着中国减灾不止的可持续道路去“梦想”新世纪之径。为此作出三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迈向21世纪,迎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组织全国百余名安全减灾专家编撰,并由近20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即将问世,在我读过的不少世纪总结性典籍中,这是一部很有特色,对本世纪乃至21世纪都很有指导意义并具备同一学科前沿水平的力作。我首先祝贺这部安全减灾专著的问世,并借此机会向本书的高级学术顾问、策划者。主编和全体编者致敬,更对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专家组成的安全减灾科技群体近年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为…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给人类提出一个个新问题,迈向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究竟区别在哪?仅仅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迂回复杂的立交桥及雨后春笋般的五星级宾馆、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吗?完全不尽然,跨世纪的城市现代化必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中最令人们不以为然、在中国尚存在空白且天天都有“困境”发生的是城市灾害及突发事故问题,脆弱的城市再不投入力量开展城市减灾不仅是将来,就是今天也越来越面临障碍.  相似文献   

16.
金磊 《安全》2000,21(2):20-26
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批复中强调“北京是一个重点预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1993年8月26日段强副市长在北京地区综合防灾对策专家“季谈会”上提出:要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北京市要改变“福地”、“金地”的旧思想;1998年8月确保国庆50周年大典安全的综合减灾管理专家“季谈会”上汪光焘副市长再次强调4点:第1,要把北京防灾减灾工作推上新水平,使我们由被动转向主动防范;第2,第1点是由于北京历史及现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频繁的自然与人为灾害的教训所决定的;第3,对比国外发达首都城市文明的衡量尺度,重在强调一个城市应付意外事件能力,而北京恰恰相对脆弱,不仅政府的管理体制中缺乏综合减灾管理职能,公众也更淡漠安全文化素质及能力;第4,1999年10月是国家“50周年”大典,北京的地位及作用要求确保安全,必须事先按最大危险性作为多重保障预案。  相似文献   

17.
近来由于参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笔者认真研究了日本东京2002年的城市规划文本。东京是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的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日本国家《灾害对策基本法》的。所以,笔者从立法入手,介绍一下日本东京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思路。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防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与所有灾害法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19.
按照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的约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回顾中国减灾十年的历程,不仅可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灾害的抗争,而且可感受到人类那崇高、不屈的灵魂在灾难中闪光。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21世纪科技减灾的文化氛围。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及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即将到来,“十五”计划是中国实现第三阶段战略目标的计划,是中国迈向新世纪的第一个计划。近来国家计委正组织专家对“十五”规划涉及“劳动力供求失衡及老龄化社会”、“贸易结构调整引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重审综合国力”;“政府的社会角色作用要有调整”;“重视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等问题认真研讨。笔者作为一名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愿围绕“十五”规划所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介绍有关深化安全减灾规划的战略问题,以期引起决策界关注。一、20世纪“国际减灾十年”给国人留下的经验回眸二十世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