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佳木斯造纸厂从1982年起,对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在复工前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收到了好效果。 过去,事故发生后,往往因为事故责任者在家休息或住院治疗,没有参加事故分析会,受不到应有的教育,以致有的职工复工后重复发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里实行了复工安全教育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工伤事故者在伤愈上班复工第一天,要到厂安全生产教育室接受安全教育;本人没有受伤的事故责任者,也要到教育室接受安全教育;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三次轻伤或一次重伤事故的车间、科室,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到教育室接受教育;工厂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以上重伤事…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安全教育好,企业事故少”;大家也知道,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俗称“三级安全教育”。大家还知道,“三级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新入厂人员,而新入厂人员是指新工人(包括临时工)、外单位来厂培训人员、实习  相似文献   

3.
原国有企业东台纺织厂现改为民营后 ,在原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对管理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和探索 ,不但管理力度加大、工作更细 ,保持了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而且促进了企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严格三级安全教育从源头抓起该厂重视三级安全教育 ,不摆花架子 ,严把教育程序关 ,使受教育的人进入岗位后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是把教育与个人工资联系起来。凡新进厂 ,久假复工(超过3个月) ,调换工种的工人都必须由劳动人事部门开出上岗安全教育通知书到安全部门进行厂级教育后 ,再由安全部门开出安全教育联系单…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通知,要深入分析当前复工复产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狠抓复工复产安全责任措施落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您认为,就此次疫情复工来说,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张贤贵:就目前情况,对企业复工来说,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3方面:一是岗位人员紧张。人员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因从疫区返回或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人员,不得不居家隔离或医学观察;春节探亲回到严重疫区(湖北省)的人员,无法正常返回;部分人员因为担心聚集不安全而不愿复工;还有些人员因家中有尚未开学的小孩需照顾而休假。  相似文献   

5.
2月17日,外高桥一船厂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死亡。2月18日,浦江镇一汽车修理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200平方米。春节长假过后,复工复产在即,连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提醒我们,安全生产须臾不能放松。日前,市安委办就切实做好春节后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发出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公司)是辽宁省内唯一一家省属国有高新技术环保企业——辽宁省环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本文将结合北方公司实际情况,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设工程总包公司复工复产的一些安全管理方法,供读者借鉴。建立复工原则北方公司确立了复工的基本原则。各分包单位待疫情平稳后,须按照项目部总体要求制定分包工程复工方案、疫情防护应急预案、复工防护措施以及复工人员花名册,并进行备案。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是针对人的失误,预防人为事故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它溶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教育为一体,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认识,掌握劳动保护科学知识和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级安全教育是建立在企业三级(厂部、车间和班组)管理体系上,对新入厂人员(含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及培训和实习人员等)进行分级安全生产教育的一项管理制度,是提高新入厂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不容忽视的基础工作。随着生产的发展,建设项目的增加,新工人日渐增多,从当前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特点看,出现了新工人事故居多的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在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保证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下列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 (一)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 (二)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 (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设施; (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 (五)其他需要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 第三条 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建筑施工科技的进步,建筑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对建筑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危险性随之增大。建筑施工一般没有可重复性,室外作业较多,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情况,所以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十分重要。安全教育在形式上可分为多种,例如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例行教育、专项教育(工种教育、消防、应急、场地变换等)、早班会、安全交底会  相似文献   

10.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职工进厂上岗前进行的入厂教育,车间(工段)教育,班组岗位教育。 1.入厂教育的内容 (1)党和政府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2)厂矿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的目  相似文献   

11.
许峰 《安全》2001,22(5):34-3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人厂的职工必须严格进行厂级、分厂(车间)级、班组级的"3级"安全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复产复工企业应做好疫情控制及安全控制,在此过程中应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管理资源,确保复产复工后能够平稳、平安及安全。1.关注疫情管控。疫情管控应做好顶层设计,压落实靠各层级责任;疫情管控措施必须精准实施,决不能缩水打折扣;疫情管控必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不能因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点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梧州市印发了做好企业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严格企业复工时间、安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梧州市应急管理局按照疫情防控“九个必须”和复工复产“六个确保”的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工作。该局成立由安全生产专家、应急党员干部等组成“安全生产服务小分队”,深入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开展安全生产“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深人企业一线,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全面评估企业安全状况,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禁止复产复工。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春节过后,正值开工时节,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普遍会遇到哪些问题,您认为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何处?吴凌峰:春节节后复工是事故多发期、抢工冲动期、人员流动期、疫情防控关键期、各项工作交织期,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易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情况,易出现部分施工分包项目复工复产方案不规范、安全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不全、复工前安全检查不全面(尤其作业环境、施工机械设备与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与状况检查),复工前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5.
1981年,西安地区一些单位使用的农副业民工发生多起事故,死伤多人。今年2月,西安市劳动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农副业民工的安全管理。 通知规定,各单位对使用的农副业民工必须和本单位的职工同样对待,分配工作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操作知识。分配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凡承包给农村社、队的工程,在签定合同时,用工单位(甲方)要向承包单位(乙方)进行安全交底,协助乙方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甲方给乙方提供机械设备材料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乙方要挑选有经验的人员管理安全工作,并配备相应…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认为,新员工安全教育,应从入厂安全教育和进入岗位后的持续安全教育两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师带徒"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新员工安全教育,应从入厂安全教育和进入岗位后的持续安全教育两方面入手。第一,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应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缩小圈子、贴近工作现实的过程。以危险源点为例:公司(厂)级安全教育,就要重点  相似文献   

17.
法规、制度发展概况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安全教育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全教育法规和安全培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954年,劳动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等班组教育应采取包教包学的方法) 在考试合格后才准独立操作。《决定》还对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各行各业遵照执行 1956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规程要求对各级管理生产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8.
刘畅 《劳动保护》2020,(2):70-70
保证春节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稳定,是企业重点的安全工作。造成复工复产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员工思想麻痹、进入工作状态迟缓所致。针对此情况,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对复工人员进行传统的节后收心教育,引导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生产安全稳定。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应借助行为习惯理论,采用一条总则,实现工人安全复工。  相似文献   

19.
刘会来 《安全》2000,21(6):21-21
安全呼叫确认制是企业职工在作业前和作业中,为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用通过呼叫的形式,使作业人员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对安全状况加以确认以达到保障安全目的的一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工作(特别是2人以上同时进行一项工作)必须通过安全呼叫才能确保安全。否则,易发生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下面笔者介绍的几起事故案例,都是因为忽视安全呼叫确认工作才造成的。 案例1:1998年12月28日,某厂检修设备完毕后,工段长安排人员把检修平台上的废旧备件搬运到车间的一个角落。为了节省时间,工人们在平台上、下分为两组搬运。  相似文献   

20.
钱华林 《安全》2014,(8):57-58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还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的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且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这从国家层面上对企业的三级安全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多年的企业一线安全管理经验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厂)级和第二(车间)级的安全培训由于是统一培训,相应的培训教材也较完善,实施起来比较方便;但最关键的第三(班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