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浙江省舟山市的废弃采石场为例,在对植被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废弃地自然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并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在近50 a的自然恢复过程中,在样方中共出现20科40属42种植物,其中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 在整个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D)、丰富度指数(Ma,Pa)和均匀度指数(Jp,Ea)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至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 均匀度指数(Jp,Ea)在15~<25 a达到峰值,而多样性指数(H′,D)和丰富度指数(Ma,Pa)的峰值则出现在25~<40 a. 根据不同恢复年限群落物种种类的演替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可大致将研究区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划分为初级演替期(<9 a)、初级交替期(9~<15 a)、高级交替期(15~<25 a)、高速恢复期(25~<40 a)以及恢复稳定期(40~50 a)5个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浑河、太子河上游源头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水资源容量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源区植被生产力较强,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土地实际承载人口数量超标。因此,适当控制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浑太源头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类型调查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残存的森林植被寥寥无几,山地严重退化,炎热、干燥的气候,旱涝、风沙灾害已成了元江县及周围山地的严重生态问题。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类型的调查,提出了植被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天然植被的重要价值:保持水土和营养;防止水灾、旱灾、火灾、暴风雨、虫害;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调节地区与全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植被恢复的误区: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笔者认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吉兰泰盐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通过样方法调查了5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各实验地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Simpson多样性指数:保护造林区〉标准造林区〉对照区〉封育区〉封育灌溉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保护造林区〉标准造林区〉封育区〉对照区〉封育灌溉区;(2)Gleason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保护造林区〉封育区〉标准造林区〉对照区〉封育灌溉区;(3)Pielou(E)和Pielou(Jsi)均匀度指数:封育灌溉区〉对照区〉标准造林区〉封育区〉保护造林区。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cologyoftherehabilitationofvegetationontropicalcoastalerodedlandinGuangdong,ChinaYuZuoyue;WangZhuhaoSouthChinaInstituteofBot...  相似文献   

7.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has been deteriorating due to large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and less available water downstream.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should be guaranteed. The natural vegetation area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was first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aken in 1998. Based on the analysis for the Quota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calculation method,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was calculated. Finall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groundwater storage volume change method, Aweliyongrufe method and the measured water volume method. In comparis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is 3.91−4.05 × 108 m3.  相似文献   

8.
潜在自然植被(PNV)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和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利用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六个时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模拟中国PNV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CSCS将六个时期中国PNV分别划分为39、37、38、40、40和40类以及10个类组。(2)寒冷干旱型类组主要分布在西北,温暖湿润型和炎热潮湿型则分布在中东部和南方。除冻原和高山草地、冷荒漠、半荒漠和温带森林草地4个类组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均为上升趋势。(3)温带森林草地转变为亚热带森林草地的面积最大,占总变化面积的35.4%。(4)CSCS既未包含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又能模拟长时间序列的PNV演替。(5)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森林类组向纬度和海拔高度更高的北方及青藏高原移动。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PNV概念的界限,揭示了气候变化对PNV演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对旱区表土颗粒中有机碳和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获得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土壤粒径的组分,并进行了各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黏粉粒(<0.05mm)含量的增加和沙粒(0.25~0.1mm)含量的减少,共同导致表层土壤质地细粒化.土壤质地的细粒化伴随着有机碳和氮的固存效应,该效应在固沙20年以后效果显著(P<0.05).沙粒(>0.1mm)含量与有机碳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极细沙(0.1~0.05mm)和黏粉粒(<0.05mm)含量与有机碳和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是,表层土壤颗粒组成中各粒径结合的有机碳和氮含量均增加相关,其贡献程度为黏粉粒>极细沙>沙粒.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中黏粉粒含量的增加对维持有机碳和氮固存起着主要的作用,土壤的物理稳定也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和黏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普定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恢复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石漠化发生与扩展,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针对普定的区域特点、自然背景及石漠化现状,提出了普定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原则和方法,在总结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森林恢复模式及巩固造林成果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普定6个村的森林恢复工程为典型案例,提出了普定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具体物种选择及植被恢复模式的具体对策,包括穴状整地技术、容器苗技术、局部客土技术、明坑大穴嫁接技术、乡土树种混交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蔡学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422-425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所需建筑石材日益增长,而开山挖石留下的大量边坡对附近建(构)筑物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深圳某采石场边坡工程为实例,详细地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评价、治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小幅度为16%~8%,孔隙度增加,总孔隙度增幅为24.5%~8.1%,毛管孔隙度增幅为1.2%~13.9%,非毛管孔隙度增幅为20.5%~90.0%;土壤持水性比农地增加33%~7.5%;水分补给量在0~2m范围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是农地的2、1.5、1.71倍,20年刺槐和苜蓿比农地低22.5%和31.4%;0~1m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分别是农地的2.16、1.78、1.85倍,20年刺槐、苜蓿为农地的25%和62.3%;>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农地增加56.84%~30.72%;土壤结构破坏率农地最高为41.09%,其它植被为6.67%~25.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水分特征曲线a、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相关性显著。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生态效应不同,除20年刺槐、苜蓿土壤水分补给量小于对照农地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农地。  相似文献   

13.
载镁天然沸石复合材料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回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雪君  王学江  王浩  张志昊  赵建夫 《环境科学》2017,38(12):5139-5145
采用载镁天然沸石为沉淀剂,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模拟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考察了投加量、溶液pH、反应时间和共存Ca~(2+)对回收过程的影响,并利用FTIR、XRD、BET和SEM等手段对回收沉淀产物进行了化学组分和表面形貌分析,以揭示其回收机制.结果表明当材料投加量为0.4 g·L~(-1),溶液初始pH为7,反应时间为2 h时,载镁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性能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高达119.2 mg·g~(-1)和48.5 mg·g~(-1).载镁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载镁天然沸石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回收机制有鸟粪石化学沉淀、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等,其中以鸟粪石沉淀法为主.共存Ca~(2+)会干扰载镁沸石对溶液中氮磷的同步回收,导致回收的沉淀组分除鸟粪石晶体外,还会存在部分磷酸钙等副产物.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利用对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从1987年到2007年敦煌市自然植被面积下降543.69 km2,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缩小17.62%,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根据实际测定的样方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拟合曲线,估算这一时期自然植被的生物量从102.42×104 t下降到72.33×104 t。敦煌市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用水量此消彼长,总用水规模在6.3×108 m3左右。自然植被用水量从1987年的3.072 7×108 m3减少到2007年的2.17×108 m3,净减少达30%。人类活动用水量从1987年的3.315 7×108 m3增加到2007年的4.093×108 m3。疏勒河干流及其支流党河都因为人类活动用水大量增加,挤占了自然植被的用水。特别是农业灌溉占用了绝大部分水资源,成为敦煌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恢复和保护敦煌的生态问题,不仅需要调控党河流域的人类活动,也要调控疏勒河干流地区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消纳和废弃采石场作为填埋处置场地的角度出发,对利用废弃采石场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场址条件进行探讨,通过广州市地区实例说明利用废弃采石场选址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址的可用性,这对未来废弃采石场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宇  陈辉  欧阳华  肖笃宁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81-488,501
基于研究区2001年Landsat7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在对遥感影像的边界裁定、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之上,根据绿洲景观生态类型分类体系,通过综合应用非监督分类、植被指数与波段比值指数聚类、监督分类以及类型叠加与图像整合等方法,进行绿洲景观生态类型的遥感解译与分类,生成研究区2001年的景观生态类型图。为尽可能利用到遥感影像的所有原始数据信息,论文选取5种植被指数(NDV I、DV I、RV I、IPV I、SA VI)和9种波段比值指数(Index1I-ndex9)参与到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当中,结果表明:NDV I、DV I、IPV I、SAV I、R VI、Index5、Index6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能够明显地将具有植被信息的类别分离出来,利于划分具有植被信息的景观类型;Index1-Index4具有较好的类别空间分离性,利于不同类别间的聚类与区分;而Index7-Index9的类别分离性则较差,不利于类别聚类与划分。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选取多项植被指数参与景观分类,不仅能够发现新的信息,而且也会明显提高景观生态类型、尤其是干旱区绿洲景观生态类型的遥感解译与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蓝琳  陈兴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26-127,134
分析闽江下游的水环境问题是:南、北港分流比变化造成北港冲刷,南港淤积,并带来严重后果;河道采砂过量使河床下切严重,破坏水工建筑物;水质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生活及工业用水;湿地遭到破坏,导致湿地动植物数量与种类大量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闽江下游水环境问题需要设计南、北港水量科学合理分配方案;设计合理的河道采沙方案;加强污水管理体制;对闽江河口湿地分区保护和管理;加强河道的监测工作;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教育。要使专家研究、政府管理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采石场大面积弃渣边坡无防护堆积和坡面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文章基于"蓄水范式"理念,以山阴县小娘娘山采石场为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用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该技术包括蓄水稳定技术设计和配套措施设计,以研究区内的一处弃渣边坡为示范点进行了实际设计和施工.结果表明,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稳定性和蓄水能力,施工方便、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滇池水生植被恢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浅水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生态恢复工程物种设计;(2)水生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设计;(3)水生植物群落区域布置设计。提出滇池先锋植物的种类和建种类,水生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为主,并在滇池草海,外海东西岸对水生植物恢复区进行了区域布置。  相似文献   

20.
熵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抽象概念.按熵之理论,自然熵增和逆熵增维系着生态平衡.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摄取资源并排放污/废水等熵增产物会促进物质熵增并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生物消亡.而缓释、甚至抵消这种“人为熵增”则乃实现蓝色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如今,人为熵增所引发的自然物质熵变循环塌陷是不争的事实,“自然熵增”之原生态方法显然已不适合大规模处理城市污水,“加速熵增”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显然也已不合时宜,只有发展“逆熵增”的污水处理资源、能源化技术才是人间正道.通过对熵的具象化释义,揭示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污泥填埋方式为“加速熵增”过程,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只有模拟元素循环的自然的“逆熵增”过程,才能使得污水处理走向可持续发展水平.因此,污水资源化与能源化首当其冲,一定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人工缓释熵增(高效低耗污水处理技术)和促进逆熵增手段(资源与能源化技术)才能抵消人为熵增造成的影响,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