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自治区环保局一九八二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提纲和技术规定”中提到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时规定:采样点日平均值为一天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若缺测一次在傍晚或上午,则日平均值为三次值的算术平均:(?)=〔C早+C下+2C上(或C傍)〕/4人并规定这种情况不能超过全市全年日平均值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5.
李月娟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2):9-10
通过连续五年大气监测结果,着重讨论了一日不同时间,温度,空气污染的程度强弱,提示和商讨了人体每日“晨炼”的利弊及人体户外锻炼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6.
8.
为满足了社会公众实时查询区域空气污染物实时状况和日变化,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和对应的SO2、NO2、CO、PM10的质量浓度,以及气象信息、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信息的需求,基于KJAVA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建立了手机GPRS无线通信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查询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从污染物浓度控制逐步向排污总量控制转变的过渡阶段 ,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日均值的监测时段、监测频率及计算方法等技术要求 ,并结合排污总量监测 ,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从污染物浓度控制逐步向排污总量控制转变的过渡阶段中,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阐述了日均值的监测时段、监测频率及计算方法等技术要求,并结合排污总量监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宁波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资料,用模糊聚类分析、ISODATA算法,对大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点位.通过检验,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气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具有较好代表性,能反映本地区内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应根据本地区每年的大气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工业能源等经济布局,以城市人口分布为主,结合地形、地理、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察确定。也要考虑到与历年数据的可比性、工作方便。理想的优化布点,难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可利用历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点位,本文即根据这一精神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典型污染时段鹤山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0月对广东鹤山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测得的VOCs总平均值为26.6×10-9,表现为烷烃>苯系物>烯烃;烯烃日间值变化幅度较大,在清晨达到最大值;苯系物与一次污染物CO的变化趋势十分接近;烷烃的峰值出现时间较苯系物有所提前,且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表明观测点周边可能存在排放源;大气中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表现为苯系物>烯烃>烷烃;从物种来看,乙烯等10种物质对总OFP的贡献占到了80.4%;观测期间测得的OFP贡献较大的VOCs物种主要来源于石化源、油漆溶剂和汽油挥发源。 相似文献
14.
2016年8—9月对长三角南部区域嘉善的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臭氧生成控制敏感性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总平均值为27.3×10-9,表现为烷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烯烃炔烃;VOCs浓度变化较大,早晚出现峰值,与风速呈负相关的关系,与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表现为芳香烃烯烃烷烃含氧有机物卤代烃炔烃。甲苯等10种物质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达到63%。夏季典型时段臭氧生成对VOCs较敏感,属于VOCs控制区。观测期间测得对VOCs浓度贡献较大的物种来源于溶剂涂料和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模糊聚类分析原理,建立了城市大气质量分类图,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城市现有大气监测系统的再优化方法,本法的优点是克服了城市大气质量监测点设置数量以功能区多少及面积大小为主要依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国内外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在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必须解决的几个新课题,并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监测方案》(讨论稿)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监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总结了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全球、区域、局地等不同尺度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地面监测、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3种方法受排放源多样、成分复杂、时空变异显著等因素影响,在尺度效应、成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监测方法、改进监测模式、融合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在不同排放阶段的变化解析研究及在不同圈层间的迁移全过程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苗付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11(5):42-44
根据监测网络通信的特点,设计了大气监测网络通信体系,并在系统中引入了学习算法和缓存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大气监测网络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大气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道了兰州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结果是城区比郊区污染严重。用中科院生态学研究中心制订的7级标准评价,兰州属污染和中度污染区,其污染程度高于北京,天津等城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多源地区大气监测站位优选的数学方法。通过对各排放源及其最高地面浓度区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并对各供选监测站位进行量化寻优分析,从而得出大气监测站位优选序列,为选点方案的最后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