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九五”火电厂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我国环境保护绘就跨世纪宏伟蓝图,确定“九五”环保工作目标到本世纪末,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而提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使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重点是水和大气污染,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991年电力环保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八五”期末50MW以上火电机组容量达到120,000MW,排放烟尘要控制在460万吨/年以内,除尘器平均效率达95%。到1995年8月,电力…  相似文献   

2.
香港特区与广东省政府联合成立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并发表《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的联合声明》(简称"减排联合声明"),同意制定合理的减排方案,共同执行管理计划。总结分析了粤、港地区在治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方面的控制政策,并对大陆与香港特区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控制燃煤电厂SO2排放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环保法规和政策,管理策略以及SO2治理技术对燃煤电厂SO2排放控制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燃煤电厂脱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烟气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与车载烟气监测仪进行了同步测试和校验。结果表明:烟气污染物连续监测系统和车载仪器所测数据吻合程度较好,能反映污染的实际排放状况,可供环保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厂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燃煤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指出燃煤电厂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贡献及目前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措施的局限性,提出电厂在脱硫的同时应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汞成为继SO2、NOx和烟尘之后又一公认的大气环境污染物,我国已正式立法控制燃煤电厂汞排放,这使得燃煤电厂汞排放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不同形态汞的理化性质不同,元素态汞( Hg0)较之氧化态汞(Hg2+)和颗粒态汞(Hgp)更难去除,因此,脱汞的前提是提高Hg0的氧化率。介绍并简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燃烧前控制(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燃烧中控制(煤基添加剂技术和炉膛喷射技术),和燃烧后控制(利用现有的烟气控制设备协同控制),并对我国脱汞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及煤在燃烧后砷的转化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煤的物理洗选、抑制煤中砷元素的挥发、气态砷吸附剂和污控设备协同脱砷等方面,重点论述了国内外对燃煤电厂砷排放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控制砷排放的新思路,为今后脱砷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介绍了原有的除尘技术,并对除尘器新技术改造方案进行了说明,其中重点对电袋复合代替静电除尘技术、在静电除尘器中增置旋转电极、更改工频电源为高频电源、在电除尘器前加装低温换热器、脱硫后增加湿式电除尘器技术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为了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对不同的烟尘超低排放实践工艺进行了说明,并结合东部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推广超低排放技术在现有燃煤电厂的应用,实现传统煤电产业和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新的《火电厂大气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燃煤电厂汞的排放正式纳入控制标准。针对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排放化学形态转换、排放特征,分析和总结现有污染控制设施对汞协同控制效果,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措施的建议及发展趋势,可有效控制燃煤电厂汞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汞排放是最大的人为汞污染源,《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首次提出了我国燃煤发电锅炉汞及其化合物的控制指标,规定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为0.03 mg/m3.介绍了国内外汞污染发展情况,汞的形态以及汞污染控制技术.汞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其中燃烧后脱汞的研究最广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FLUENT软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主要特点,综述了其在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扩散、大气污染物生成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FLUENT软件在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煤电厂汞的3种排放形态,分析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如燃烧添加剂技术、吸收剂喷射技术、稳定剂固汞防溢技术、络合剂絮凝脱汞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即燃煤煤质、运行工况、脱汞后副产物等,为我国电力行业汞污染控制及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液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极易燃,且有毒,对人体伤害较大,而且氨一旦产生大量泄漏,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危害。通过安全评价的手段,查找出A火电厂氨站喷淋装置设置不合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隐患,A火电厂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提出了对氨站喷淋装置的改、扩建方案,并于改造完成后对氨站喷淋装置试运行,改造后的喷淋装置能够达到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BP神经网络对燃煤电厂机组NOx排放浓度的预测模型,探索BP神经网络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浓度预测的可行性。通过对某电厂660MW机组实时的不同机组负荷、脱销进口烟温、进口NOx 浓度、进口O2浓度、出口NOx 浓度的样本进行训练,得出训练模型。通过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未知的NOx排放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达到93.48%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实际中的预测需求。结论:BP神经网络系统对燃煤电厂实时的NOx 排放浓度的预测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能有效的对NOx 排放浓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火力发电厂水务管理的现状,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火力发电厂的水量平衡软件。电厂水系统数据通过运算中心处理,可短时间内得出计算结果,生成动态水平衡图,实现了火电厂水系统程序化、系统化管理,为火电厂节水、减排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GB 13223修订后火电用袋式除尘技术发展状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修订后,将进一步推动袋式除尘技术在火力发电行业烟尘治理方面的应用。总结了袋式除尘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应用的状况,分析了"十二五"对现有机组改造和新建机组配套的袋式除尘技术投资总额状况,并说明它将是袋式除尘技术实现30%增长率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探讨"十二五"期间烟尘排放控制将从重设施建设向重控制效果转变,提出了发展袋式除尘器运营管理服务业设想,预测了袋式除尘器运营管理服务的市场容量。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降低PM2.5排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实用的火电厂降低PM2.5排放的控制技术,为火电厂最大限度的降低PM2.5排放提供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