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工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污染类型之一,如何科学地认识并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研究课题.在此介绍了非点源的基础工具--非点源模型的主要类型、结构和特点,并对目前主要的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非点源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IS技术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把它用于非点源(NPS)污染的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国外在该领域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这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启示。本文阐述了非点源污染与GIS技术的特点及二者结合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并以一些实例说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GIS技术和USLE,SCS-CN,污染物流失经验模型及AnnAGNPS机理模型相结合,对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南方中等尺度流域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结果表明:利用GIS和经验模型回答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来源与贡献,标识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等污染物的关键源区,发挥了经验模型所需模型参数少、研究尺度较大、效率较高的优点,通过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识别了NPS的关键源区.借助AnnAGNPS机理模型,在模型得以校验的前提下,模拟了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方案.以模型和GIS的定量结果为依据,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进行了区划,共划分了水土流失控制区、生猪养殖+水土流失控制区、化肥施用+生猪养殖控制区、水土流失+化肥施用控制区及化肥施用+水土流失控制区5类控制单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点源污染逐渐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本文介绍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模型化研究,分析介绍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的BMPs原则,对我国非点源的研究和控制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始于70年代,经过10多年的探索,现已取得初步成果。本文在系统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深圳市观澜河流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伴随土地利用变化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基于GIS平台,运用L-THIA模型,通过校正其内设参数,模拟流域1996~2008年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6~2008年的城市化过程中,TN、TP、COD这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TP变化最大,在13 a中增加了62.78%,TN和COD分别增加了59.73%和55.40%,TN、TP和COD等污染物高值区面积的空间分布变化在大趋势上基本一致,都是沿河道和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围逐步扩张,最后连接成片;而SS的负荷总量却下降了7.59%.建设用地的扩张是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SS负荷输出最大的用地类型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开发用地.以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为依据,结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可将观澜河分为4类非点源污染防治区,该结果可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 GIS技术建立机动车污染数据库 ,能动态、直观地反映机动车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本研究以 ArcView为主要的 GIS开发工具 ,通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链接 ,实现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数据库的地图化表现、动态查询、基本空间分析等功能 ,从而为机动车污染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 .利用该系统 ,可以对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分担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 GIS实例分析 . 相似文献
11.
王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5):8-10
数字环保的提出,为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目标。本系统根据葫芦岛市环境保护的需要,整合各种污染源数据,建立Oracle数据仓库,利用GIS技术、网络技术等完成对污染源数据的管理、统计与发布。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农田面源污染的环境经济治理方式还不健全,急需适应我国农业特征的面源污染治理手段。现阶段环境税费政策通过对农业投入的控制,容易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设备成本约束。团队式治理方法是一种更直接的面源污染监管手段,通过将农户组成团队,比管理单个农户节约成本;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励农户主动调整污染排放水平;给定的合约条件约束了农户在重复博弈下的"搭便车"行为,保证了团队的存续。 相似文献
14.
15.
湿地在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大、随机性强等特征,因此治理难度非常大。湿地通常指位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被认为是治理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湿地主要通过微生物反硝化、土壤吸附、沉淀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径来实现对面源污染物的截留和降解。国内对湿地在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关注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运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湿地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湖滨带、河岸带湿地、氧化塘、生态沟渠等。面源污染的治理应当同点源污染的治理紧密结合,高效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和景观效应。在构建人工湿地时应保护好天然湿地并慎用外来物种,此外人工湿地的后续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17.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深入,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非点源污染模型大都由发达国家开发,而且结构和参数各不相同,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模型成为非点源污染模拟的重要问题。文章选择国内常用的SWAT、HSPF、AnnAGNPS和GWLF 4个非点源污染模型,从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所应用的流域来对模型进行比较,最后给出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国内使用时,模型选择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随着流域内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点源污染改善的同时,来自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巢湖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文献总结了近20年来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污染物、农业与非点源污染、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控制研究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