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由于存在“不愿用”“不易用”“不实用”等问题导致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文章结合以5G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发展趋势,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三个导向”要求为原则指导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品生态友好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转化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环保系统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并亟待解决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学技术创新步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目的就是要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问题。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3.
4.
5.
6.
吴朋;卢燕丹;王晋虎;陶华芬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5,(1):56-60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我国管理生态环境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覆盖国土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已经发布,全国划定了4万多个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落脚点在于应用,对于近两年应用成果的探讨,尚未有成熟的路径,从制度实施的环境绩效入手,尝试建立完整的评估思路,设计制度的应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举,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还存在着工作体系不完整、供需脱节和缺少有效的对接渠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并针对现有问题,从建设体制机制和平台、搭建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促进多行业成果融合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保产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相关领域,通过对比分析辽宁省环保产业在相关领域与全国水平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辽宁省环保产业的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科技协同创新问题,是打破传统产业界限、涉及多创新主体及要素的复杂系统问题。研究创新性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这一问题的分析中,阐明了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具有典型的自组织特征。联系协同论、超循环理论深入分析了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并就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协同作用的发挥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科学的特点,立足于长远发展,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了生态道德观对环境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分析认为应用生态的观点来学习和研究环境科学,才能达到最大程度防治的目的;合理融入生态观念的环境治理技术有利于经济发展;生态道德观是环境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质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动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生态道德观为指导的结论。另外本文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生态道德观在指导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环境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环境产业是治理环境污染、应对生态危机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加拿大环境产业已成为支撑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加拿大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环境产业发展中相互合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国环境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环境特点的分析与环境科技工作的回顾,提出四川省环境科技研究方向与任务的建议,与环境科技管理及研究人员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5.
提高我国环境行政效率的关键是强化合作协调的环境治理理念,其核心载体是科技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科技进步与信息管理系统化决定着现代环境治理超越传统的危险防范而进入风险预防领域,也就决定了现代环境保护中合作与协调的核心理念.与环境保护的预防原则和环境许可制相适应,环境技术标准体系是现代环境科技信息体系的集中体现.同时环境法律监管体系也需要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为重点向综合环境治理发展,其中环境质量达标制(结果导向型监管)和环境治理中的规划都以环境信息综合集成管理为基础的.对于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下、民主法治建设中、全球化进程里的中国环境治理,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环境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环境科技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部署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作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产生影响,并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使用2010—2021年的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对政府环境治理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旨在调查上市公司ESG表现与地方政府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市公司ESG表现能够有效改善当地政府的环境绩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②上市公司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转型进而减少企业产生的污染,同时有助于地方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共同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绩效;③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的影响因产权和科技属性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为全面分析上市公司ESG表现带来的环境效益提供了经验基础,对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ESG制度框架、提高环境治理综合质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网络体系、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逐步建立与健全,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进展、成效与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根据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丽红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52-54
目前的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只能减缓对环境破坏的规模、程度及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按照生态系统的自身特征恢复生态,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生态性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