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消费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消费模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绿色和谐美丽人生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必须由示范型政府、绿色环保型企业、生态自觉的公众三个主体协调推进,同时还要强化生态消费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消费活动,健全生态消费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内涵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从环境治理、城市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工业空间布局优化、重点产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面对石油开发与湿地保护相制约的现状,以低碳、低耗、低污染为目标,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生态矿区建设。围绕海外河油田绿色低碳生态矿区建设,以分级管理的方式,实现作业现场无落地油泥,钻井现场无落地泥浆,基建现场无垃圾,井站无油污,设备无渗漏,工业污水\"零\"外排,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危险废物安全转移,工业、生活垃圾妥善处置的环保工作目标,探索创建绿色低碳生态矿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法律规制十分必要。河北省低碳消费法律规制步伐虽然已启动,但依然面临着缺乏统一法律体系,对企业相应行为规制和保障不力,对消费者低碳消费关注不够以及执法和司法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在河北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笔者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提出了在立法层面上构建统一的低碳消费法律体系,将消费者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纳入法律框架;执法层面上完善执法机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执法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司法层面上提高认识,完善机构,健全司法程序;社会层面上在政府引导下,要求企业、非政府组织及消费者个人广泛参与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业文明下传统消费模式的分析,发现该模式具有任意性、单一性、耗竭性、无度性、损害性的特征。生态消费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透过传统消费模式可以发现,生态消费模式具有责任性、协调性、持续性、适度性、保护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8.
生态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念,其核心是以低碳技术创新来减少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进而实现兼融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有质量的\"经济。该理念虽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但发达国家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来刺激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倡议以社会为导向来监管技术创新,导致出现\"经济—技术相适应\"与\"社会—技术相适应\"的两种生态现代化理念。通过梳理分析联合国关于低碳技术创新谈判进程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两种理念的对立严重掣肘了低碳技术创新谈判的进程。对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经济韧性优势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借鉴发达国家将气候内外议题相互挂靠的方式来提升谈判话语权,以此作为两种生态现代化理念在未来低碳技术创新谈判中的双赢联结点。  相似文献   

9.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按照生态消费观念的要求,遵循生态消费的特点,适度、持续、全面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了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以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大力倡导保护型、节约型、循环型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指标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工业园碳流过程和低碳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指导性指标,并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碳汇建设、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低碳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是一种实现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形成低碳生活、建设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体系的城市模式。通过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郑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AreGIS9.3软件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区的影响范围;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原则提出四方面的优化建议——注重城市的生态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施适度的绿地容量限制;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的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皇岛市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中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应对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做出积极实践。通过分析低碳经济下发展休闲农业的必要性和秦皇岛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机理有利于管理者有效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分别引入中介与调节变量并基于"知—信—行"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知识和生态感知相互影响,系数均为0.39;(2)生态知识对生态责任感、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19、0.23、0.32、0.33;(3)生态感知对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责任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37、0.42、0.45;(4)生态情感对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对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对生态价值观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48、0.37;(5)生态情感、生态态度、生态责任感、生态价值观对生态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9、0.43、0.58、0.69;(6)生态知识、生态感知对生态行为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无直接作用关系,而要通过生态信念对生态行为产生作用;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先提出\"绿色发展\"概念以来,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解决\"成长的烦恼\"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绿色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发展尝试解决\"黑色经济\"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主要是指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而广义的绿色发展尝试解决\"转型经济\"的一系列环境外部性问题,包括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北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河北省机动车防治存在黄标车淘汰难、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滞后、新能源机动车所占比例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严把年检关、提高机动车污染排放成本、运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建立机动车管理综合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测算了2008—2014年河南省的生态足迹总量与生态承载力,对比分析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与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2014年的生态赤字为1.2782hm~2,比2008年增加了0.1135hm~2;人均生态足迹一直是生态承载力的2.7倍之多。从各类生产性土地的生态盈余变动看,耕地和建筑用地有一定的盈余空间,林地在2014年已出现了赤字,草地、水域地和化石能源的生态赤字不断加大,可见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城市转型发展趋势影响下,晋城市作为山西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加速向旅游型城市转型。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能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切实解决能源消耗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低碳概念为背景,引入生态效率模型,对晋城市旅游投入与旅游产出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旅游业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正确认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的关系,为后续的旅游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枫 《绿色视野》2012,(7):43-46
调查背景及意义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发展的未来与方向,其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社会因工业革命的严重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催生低碳发展的理念开始,它就成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低碳发展也是促使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低碳发展进程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我国应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提能效,开发新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帮助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创造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