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即时通信服务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用户沟通的最主要的形式,例如,苹果i Message每天处理20亿条信息,Whats App每天处理4亿国际用户的160亿条信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服务通常采用端对端和传输层加密技术,这意味着监听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自身来说也是很难的。然而,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证明,即使采用了最先进的加密技术,只要通过观察加密包数据的大小,监听者就可以从中获得精确度高于96%的信息,其中包括用户行为、信息语言,甚至是信息的长度。对于本研究中的苹果i Message,该攻击完全是通用的,此外,我们还将说明它将如何应用于其他大众通信服务,包括Whats App、Viber和Telegram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WIOD的最新环境账户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SNA模型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从“关系”视角可视化分析了全球碳转移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揭示全球碳转移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显示:①全球碳转移网络呈非均衡发展,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失衡,少数的国家产生了多数的碳排放。其中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侧碳排放网络中心,并且中国在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和德国始终位于全球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心。②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各国的网络地位相对比较稳定。2014年出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和德国,入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中国。其中,中国的入度中心度始终低于出度中心度,说明中国主要是通过供给而不是消费的形式参与到全球碳转移网络中。③块模型分析显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美国等发达国家构成主受益板块,且板块间溢出大于板块内溢出,南北国家间存在明显的碳转移关系。④QAP分析显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对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的影响在减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及环境规制等因素正逐渐主导碳转移网络的形成。本文的研究为未来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各国需要基于新的“关系属性”的视角理解全球碳排放,所谓的“中国气候威胁论”无疑是片面和狭隘的。全球碳减排应该充分考虑各国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性,在“数量—关系”双控的基础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协同性减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