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张庄生态农村建设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究,并针对该村生态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建设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矿区地表沉陷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并用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指导煤矿设计施工并减少地表沉陷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杨柳矿为例,在分析总结了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的目的、原则、模式及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杨柳矿最终沉陷地沉陷的深度、面积、现有技术、经验、生态重建的实现条件等因素后,将最终沉陷区的整治规划为浅沉陷恢复农业耕作区、矸石回填区、水产养殖区等3个区域。最后对生态治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是当前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安徽省上颍县小张庄村的人口现状和今后几年内该村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关系,对云南省宣威县使用不同生活燃料、年龄≥40岁的农民10892人进行了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调查,同时测定了调查对象的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表明,不同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COPD及其症状和最大呼气流速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有烟煤>无烟煤>柴.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改灶年限等因素后发现,使用有烟煤和使用无烟煤的人群患COPD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的4.63倍和1.55倍.改灶年限越长,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越低,最大呼气流速越高.室内燃煤空气污染是影响宣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改炉改灶对控制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水源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卡尔森指数方法时安徽省境内31个县级以上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泺地的水质状况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评价结果表明,全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迭标个数为27个,达标率为87%。  相似文献   
7.
低山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文章针对安徽省低丘陵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以安徽省铜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为例,从生态系统功能及动植物群落受到的影响两方面对低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进行分析,随后从高速公路建设的准备期、施工期、运营期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维护公路环境,提高公路环境效益,同时为低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西水库(现改名西涧湖)是滁州市唯一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其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基于土地覆被格局,依据非点源污染物质的产生、截留、汇流过程,构建了模拟每个栅格上污染物质向受纳水体的输出贡献量和被各种土地覆被截留量的物理过程模型。以磷素为例,对城西水库流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2000和2010年,流域向城西水库输出总磷量分别达到2 58038和2 46120 kg。库体西北部的市农科所、城郊居委会、水产研究所等地对水质危害最大。多数磷素在向库体的运移过程中被各类土地覆被有效的截留,总量在2000和2010年分别达到5 77449和5 42236 kg,占流域磷素总负荷的691%和68 8%。由于目前土地覆被布局的不尽合理,林地和草地对磷素的截留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建议在流域水文敏感区布设林草缓冲带,将有效减少水库磷素的接纳量  相似文献   
9.
厌氧消化技术是最重要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废物污染防治和能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厌氧消化技术利用生物质废物回收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废物厌氧发酵产乳酸,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寻找适合中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地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对安徽省境内的116个城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田径流以及水产养殖方面的污染情况,并对安徽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水质评价。最后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理对策。结果表明,全省116个饮用水水源地达标个数为105个,达标率为90.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3.3%,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7%,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