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5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47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71篇 |
综合类 | 502篇 |
基础理论 | 21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93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han Liao Zhaohui Guo Qingru Zeng Anne Probst Jean-Luc Probst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Focus》2007,7(1-3):151-161
Leaching experiments of rebuilt soil columns with two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s (pH 4.6–3.8) were conducted for two natural
soils and two artificial contaminated soils from Hunan, south-central China, to study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competitive
releases of soil Cd, Cu, and Zn. Distilled water was used in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releases were Zn>Cu>Cd
for the natural soils and Cd>Zn≫Cu for the contaminated soils, which reflected sensitivity of these metals to acid rain. Leached
with different acid rain, about 26–76% of external Cd and 11–68% external Zn were released, but more than 99% of external
Cu was adsorbed by the soils, and therefore Cu had a different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attern from Cd and Zn. Metal releases
were obviously correlated with releases of TOC in the leachates,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as an exponential eq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soils, acid rain not only led to changes in total metal contents, but also in metal fraction distributions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s. More acidified soils had a lower sorption capacity to metals, mostly related to soil properties
such as pH, organic matter, soil particles, adsorbed SO4
2−, exchangeable Al3+ and H+, and contents of Fe2O3 and Al2O3. 相似文献
2.
解决室内污染——绿色家装和救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严重,而装修污染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倡导“绿色家装”理念,绿化室内环境。文章还提出了处理室内环境污染损害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4.
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协同降解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微波无极紫外光源,以活性炭作为光催化剂TiO2的载体,与外加铁屑构成内电解反应,处理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法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速率是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和微波-内电解法单独作用时降解速率之和的2倍.在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初始pH为7、空气曝气量为0.50 L/min、铁屑加入量为5 g/L、反应温度为40~45℃的最佳条件下,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法的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色度去除率达100%,TOC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9.5%和81.8%. 相似文献
5.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对Pb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对Pb耐受的临界浓度为800 mg/kg,在此浓度以下Pb对类芦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类芦生长变缓慢、出现中毒症状,但仍能存活.从富集能力来看,土壤Pb为中低浓度时,类芦的富集能力较强,但Pb浓度超过1 000 mg/kg后地上部富集量增加缓慢,而根部的含量则降低.在各种Pb处理浓度下,类芦地上部Pb含量均大于根部,说明这种植物对Pb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研究发现,类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其地上部Pb迁移总量较高,在土壤Pb浓度为800 mg/kg时类芦地上部的迁移总量可达到221.77 mg/m2.综合分析可知,类芦对中度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分析智慧矿山矿工安全行为,从工作场所正念视角出发,构建智慧矿山背景下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矿工3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正念对矿工安全行为有积极影响,矿工工作场所正念的形成对组织有正向反馈支持作用;智慧矿山背景下,政府监管部门强监管能够有效规范煤矿企业管理行为,并引... 相似文献
7.
瓦斯泥是高炉副产物,因其中富含锌,直接用于烧结会增加高炉锌负荷。在分析了瓦斯泥的矿物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选矿法、化学浸出法、直接还原法等几种瓦斯泥有价成分的回收利用方法。选矿法根据碳、锌、铁的性质及赋存状态的差异分离各物质,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分离不彻底、回收率低;化学浸出法使锌进入溶液而其他矿物不溶或微溶,分离效果较好,但处理量小,后续处理难度大;直接还原法是在高温下使瓦斯泥中的金属还原,锌蒸发后进入烟气,最终可得到含氧化锌较高的烟尘和含金属铁的脱锌瓦斯泥,该法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分离效果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瓦斯泥处理方法,但其设备投资大。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并考虑阴极液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电压3种因素对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影响,选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表明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足可行的,铜和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1%~52.6%和9.1%~46.7%.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电压为20 V,阴极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并控制pH值为4~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动电技术去除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动电过程的影响最大,阴极液pH值次之,电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