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抗生素在饮用水源地的分布现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川省沱江流域典型城市饮用水源地中35种抗生素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风险商(RQ)及人体通过饮用水暴露于抗生素的量. 结果表明:① 沱江流域饮用水源地35种抗生素被广泛检出,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浓度分别为n.d.(低于检出限)~114.696、n.d.~536.322、n.d.~69.488和n.d.~90.461 ng/L,检出率分别为0~85.7%、0~92.9%、0~100.0%和14.3%~100.0%. ② 抗生素在冬季检出率最高,达74.3%,喹诺酮类在各季节的平均浓度呈冬季≈夏季>春季>秋季的特征,四环素类在秋季浓度最低,其余5类抗生素未发现显著的时间变化. ③ 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其余抗生素未呈现显著空间分布差异. ④ 磺胺嘧啶在春季、秋季和冬季以及盐酸金霉素在夏季对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氧氟沙星和盐酸四环素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风险商介于0.10~1.00之间,在相应季节对沱江流域可能造成中等生态风险. ⑤ 短期内居民通过饮用沱江流域饮用水源地水暴露于抗生素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长期低剂量暴露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显示:抗生素污染广泛存在于沱江流域饮用水源水中,其中以兽用抗生素为主,表明农业活动可能对该流域抗生素污染贡献较大;沱江流域饮用水源地水中抗生素总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基于该研究数据沱江流域内人群饮用水源水暴露于抗生素的量较低,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受粪便污染后可导致肠道病毒的扩散和传播,粪大肠菌群恰可准确地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状况,因此,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是否精确、快速对疾病的预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粪大肠菌群的分析方法及其研究改进进行了综述和比较,认为目前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优先选择纸片法和酶底物法,而经过改进的多管发酵法(EC培养法,乳糖蛋白胨培养法),若再加以验证完善,亦可成为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沱江干流区域采集了29个地表水样品,分析了高氯酸盐浓度水平,评估了居民通过饮用水造成的高氯酸盐暴露情况。研究表明,高氯酸盐广泛存在于沱江干流河水中,浓度为3.39~19.60μg/L。高氯酸盐含量在沱江干流区域有一定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和工业相对集中的成都和资阳段地表水中高氯酸盐浓度更高。人体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在平均暴露模式下,沱江干流区域居民通过饮用水暴露于高氯酸盐的量未超过美国环保署规定,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高氯酸盐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最终采用IonPac AS20(250mm×4mm)色谱柱,40mmol/LKOH淋洗液,1.20mL/min流速,1mL进样体积,对成都市面上几种鞭炮中高氯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方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用于鞭炮中高氯酸盐的测定,回收率在91.0%~114%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4.20"芦山强烈地震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内容、应急监测组织管理和实施的介绍,探讨了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在应急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并根据事态变化,及时修订和调整应急监测方案的必要性,总结本次应急监测所取得的经验和值得推荐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物质,国家先后制修订颁布了3个版本标准方法:即GB/T16488-1996、HJ 637–2012和HJ 637–2018。对HJ 637–2012、HJ 637–2018两个新旧版本标准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比较。对标准方法中存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萃取剂保存与检验、是否使用标准曲线对结果进行再次校正等易混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管发酵法与其改进法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中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对于评价水质污染程度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多管发酵法是传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但其步骤繁杂、周期长。目前,已有部分监测及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改进,笔者采用改进法与国标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验证,认为Ec培养法可完全替代国标多管发酵法,纸片法亦可用于除酸性水样及菌量大的原污水外的其他环境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醛,探讨试验前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耗材、玻璃器皿的洗涤,以及萃取流量、液体在环境中暴露时长等操作细节对空白值的影响.试验表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须纯化后使用;提取液应使用超纯水机现制水配制,且现配现用;石英砂须经高温灼烧后放置在干燥器中保存;玻璃器皿应在使用前烘干或者再次用纯水冲洗....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采用直接进样和固相萃取两种前处理方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中苯菌灵和多菌灵的方法。采用0.22μm聚醚砜滤膜过滤样品,或使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以C18反相柱为色谱柱,将柱温设定为40℃,流速设定为0.7 mL/min,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利用等度洗脱进行分离,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波长为280 nm。将苯菌灵在酸性条件下(pH<2.0)静置至少11 h后,转化为多菌灵进行检测。在上述条件下,采取直接进样时,多菌灵的检出限为4μg/L;采用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且水样体积为100 mL时,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9μg/L。标准曲线绘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0.02~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在直接进样条件下测试低、中、高3种浓度的实际水样加标样品,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2.9%之间,回收率在93.5%~102%之间;采用固相萃取时,低、中、高3种浓度的实际加标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4.7%之间,回收率在86.8%~107%之间。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验研究了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难点和影响因素,包括样品保存和水样中悬浮物的影响。苯胺类化合物易被氧化,样品不易保存且受悬浮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未加入抗氧化剂进行保存时,部分苯胺类化合物迅速降解;当样品中加入80 mg/L硫代硫酸钠进行保存时,部分苯胺类化合物的保存时间可以延迟2~3 d后降解。样品中悬浮物对联苯胺萃取影响较大,回收率偏低,可以通过调节样品pH至酸性后过滤,再将滤液调至中性后进行萃取,回收率明显提高。笔者同时讨论了消除与补偿基质干扰的方法,包括色谱分离条件和检测器条件的选择、优化,内标法、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校正法和工作曲线法等定量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