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列车牵引力学条件下的铁路列车安全操纵问题 ,开发了一套可用于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列车安全操纵仿真软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主体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列车安全操纵的计算模型 ,详细描述了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如何确定列车的工况、手柄位以及停车制动的仿真算法 ,并在实际线路上对电力机车进行了实例分析。系统计算速度快 ,人工干预方便 ,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支持和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可能会导致县级地区垃圾焚烧项目迅速增多,且带来潜在的环境监管压力和环境社会风险,需要给予持续的特别关注,并对地方做好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的指导。本文基于全国精细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产生量、网络舆情等数据,通过构建泰森多边形等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焚烧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识别及负荷率计算,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了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情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焚烧处理设施的负荷率和负面舆情比例,对31个省份环境社会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估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平衡解决“缺口大”和“吃不饱”问题,合理规划布局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二是聚焦负面舆情高发领域、区域,积极防范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环境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3.
按照在民航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我国民用机场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航空业务量不同,各类机场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特点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国内机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声环境、环境空气、生态、水环境、固体废物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机场的环境影响的特点,为机场选址、设计、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规模民用机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在民航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我国民用机场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航空业务量不同,各类机场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特点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国内机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声环境、环境空气、生态、水环境、固体废物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机场的环境影响的特点,为机场选址、设计、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跨国界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跨国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引起多方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跨国界建设项目"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环评为例,分析了跨国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应该高度重视跨国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支持相关环评机构之间探讨建立跨国界建设项目联合环评或环评信息交换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意识到开展跨国界建设项目的联合环评或信息交换将面临很大挑战,如制度不同、标准不同、评价方法不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双方专家层面的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目概况根据天然气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标准和其它相关的设计文件以及某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站场的实际情况,本次项目将完成调控中心监控系统平台软硬件升级,完成全省38个站点围墙监控摄像机改造,新增5个分输站监控系统和5个合建站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方案涵盖了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跨国界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跨国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引起多方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跨国界建设项目“阿穆尔一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环评为例,分析了跨国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应该高度重视跨国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支持相关环评机构之间探讨建立跨国界建设项目联合环评或环评信息交换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意识到开展跨国界建设项目的联合环评或信息交换将面临很大挑战,如制度不同、标准不同、评价方法不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双方专家层面的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民航事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空管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空管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提高空管综合保障能力迫在眉睫。文章以北京新机场为例,介绍了空管工程典型辐射源的电磁环境影响,对其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环境邻避形势严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当前纠纷解决机制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为了有效化解冲突,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先后经历了萌发期、探索期,并逐步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现阶段环境邻避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制度局限,诉讼解决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诉讼积极性不高、立案难、举证难、审理难等问题。为此,结合环境邻避纠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建议:一是预防为主,建立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体系,增强公众意见反馈的强制性;二是分类化解,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需求的纠纷解决程序,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希望通过建立"预防为主,分类化解"的精细化纠纷解决机制来推动环境邻避冲突的有序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作为预防和控制环境影响、创新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实施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工作边界和内容范围交叉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焦虑引发社会风险事件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两者的"天然联系"愈发紧密,工作存在模糊地带的问题愈发凸显,致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繁复、执行力差。在梳理环评、稳评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环评和稳评的法律地位、适用范围、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实施主体和程序上的异同,剖析了两者在制度设计和内容衔接方面的关系,并从理清工作边界职责、环境社会风险评估结果共享、强化稳评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环评和稳评政策衔接的建议,为政府有效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社会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