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乙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乙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乙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 提示乙醛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可能与引起DNA交联及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了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体外诱导DNA分子氧化损伤产生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与机制。结果表明,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均可致DNA分子氧化损伤并形成8-羧基脱氧鸟苷,但青石棉作用强于石英粉尘;石英粉尘的青石棉对H2O2氧化DNA的催化能力有较大差异。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具有直接的遗传毒性;两者诱导DNA分子形成强致突变的8-羧基鸟苷可能是其潜在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炼油厂外排污水存在的问题,该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上游管理,以减少冲击事故。通过这些努力污水场排水合格率连续几年一直达9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30%以上。从1994年至今,污水处理场各套设备运行基本正常,达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分子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研究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 3种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的结合作用 ,探讨其遗传毒性效应和机制 ,采用体外测试系统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结合位点 .结果表明 ,醛类污染物染毒细菌DNA紫外吸收峰位移不显著 ;但提取的细菌DNA与甲醛进行试管反应体系紫外位移显著 ;醛类污染物染毒真核细胞致DNA分子紫外吸收峰位移显著 ;乙醛与脱氧鸟苷酸的试管反应经NaBH4 还原后经HPLC分离检测 ,产物初步定性为N2-乙基鸟苷加合物 .说明 3种醛类污染物能够与细胞DNA结合而体现遗传毒性 ,鸟苷的N2位可能是共价加合的位点 .  相似文献   
5.
甲醛致核酸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甲醛对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甲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甲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甲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提示甲醛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金属离子介导活性氧引起DNA氧化损伤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技术 ,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 11种不同价态金属离子体外诱导核酸 (DNA)氧化损伤产生 8 羟基脱氧鸟苷和DNA链断裂的化学机制 .结果表明 ,能够氧化为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2 + 、Cu2 + 、Cr3 + 等能够介导活性氧造成DNA的氧化损伤 ,介导能力呈现Fe2 + Cu2 + >Cr3 + 的顺序 .另外一些金属离子 ,如V3 + 、Ni2 + 、Cd2 + 、Zn2 + 、Co2 + 、Fe3 + 等 ,不能介导核酸氧化损伤形成 8 OH dG加合物及引发DNA断裂 ,但可能诱导核酸链交联的发生 .不同金属离子介导活性氧氧化DNA能力的差异是由其催化Fenton反应及与DNA结合能力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哈尔滨炼油厂节能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作好节能工作是搞好环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气混杂污染物诱导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大气混杂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大混杂污染物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推理并证实了其造成DNA损伤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
ZI世纪.人类面临能源和环境两大重要课题。寻求和利用洁净的新能源是发展能源的必然趋势。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比较有希望的~种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从7O年代开始治地热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并已经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实践证明.我国地热资源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他热能资源是指包含在地下某一深度以内的、技术上开发可行、经济上开发合算的地热能。我国已探明的地热田有45个·蕴藏的地热资源能量相当于4478乙吨标准煤。如西藏羊八井地热田,SO年代初对B继建成南北两个电厂,目前地热发电装…  相似文献   
10.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烯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的断裂损伤.结果表明,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对于乙醛和丙烯醛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种化合物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