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冀北坝上农牧交错区耕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燕麦产业开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力开发燕麦产业对冀北坝上荒漠化治理,为该区提供优质的饲草饲料以及为人类提供绿色食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土地利用、水、大气、噪声、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厂达标排放废水库水和底泥中的10种重金属做了监测与评价,研究了其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水样的综合污染指数P为0.564,表现为轻度污染,其中Fe和Hg为主要污染分担者,其他重金属处于尚清洁范围。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废水库为Ⅲ类水质。底泥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Hg和Cd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Cd的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为133.2,为较重生态风险,Hg的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为225.9,为重度生态风险。除Pb和Cr外,Cu、Zn、Ni、As和Hg都低于全国多数湖泊底泥含量。  相似文献   
4.
张娜  孙芳城  胡钰苓  唐菁 《环境科学》2024,45(8):4656-4669
探讨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协同减排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了科学测算,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收敛模型研究动态演化、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地、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吸收相较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而言较小,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而四大碳汇的碳吸收量在研究期内变化波动较小;②不同城市群的核密度曲线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延展性以及极化特征,但总体上逐渐趋于平衡;③长江经济带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和东高西低的时空特征,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稳居最高层级,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还未建立起稳固的耦合机制;④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均存在绝对β收敛,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环境规制等控制变量下的条件β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大于绝对收敛速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收敛速度最慢.以上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减排路径提供支撑,从而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稀有轻金属为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地位和水平提供了核心竞争力。选取两种主要稀有轻金属锂和铍,从供应风险、环境风险、经济风险三个维度对稀有轻金属在2009~2016年期间进行关键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锂在供应风险维度呈现相对稳定低风险,环境风险维度波动变化处于高风险水平,经济风险在2013~2015年波动剧烈风险水平高;(2)铍相较锂而言在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和经济风险均呈现高风险水平。总体而言,锂和铍的整体风险水平达到关键性判定基准值,应该充分重视稀有轻金属关键性动态评估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6.
有机配体对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还原Cr(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价铬〔Cr(Ⅵ)〕因具有剧毒性和致癌性而被广泛关注. 以Fe(Ⅲ)与 NaBH4反应制得负载型的纳米铁(B-NZVI),并对该材料做了TEM和AAS的表征;深入考察B-NZVI去除Cr(Ⅵ)的动力学规律,以及草酸、柠檬酸、草酸钠、柠檬酸钠等有机配体对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还原Cr(Ⅵ)去除速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行为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其kobs为0.011 97 min-1;草酸、柠檬酸、草酸钠和EDTA可促进B-NZVI对Cr(Ⅵ)的还原去除作用;柠檬酸钠则起到抑制作用. a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康山和湖口水域鱼、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鄱阳湖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和富集状况,分析了康山水域的2种鱼类和1种贝类以及湖口水域的3种鱼类和3种贝类体内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的质量分数. 结果表明:康山水域鱼、贝类体内w(BHCs)为0.04~1.53 μg/kg(平均值为0.282 μg/kg),w(DDTs)为0.09~5.38 μg/kg(平均值为1.856 μg/kg),w(HCB)为0.075~0.55 μg/kg(平均值为0.210 μg/kg);湖口水域鱼、贝类体内w(BHCs)为nd~0.43 μg/kg(平均值为0.168 μg/kg),w(DDTs)为0.56~18.76 μg/kg(平均值为4.172 μg/kg),w(HCB)为0.15~1.28 μg/kg(平均值为0.723 μg/kg). DDTs和HCB的检出率和质量分数显著高于BHCs,其中p,p′-DDE和α-BHC分别为DDTs和BHCs的优势组分. 所检测样品的残留水平均未超过我国农业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含铍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铍废水具有较高的毒性,目前关于其处理方法的研究较少。文章针对铍冶炼废水中铍超标以及高氨氮浓度的问题,选取接种有微生物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同时去除氨氮和铍,并分析其去除铍的机理。反应器系统的长期运行结果表明,BAF对高氨氮含铍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进水氨氮浓度200 mg/L,铍浓度50~100μg/L,停留时间24 h条件下,处理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1.8~10.0 mg/L,铍浓度小于5μg/L。BAF主要通过系统中的微生物去除铍,载体对铍的吸附量较小,用Langmuir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微生物对铍的吸附容量为684.9μg/g。形态提取实验表明,被微生物去除的铍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且微生物细胞表面对铍的吸附量有限,大量的铍富集于微生物细胞内,为此,BAF对铍有长期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掺杂改性TiO2纳米溶胶涂料,并用浸-拉法把此纳米涂料涂覆于基体表面。掺杂改性与未改性TiO2纳米溶胶涂料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分析,纳米表面形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在可见光下降解丙酮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Ce离子对TiO2进行改性,制备的纳米涂料能够一定程度上在可见光下降解空气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结合CERES-Rice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21世纪70年代)水稻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养水稻将会减产,仅个别地区有增产趋势.负敏感区(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辽宁和赤峰、华北平原大部、江淮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在黑龙江西南部、福建大部、陕西与四川交界地区的雨养水稻有增产趋势.我国的灌溉水稻也以减产为主,负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西部、华北地区、陕西、宁夏、新疆南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水稻主产区;增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及陕西与湖北交界等地.未来我国雨养水稻的脆弱区主要分布在:(1)东北地区的中南部;(2)山东北部及淮河流域;(3)南部沿海和海南岛;(4)西南地区.未来我国灌溉水稻的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辽宁、黄河中游和下游、新疆南部及广西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