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颗粒物同步混合实时监测仪、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大气多金属元素在线监测仪、黑碳仪等在线仪器于2020年12月27日~2021年1月31日在深圳观测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深圳市PM2.5在观测期间平均浓度为(32.2±17.0)μg/m3.其中,有机物在PM2.5中浓度最高,均值为(15.4±9.5)μg/m3,其次是NO3-、SO42-、BC、NH4+和元素,浓度分别为(4.3±3.9),(3.8±2.1),(2.7±1.6),(2.5±1.7)和(1.9±1.2)μg/m3.本研究将ACSM获取的有机质谱信息(m/z 44)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示踪物纳入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成功地识别了SOA.源解析结果显示,SOA对深圳市冬季PM2.5贡献了23.8%... 相似文献
2.
3.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城区11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探讨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监测期间深圳市城区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PM_(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型分布,午后12:00—16:00浓度较低。空间分布上,年均浓度从东南至西北方向依次升高,梯度特征明显。PM_(2.5)浓度与PM_(10)呈高度相关,与SO_2、NO_2、CO呈显著正相关,与O_3呈实相关。相邻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区域污染突出。建立的PM_(2.5)回归统计模型对深圳市2015年PM_(2.5)临近预报的级别准确率在70%以上,能较好地反映PM_(2.5)浓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深圳冬季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掌握深圳城区近地边界层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大气理化过程,2017年冬季利用深圳市356 m石岩梯度观测塔进行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垂直观测,获得包括4个高度(60 m/70 m、110 m/120 m、210 m/220 m和325 m/335 m)的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廓线.分析了不同高度浓度的垂直廓线、相关性和日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风向风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浓度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再升高,在高空存在明显的区域输送特征;NO_x、PM_(2.5)、PM_(10)浓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70 m高度近地大气中NO_x和PM_(2.5)受局地源影响显著,白天存在由近地大气向上混合扩散的过程,而PM_(10)中的粗粒子部分在整个气层中显现出一个比较稳定的本底值;O_3浓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主要由于夜间高空O_3缺乏NO的滴定反应而具有一个较高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5.
6.
深圳市目前已建、在建或已明确规划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有7座。本文对垃圾焚烧处理快速发展的原因及环评工作进行了综述,进而说明评价因子和评价重点的确定、评价模式及方法的选取、有针对性的深入监测等项前期工作,对保证环评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环评和其后的环保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治理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路建设曾经给深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主要有 :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派生影响 ,对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产生破坏 ,影响了部分区域动植物生存环境等。主要对这些环境影响及已进行的治理及其成效进行综述 ,对治理工作的不足及未来对策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长年属于较重酸雨区,对城市生态带来重要影响,酸雨污染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为了了解近年来深圳市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利用2001—-2011年的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降水酸化程度及化学组分特征,探讨了致酸原因,’为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酸雨污染在2004--2006年达到较高水平(降水pH值4,49~4.59),2007年以来明显有所改善(降水pH值4.73~5.02),酸雨频率也显著降低。在时间变化上呈现夏季酸雨污染相对较严重,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宝安区和龙岗区酸雨污染相对较轻。相对于北京等城市,深圳市降水中离子浓度较低,同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也较低,表明深圳市降水比较清洁,但由于大气中碱性物质含量较低,导致降水酸性较强。深圳市近年降水[SO42-]/[NO3-]的比值不断下降并低于2,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特征明显,表明机动车对降水酸性的影响不断增强。Cl-和Na+对降水阴阳离子的贡献较高(分别达到24%和30%),反映降水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深圳与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的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区域传输对酸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秋季是广东省臭氧(O_3)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以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为工具,选取深圳西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研究珠江口东岸秋季O_3污染过程及生成的敏感性,并定量研究了O_3的来源。结果表明:受偏北贴地气流的影响,珠江口东岸秋季容易发生O_3污染;珠江口东岸秋季午后O_3浓度有约60%是背景浓度,深圳本地排放对O_3的贡献较少,而周边地区东莞市和惠州市对O_3的贡献较大(午后O_3最高浓度约10μg/m3),梅州市、河源市和广州市也有一定的O_3贡献,但广东省其他地区对O_3的贡献较少,可以忽略,而江西省和福建省对O_3的贡献较大,在午后约有20%~30%的O_3浓度贡献;按排放类型分,除去背景浓度,秋季对珠江口东岸O_3贡献最大的排放源是火电、工业和飞机高架排放源,午后O_3浓度贡献可达15μg/m3,其次是天然源和交通源,午后O_3浓度分别各贡献10μg/m3左右;秋季,珠江口东岸的O_3在早上与傍晚大多在NOx敏感区内生成,中午前后更多的O_3在VOCS敏感区内生成。要控制珠江口东岸地区的O_3污染,应在秋季重点控制北面省市的火电、工业高架源排放等。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特征分析及其与主要污染物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些年,随着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举措的加强,空气质量不断趋好。文章汇总了深圳市2006~2009年大气能见度特征数据,分析了深圳市能见度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变化,发现近些年深圳市大气能见度具有向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大气能见度与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的相关关系,计算了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发现PM10浓度与能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个主要污染物与能见度的回归曲线。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大气能见度与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