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特卡洛分析在氯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君  钱瑜  张玉超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570-2577
气体泄漏事故环境风险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影响了定量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分析方法对氯气泄漏事故风险系统中的6个风险变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气体泄漏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模拟结果及其概率分布.同时,将蒙特卡洛分析结果、毒性剂量反应指标和风险受体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综合分析,以个...  相似文献   
2.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通过剖析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立的全过程,发现《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试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进行修正,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修正后的定量指标体系赋权.最后选用三家电镀企业,对修正前后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与对比,并据此证明:修正后的指标体系更能客观评价企业真实的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瑜  钱瑜  陆根法 《四川环境》2002,21(2):57-60,66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指出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破坏严重。然后在介绍累积影响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累积影响的发生过程,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它们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累积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指出累积影响问题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累积影响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对累积影响的研究、对开发项目进行累积影响评价(CIA)、强化环境管理和法律监督,以及加强关于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等,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炜  钱瑜  王冉  肖微炜 《四川环境》2007,26(3):80-83
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有机胂制剂——对氨基苯胂酸的主要用途和污染特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识别并定量评价了其生产、使用和残留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对氨基苯胂酸在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环境骰响占其整个生命周期的99%以上,指出了常规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其环境污染上的局限性,据此提出逐步减少或禁止有机胂制剂的生产和使用、并在一些特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推广生命周期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 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构成,列举了国内外目前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就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 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发展现状及其局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波  钱瑜 《环境科技》2009,22(3):57-60
结合国外规划环评的做法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规划环评面临的局限性,提出应从提高环评人员专业水平、ⅱ将最新环保理念渗透到环评报告中去等,才能提高环评报告的有效性,使规划环评真正成为规划决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全球化、工业水平的迅速提高、技术系统的复杂化和规模化,以及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我国技术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多,强度加剧,经济损失趋于上升.技术灾害继自然灾害之后,已逐渐发展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主要灾种.基于技术灾害数据库,从致灾因子多度、风险频数、相对损失强度和综合风险指数等4个方面对中国技术灾害的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技术灾害的系统认识,并为中国技术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气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布点选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大气环境监测未能对局部特殊污染情况进行表征的缺陷,提出基于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布点选址优化方法:首先运用综合评分方法筛选区域大气特征污染物,然后建立综合了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子目标权重系数,最后应用lingo软件对模型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监测点位布设方案.以南京市仙林地区为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大气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布点多目标模型能够得到较合理的优化点位布局,在3种情景中,选择的最优点位分别为25#、43#, 25#、43#、54#和25#、43#、54#、77#, 为实际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立  钱瑜  蔡云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3):569-575
将多米诺效应纳入化工区环境风险评价中,采用扩展概率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计算多米诺事故的概率,运用大气和水扩散模型模拟污染事故的后果,进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在多米诺事故情景下的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67.5%的风险源能引发二次事故,平均每个初始事故引发9.58次二次事故、17.21次三次事故.二次事故情景和三次事故情景下的区域环境风险值分别是一次事故的6.40倍和12.33倍,多米诺效应明显放大了区域环境风险值,应成为今后风险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忻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环境敏感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瑾  钱新  洪坚平  钱瑜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2):1702-1707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展开,针对忻州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有效管理土地利用空间向环境敏感地区伸展,减缓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压力和生态胁迫,为市域土地利用方式和分区方案制定提供环境敏感性依据.从规划方案与面临的土地生态问题入手,划分生态环境、水源保护、污染影响、优质农田以及煤矿塌陷五类环境敏感区,并进行忻州市环境敏感地综合评价,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极高敏感、高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较高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分别占10.5%和7.5%,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40%和38%.通过分析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与环境的协调性,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提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