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17篇 |
免费 | 3760篇 |
国内免费 | 67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71篇 |
废物处理 | 1229篇 |
环保管理 | 1935篇 |
综合类 | 14138篇 |
基础理论 | 4159篇 |
污染及防治 | 656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90篇 |
社会与环境 | 1017篇 |
灾害及防治 | 9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88篇 |
2023年 | 677篇 |
2022年 | 1342篇 |
2021年 | 1244篇 |
2020年 | 1071篇 |
2019年 | 912篇 |
2018年 | 1008篇 |
2017年 | 1195篇 |
2016年 | 1324篇 |
2015年 | 1528篇 |
2014年 | 1742篇 |
2013年 | 2205篇 |
2012年 | 1933篇 |
2011年 | 2013篇 |
2010年 | 1724篇 |
2009年 | 1701篇 |
2008年 | 1723篇 |
2007年 | 1456篇 |
2006年 | 1435篇 |
2005年 | 938篇 |
2004年 | 689篇 |
2003年 | 718篇 |
2002年 | 651篇 |
2001年 | 514篇 |
2000年 | 587篇 |
1999年 | 476篇 |
1998年 | 401篇 |
1997年 | 384篇 |
1996年 | 340篇 |
1995年 | 258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46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2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fragment constant QSAR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EC50 values of organic chemicals to Daphnia magna.
Shu Tao Xiaohuan Xi Fuliu Xu Bengang Li Jun Cao R Daws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02,116(1):57-64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 of organic chemicals to Daphnia magna and the number of molecular fragment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EC50 values for 217 chemicals derived from the literature. A fragment constant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fragments and the logarithmically transformed reciprocal values of EC50. Functional correction factor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The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an independent set of randomly selected data. The mean residual of the final model was 0.4 log-units. The robustness of the model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ree jackknife tests. 相似文献
2.
用StrandenE.推荐的测量方法对哈密地区环境空气中220Rn子体α潜能浓度测量结果表明,室内、外平均值分别为56.1和10.2(×10-7J·m-3)。室内外220Rn/222Rn子体α潜能浓度比值分别为0.84和032。220Rn子体所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为228μSv·a-1(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0.9×02man·Sv)。 相似文献
3.
用煤矸石制取水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煤矸石制取水玻璃的可行性,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反应温度、NaOH浓度、渣样粒度等因素对制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4.
5.
洪水灾害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水灾害系统的概念,并结合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设计了洪水灾害评估体系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变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提出了以非线性回归拟合发展趋势、正弦函数逼近周期变动和马尔可夫链刻划随机扰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山东省农业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变动规律模拟,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理论和实践表明,集成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单模型预测,为预测具有复杂机制的自然灾害演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采用德国进口的LB9100D监测系统对80m烟囟排放的α放射性气溶胶浓度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与国产FJ-367,FH-463A装置进行了对比则量,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用灰色模型预测我国铁路水害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15a来我国铁路水害年断道时间和断道次数的数据特点,将不同程度水害年分为三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铁路水害的灰色预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了近期铁路水害大小和远期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铁路水害防治的宏观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喷射溶气回流浮选工艺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喷射溶气回流浮选工艺处理含油废水,替代原来的全加压溶气浮选工艺,提高了浮选过程的处理效果,增强了系统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浮选出水油含量由原来的〈40mg/L降至〈20mg/L,COD由原来的〈150mg/L降至〈110mg/L。 相似文献
10.
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Fe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a2S2O3体系为浸取剂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的方法,考察了浸出银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当浸取剂中FeC l3.6H2O质量浓度为35g/L、N a2S2O3.5H2O质量浓度为150g/L、pH为7、固液质量比为3∶10时,浸取剂可重复使用6次,胶片上银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浸取液中的银采用硼氢化钠还原回收,粗银粉配以熔剂高温熔炼可得到纯度达99.78%的银,银回收率达96.88%,回收银后的浸取液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