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几种主要构建类型: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同时简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重金属和部分有机化合物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并探讨了藻类对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机制.大量研究证实,重金属对藻类在各个水平上均产生影响,但不同重金属对不同的藻种有不同的毒性效应.而有机物对藻类的影响则可归纳为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是处理难氧化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很好媒介,因为在超临界状态下有机污染物和氧化剂能够互溶而加快反应速度,具有去除率高,反应时间短且无污染等特点,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机理、工艺流程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当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效果、动力学、催化剂研究等情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水生植物相耦合,构成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系统是一项全新的低碳环保产能技术,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对植物型MFC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类型PMFC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其产电的因素,最后对该系统未来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基质优化级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生物陶粒、无烟煤、沸石、钢渣和蛭石为基质,按不同的级配方式填充成基质柱,进行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净化污水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分层级配基质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单一粒径基质,其中分层生物陶粒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达72.91%.分层沸石对总氮的净化能力较单一粒径基质有所提高,平均去除率高达91.23%.填充了生物陶粒、沸石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对有机物和氮的净化效果和单一基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填充钢渣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出水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除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无烟煤、蛭石和钢渣的基质柱外,其它填充钢渣和无烟煤的模拟柱对磷素的净化能力都低于单一基质.种植植物对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针对水质特点选择高效的级配基质,如分层生物陶粒、分层沸石、分层无烟煤以及生物陶粒、沸石和无烟煤组合,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底泥是湖泊重要的内源污染来源,关于底泥污染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对底泥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钝化、覆盖、生物修复等。钝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它通过抑制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来控制水体营养盐含量。文章综述了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原位钝化技术的特点及主要功能;介绍了常用底泥钝化剂的应用情况以及新型钝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钝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净化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考察湿地对特殊污染物酞酸酯的净化作用,在温室中建造了专门用于酞酸酯研究的2套下行流-上行流湿地小试系统,1号系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19.86mgL^-1和3.16mgL^-1,2号系统DBP和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9.84mgL^-1和1.58mgL^-1,试验时间为45d。水力负荷为420Ld^-1。结果表明:构建湿地对人工配置污水中的酞酸酯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酞酸酯质量浓度为10^-9级,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9.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将大、小莲花湖的10种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密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发现总磷、温度、总氮、叶绿素a、氨离子是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图8表3参20.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国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机制的最新研究概况 ,系统地阐述了氮磷去除的几条主要途径 :1 土壤的滤过作用 ;2 植物的吸收等作用 ;3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对温度、CO2 、pH等影响去除效率的外界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同时也为采用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