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在我国典型大气环境下的老化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霞  李晓刚  张三平 《环境技术》2006,24(6):19-22,25
本文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傅立叶红外测试技术研究了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在我国典型大气环境(武汉、拉萨)下户外降解规律,分析了其降解机理,比较了不同地区的环境老化强度,并探讨了丙烯酸聚氨酯涂层降解过程中电化学等效回路模型的转换问题.结果表明:(i)随曝露时间的延长,涂层的孔隙率增加、孔隙结构增大,体系由一个时间常数特征转为两个时间常数特征,涂层内逐渐形成了腐蚀性离子通往基底金属的通道,基底金属发生腐蚀,随金属腐蚀产物的增加,金属/溶液双电层电容逐渐被具有弥散效应的电容元件替换;(ii)丙烯酸聚氨酯涂层抗蚀性能的降低主要由涂层内高分子链节的断裂所致,随曝露时间的延长,在仲酰胺处发生断裂,生成了新的基团伯酰胺;(iii)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在拉萨地区的降解速率较武汉地区快.  相似文献   
3.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2007,28(8):1763-1769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 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 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T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 mm·min-1是小雨强0.83 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清洁煤利用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其必须在确保完成政府及环保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才能实现煤炭的清洁综合利用。以煤化工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山东兖矿集团为例,介绍了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等有益探索及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现有的石油类废水的采样器.用分液漏斗和普通玻璃漏斗组装成石油类污水采样器,用CY-2000多功能红外测油仪对模拟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石油类平均值为11.00mg/L,显著性检验t值为1.473<t0.05(6)=2.45,无显著性差别.说明设计的采样器更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未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运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江苏统计年鉴》人口数据对江苏省2005~20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做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但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Logistic增长模型的模拟精度比线性回归更理想。在模型的验证过程中,前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分别为0.35%和0.12%,而线性回归为2.25%,故采用两种非线性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结果为2010年达到7 695.19万人,2020年达到7 919.20万人。  相似文献   
7.
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耦合协调度表征土地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浙江省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揭示其演化机理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浙江省各县(市)土地经济效益均提高,但空间自相关性降低;土地经济效益县域间差异扩大,空间分布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向上;空间分异朝多峰值演化,高值区面积缩减,低值区面积扩张;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主要驱动因素是建成区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地形起伏度和第三产业比重。分析表明,为提升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应促进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和人口、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建成区经济要素投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各种有害气体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建议,以促进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保护操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实验室周围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现有的石油类废水的采样器。用分液漏斗和普通玻璃漏斗组装成石油类污水采样器,用CY-2000多功能红外测油仪对模拟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石油类平均值为11.00mg/L,显著性检验t值为1.476〈t0.05(6)=2.45,无显著性差别。说明设计的采样器更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施磷对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0,30,75,150kg/hm2)下,典型蔬菜地磷素径流流失的特征、流失形态及流失量.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磷素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初始阶段浓度大且下降速度快,,大约产生径流20min后,浓度下降变得缓慢,直到最后趋于稳定;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TP)72%~87%,是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在不同施磷水平下,不同形态磷的径流平均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150,75,30,0kg/hm2.利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不同施磷处理下(0,30,75,150kg/hm2)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径流中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无机磷(DIP)、PP和TP的流失量增加,而且增加的趋势与施磷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