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广义可加模型分析2013-2018年丽水市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关系,构建丽水市不同人群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分级方法,比较AQHI、调整后的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_a)、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对健康效应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如以AQI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来评价,丽水市春夏季主要污染物为O3,秋冬季为PM2.5;如以AQHI来评价,则O3为丽水市全年最主要的污染物,其次是NO2.②在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AQHI比AQ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AQHI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相关性比与AQI的相关性好.③4种指数在秋冬季对健康效应的预测准确度均高于春夏季,AQHI_a是4类指数中预测健康效应最好的,其次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研究显示,需高度重视O3污染问题,建议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构建AQHI或AQHI_a来反映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浮游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是影响其密度与群落结构变化的要素之一。为探索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高原水库——阿哈水库为例,于2019年春(4月)、夏(7月)、秋季(10月)对水库各支流及库中心区域进行采样调查,探究了喀斯特水库基础水环境指标的量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优势种变化及其密度的时空分布,进一步揭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研究以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在3.95×104-525.35×104cells·L?1,之间,以蓝藻、硅藻、绿藻、隐藻居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主要优势种。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P<0.01),呈夏季>春季>秋季的趋势。由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在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与溶解氧、pH、钙离子浓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透明度、氮磷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然而,浮游植物密度仅与夏季的透明度关系显著(P<0.05),与秋季的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冗余分析(RDA)可知,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钙离子浓度和总磷,夏季为透明度、总磷和氮磷比。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可能受低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乌江中上游水体营养状况底栖硅藻指示性属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对乌江中上游底栖硅藻和水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系统定量研究。对底栖硅藻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是影响底栖硅藻属种分布的第一显著因子。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底栖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和忍耐值,提取出的Nitzschia frustulum(Kütz.)Grun.、Nitzschia fonticola Grun.、Nitzschiapalea(Kütz.)W.Sminth、Surirella angusta Kütz.Nitzschia amphibia Grun.等17种硅藻是乌江中上游河流富营养化发生的指示性属种。而Achnanthes minutissima Kütz.、Cymbella affinis、Diatoma vulagaris Bory、Navicula protracta(Grun.)Cleve等9种硅藻是乌江中上游中营养化水体的指示性属种,对较低营养水体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底栖硅藻指示性属种的提取对富营养化河流的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用硅藻监测、评价水质和建立河流水质监测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贵州黔东南州三板溪水库春季拟多甲藻水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13日对贵州省黔东南州三板溪水库进行春季浮游植物调查的结果表明,三板溪水库Ⅱ号采样点(下革东)发生以佩纳形拟多甲藻为优势种的拟多甲藻水华,细胞密度高达1.15×107cell/L;板溪水库总氮的最低值为2.09 mg/L,总磷的最低值为0.95 mg/L,三板溪水库的总氮、总磷含量较丰富,不存在总氮或总磷是限制性因子;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Pearson 积距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氮磷比是三板溪水库发生拟多甲藻水华的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是推动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法律顶层设计以及自“十一五”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法律发展过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周期划分为“着力推动—重点发展—加速推进—攻坚提升”四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识别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问题和当前农村建设实际,提出了加速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国家法律体系,加速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政策制度和加速建立全链条、系统化的技术标准的建议,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别设定保定市2020年、2025年及2030年PM2.5浓度的不同目标情景,并考虑人口发展趋势,采用IER模型对各区县低、中、高目标情景下归因于PM2.5污染的过早死亡人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2017年大气PM2.5浓度为基线,按照高中低3种预测情景,在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分别能避免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1582~3840人、5244~7902人和12602~23558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莲池区、竞秀区和清苑区)及其东南区域.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质量改善获得的健康收益愈加突出,心血管系统疾病(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归因死亡人数多于呼吸系统疾病(肺癌、慢阻肺疾病以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当PM2.5浓度高于20μg/m3时,中风的归因死亡人数最高;当PM2.5浓度小于10μg/m3时,缺血性心脏病的归因死亡人数最高.建议保定市在制定PM2.5污染防控政策时重点关注人群密集的市区及东南方向地区,并考虑大气污染不同阶段导致的过早死亡疾病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防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2013~2018年丽水空气质量、健康及气象等官方数据,采用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丽水市空气质量状况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污染物可导致人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PM2.5和O3对于男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女性,NO2和SO2对于女性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污染物对于65岁以上人口的影响更为明显;(2)O3对于全人群超额死亡风险的贡献率高达40%~50%,远高于PM2.5对健康造成的危害,O3已经成为丽水市最为突出的空气污染物.但是男性和女性有明显差异,O3对于男性的超额风险贡献率最大,NO2对于女性的超额风险贡献率最大;(3)丽水市污染物浓度处于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低浓度处,单位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导致超额死亡率变化较大,降低单位浓度污染物产生的健康效益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人群健康角度分析我国大气PM2.5和O3污染导致的健康效益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合理预测未来10年变化,为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采用相对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2018年大气PM2.5和O3污染导致健康效益的时空变化趋势,参考全球疾病负担2017年的方法估算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疾病死亡率及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健康效益的贡献率,并设定不同目标情景预测2025年和2030年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从2015年的152.21×104人降至2018年的136.82×104人,O3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从2015年的7.99×104人增至2018年的8.27×104人,两种污染物导致的健康效应最高值均出现在“2+26”城市.②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疾病死亡率和污染物浓度对归因于PM2.5的过早死亡人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83%、30.55%、19.00%及45.62%,对归因于O3的过早死亡人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7.76%、12.34%、23.41%及46.48%.③基于社会发展情况预测,大气PM2.5浓度2025年需降至40 μg/m3以下、2030年需降至35 μg/m3以下,且大气O3浓度2025年需与2018年持平、2030年比2018年降低4%,两种污染物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才能与2018年接近.研究显示,未来我国应制定更高目标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持续加强PM2.5的污染控制,进一步遏制O3的上升趋势,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才能充分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业用地土壤样品Cd、Hg、Cr、As、Pb重金属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IDW)的插值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预测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棉洋镇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评价,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r、Hg、P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18、0.13、26.03、0.10和33.87 mg/kg,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属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其中,Hg、As、Cr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主要受自然因素(成土母质)的影响,Pb、Cd元素不仅受成土母质影响,还受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